在网上,有这么一批账号,它们非常接地气,又看似非常“高端”。
它们关心你的情感生活,关心你的性格问题,还关心你跟爸妈关系好不好。
它们告诉你,怎么反击道德绑架,怎么判断别人喜不喜欢你,还能教你怎么分辨别人的真心。
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心理类账号”。
你以为心情不好就吃东西,只是偶然的现象?不,心理号告诉你,这是“情绪性饮食”。
你以为自己总是胡思乱想,只是想太多?不,这叫“侵入性思维”。
很多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都能找到心理学的依据。而这样的心理学知识,正带着一波账号走在变现的路上。
一直默默无闻的心理号,流量数据还不错?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的调查中,94.0%的调查对象认为心理健康工作是重要的,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
在抖音上搜索“心理咨询”,立马就能找到数十位“心理咨询师”。他们保持着周更甚至是日更的更新频率,探讨两性婚姻、原生家庭、自我心理调节,用一个又一个几分钟、或是几十秒的短视频慰藉着屏幕前的灵魂。
名称为“某某咨询师”的博主,多数会在简介中写明自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或是“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以佐证自己的专业性。
自我、教育、婚姻,心理类内容怎么做?
自我人格方面涉猎的选题有很多,可以像大树开枝散叶一般散开:个人性格、情感需求、原生家庭、心理压力,以及以这些内容为原点而导致的躯体症状(如失眠)等。
这条视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们为什么会不受控制地玩手机,甚至“成瘾”。不少网友在弹幕中打出“真实”以及“把监控拆掉”,印证up主所说内容的准确性。
雪颖的用户,主要是20-35岁,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大中小城市都会覆盖到。但由用户转化而成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本科学历。
雪妍表示,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女性用户们很多还没有“觉醒”的意识,比如意识不到“我是独立的个体,我不是男人背后的女人”。现在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女性有一个女力觉醒的过程,团队也会根据用户的变化去做一些改变,让用户意识到“你不是在贩卖焦虑,你是在帮我解决问题,两性关系真的是一门需要学习的科学”。
“猫姐微心理”(上)和“潘幸知”(下)的视频
心理号变现,年入百万不是问题?
潘幸知介绍,目前旗下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费用为平均一小时800元。
现在的潘幸知团队也在做新一轮的商业探索,他们投资了一批情感心理博主,让他们负责前端用户拓新,后端则由咨询师进行咨询承接。
他从2020年开始做社群,一直到现在,群里已经有了1200人。截至2020年年底,群内人数是800人,折算到会费,就是年入一百万以上。
不过,几位接受采访的心理博主都表示,目前业内的心理咨询师“鱼龙混杂”已经成了行业现象。
雪颖说,辨别专业和非专业人士,从大的范围来看,要看咨询师是否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或是否取得了一定的学位。比如业内比较认可的培训有CAPA培训,即中美精神分析联盟的培训。其次可以看咨询师进行过的咨询小时数。一般情况下,每小时200元或是300元的收费,通常为成长型的心理咨询师。
“我始终觉得区分‘咨询师是否专业’这件事情不应该交给用户来做。”壹心理主编张敬说。在他看来,隔行如隔山,筛选咨询师的工作应该交给平台来做,而用户需要做的,就是去挑选一个相对靠谱的平台。
在未来发展方面,猫姐认为,以后的线上心理服务会慢慢发展为一个点对点的状态,比如现在各平台主推的直播课。用户通过短视频能更直观地感受咨询师的专业度,也能通过直播跟咨询师建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