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对于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要。唯有家中老人安好,子女才能真正安心。面对当前层出不穷的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诈骗形式,濮阳市消费者协会为大家梳理了社会上高发的几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请大家小心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一、保健品诈骗
消协提示:面对保健品诈骗,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相信医生,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仅不能治愈疾病,相反,伪劣的保健品还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
二、低价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奢侈品等,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
消协提示:老年人一定要学会甄别旅游机构的资质,主动拒绝“不合理低价游”,不盲目追求便宜,签约正式旅游合同,对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物品谨慎购买,在旅游消费时,务必索取发票、收据等凭证,以便事后维权。
三、收藏品诈骗
四、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信息群发,对受害者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消协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增强防骗意识,收到类似中奖信息时千万不要轻信,不要贪图意外之财,以免上当受骗。
五、“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六、提供养老服务诈骗
个别养老服务组织、企业在不具备养老服务实体,或承诺的养老服务明显超出其床位供给、可持续运营能力的情况下,以提供床位使用权、优先居住权、观光旅游、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服务或高额利息分红回报、享受消费优惠为诱饵,高额收取老年人会员费、保证金,非法吸纳老年人资金。
消协提示:老年人有机构养老需求的,应选择在登记管理机关进行法人登记并在民政部门完成备案的养老机构。入住前,老年人或其代理人应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老年人照料护理等级、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约定收费标准和费用支付方式,明确服务场所、协议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等权利和义务。
七、“以房养老”诈骗
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消协提示:老年人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并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分辨信息能力不足的老年人极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保障家中老人的财产安全。
八、虚构“老年婚介”
消协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各种社交平台的婚恋信息,更不要给所谓的网络“红娘”、“老伴”转账汇款。确有需要,到正规的实体婚介公司寻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