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中国男足在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中以0比7输给了日本队,创造了中国男足对日本的历史最大比分失利、世预赛单场最多丢球以及世预赛最大比分失利。这成为国足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古人曾说过:哀默大于心死。中国足球就是如此。真正让球迷们失望的是在国足队员的表现上,看不到希望。
还是“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吧。
曾在2022年第二十四届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再次交出了糟糕答卷。从少年队到U23,所有青少年比赛,中国队都没从亚洲出线。虽然中国足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技不如人”,但我认为,更是“‘人’不如人”。用马拉多纳的话来说,就是“期待中国队能够挖掘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来。一句话:没有能够掌握世界一流足球水平的人,哪来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表现?
谈到球队为何不能在12强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主帅李霄鹏曾坦言“各个方面的实力都不够”。个人突破成功率低、中前场拿不住球,中国队跟不上对手的节奏,一直被人牵着走。“这就是硬实力的差距”。
中国足球为什么长期落后而毫无改观,让人看不到希望?因为足球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人的提高,是“学不来、教不会、练不出、养不成”的。
中国足球问题多多,足球的竞技水平,与大国的地位似“‘人’不配位”。
中国足球长期落后的原因,别的不说,正是我国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害了中国足球。
到现在竟然仍会“0比7”输日本队,这恐怕“连梦都不会这样做”。
一、引言人口优势为什么带来的却是技不如人
2017年,马拉多纳在谈到中国足球并对于中国队长期无缘世界杯赛场时说,“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球迷,我们一直期待中国队能够挖掘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如果世界杯没有中国队,那是巨大的遗憾!”
我们更需要对中国足球的“马拉多纳之问”进行深刻反思。
如果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世界杯,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出冲击第十二届世界杯失利算起,至今已近四十二年了。
有的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强国,就应该是一个足球大国、强国。想不明白的是:十几亿人口怎么就挑不出十一个人来?有人给出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足球改革的“唯意志论”和“主义至上”作怪。
对足球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认识不够,执着于他国模式,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而漠视足球发展的内生动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倘若中国非要实现足球强国的目标,寄托于主观意志的神秘力量之中,甚至把“精神、态度、主义”等视为法宝,将理论上可能成立的条件视为现实中存在的必然。仍不会有希望。
虽然中国足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技不如人”,但我认为,更是“‘人’不如人”。如果没有胜任掌握世界一流足球水平的人,哪来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表现?
第一部分现状
一、中国足球水平现状
这次输球,赛后国足主帅伊万出席赛后新闻发布会,他将责任归为“日本是亚洲顶级球队乃至是世界一流球队”。
二、多招探路乱投医
中国足球在努力,但总是不尽如人意。该使的招儿,基本上都使尽了:聘外教、吃营养、提薪金、留洋学等,成效就是不甚理想。说足球队员“不爱国”、“没有上进心”,“态度不端正”,我是不同意的:因为谁不想建功立业成名“为国争光”呢?带伤出战,头缠纱布,喋血球场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说,指导思想急功近利,或许有些道理,但并不是主要的。改进了这么多年,外教换了一个又一个,理念改了一个又一个,风格试了一种又一种,球员换了一代又一代,为什么不见长进呢?
三、计划生育政策没用对
单从“人的因素”来说,我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495和1.47,已经跌破“总和生育率”1.5警戒线。生育率达到2.1,才为达到更替水平。我国的人口总量即将从增长型进入下降型的转折期。【注1】
现在要实行的“全面二胎、三胎”及“全面放开”的生育政策,也只是以问题为导向,纠偏补救为出发点被动式的浅层次、低水平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已。有利于培育足球人才而实行的“选生”和“专生”,才是中国足球的春天。
中国的球迷对中国足球的现状不满,全由“恨铁不成钢”的初衷而不知所以然的迷盲:中国足球的国手们,接不稳球、过不去人;对手一碰就倒、自己一带就丢;软绵绵,带球传递粘乎乎、两腿发软,“临门一射”不是射高就是射偏。凡是中国球迷都疑问:人口达“十四亿”之众的泱泱大国,怎么就挑不出“十一个”人来?
四、做过的“足球春梦”
曾经的中国足球,聘外教、换外教;留洋、单飞;吃肉、吃海参、喝奶;提薪、涨钱;汤药秘方、针灸理疗,“爱国”兴奋剂、“口号”强行针,该使的招都用了,都不大见效。
到了2015年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到2023年,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具有冲击世界杯的竞技能力,女足重返亚洲一流。”似乎中国足球有希望了。
尽管有着“中国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比赛及获得世界杯冠军”“三个愿望”,但都是在“说着各种关于中国足球的‘梦’话”。
外教顶事吗?无论是“快乐足球”,还是“态度决定一切”,或是“爱国激励”,看来或是“心灵催眠术”或是“精神麻醉剂”而已。
五、手中可能还有的牌
中国足球真的是技不如人?有全国体制优势支撑,有国外先进经验可学,有一流外教指导,有个人努力钻研,有比他人更刻苦,更爱国,怎么会技不如人?实则,再过硬的技术,没有身体素质支撑,再激烈高涨的爱国心报国志,也只得遗憾离开赛场。
是不是我们手中还有一些“王牌”没有打出呢?
“纪德说:肉欲是艺术家一种头等重要的因素”。“从创造美的角度来看,肉欲对艺术家来说也绝对不可或缺”。对于足球运动员们来说,又何曾不是如此?你看足球场上的“啦啦宝贝”是在用怎样的“色诱手段”在刺激着球员雄性荷尔蒙超量分泌,以促球员有上佳表现。正像斯巴达女性利用男人的性冲动激发他们去为国送死一样,在士兵出征前去对他们表现各种媚态,对威武的、肌肉发达的、喊声嘹亮的,等等做出友好与亲近表示和承诺,这是对他们精神状态和健壮体格的奖赏。【注3】
“只有那些生命力充沛之人,才有维持生存水平之外的冲动,也才能将这一冲动转向精神,创造出美好的艺术品”。依照一下,如让性欲充沛之人来踢足球,是否能够创造出美好的“足球战绩”来呢?本来“大力神”杯就是“力与美”的结合。这次输球后,在足球场地中有美女打出“国足坚挺,跪求爆射”的条幅,也是在用性激励手段,欲促使国足雄起阳刚起来。
如果真的按照“性欲充沛”的标准来选足球人才,在相比较为符合这一“标准”的“艺术家”扎堆的地方来选才,到头来,更是“银样蜡枪头”。
聂卫平说:中国足球是他的“智障孩子”,是一群“没头脑”在踢球,“缺乏大局观”。在中国,大多是“失学”的孩子在踢球。不仅如此,还是一群“没腿脚”的“豆芽菜”在踢球,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中国足球缺乏的恰恰不是所谓的“大局观”,而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欲及“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中国球员从来没有人像贝利、马拉多纳、罗那尔多、梅西等足球明星那样,独自一人在球场上连过数人射门得分的。
纵然足球是一个讲究配合的集体运动项目,应该是在有了众多个体英雄的基础上,才能够组成强手如林的整体的。如果只讲集体配合,怎会有马拉多纳的连过七人射门进球?马拉多纳说明的真理就在于虽球要有“个人英雄主义”。有了能够突破进攻的众多“足球强脚”,才能成为“足球强国”的。
反观中国足球国脚们,好像是在“集体主义”地“讲究配合”,你传给我,我再传给你,其实可能是个人能力不强的表现而已,根本没有能力突破对手防守去完成进攻的。因为从身体上撞不过人且怕被对手冲撞,从心理上就发怵。不仅技不如人,主要是体能更不如人。
如让自称执教会比“米卢”强的聂卫平率具有“大局观”的围棋国手来踢球或让中国足球国脚们“学下围棋”后再踢球,不是“银样蜡枪头”,也恐会是“金‘嘴’银边草肚皮”的。足球虽是集体项目,“观大局”的配合是基本战术要求,不是制胜的独家宝典秘籍。
六、传统思维的影响
2000多年来,围绕着修筑持续了20多个世纪的城墙,培育出了中国人“守”的信念。一味防御,骨子里从没有想到过要“进攻”。所以没有像莆萄牙、西斑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那种开疆拓土,掠夺冒险的“勇士精神”。这种处于独特地理环境而形成的隔绝机制造成的内向、求稳定的文化类型的静态“内陆文明”要弱于开放冒险游动的“海洋文明”。
培育炎黄子孙的“农耕文明”,少有了勇士冒险尚武决斗“获得性遗传”的基因。从种族体型素质上就与欧美诸国相差不少,与“战斗的民族”俄罗斯及日本民族也有差异。冒险天性传承为好斗基因;好斗基因决定了强盛之可能。儒家“温、良、恭、俭、让”,“和为贵”等思维,灌输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防守退却成为对待一切的首选。早就有人评价说,中国足球队是世界上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这是否与文化传承因素有关,不得而知。但此话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中国足球问题的实质所在。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也都有适合自己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这是客观存在。如果忽视民族差异和国家特色,片面要求足球强,也是一种功利与盲目。
中国有中国“小快灵”的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不是挺好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拿大国与所有运动项目强划等号。也不是某项体育项目竞技水平一定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及科技水平相联系。长跑项目冠军多为黑人选手取得,不就很说明问题吗?
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这个世界还会色彩纷呈吗?理想目标,不是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特色运动项目强国的“多样性”,是世界各国存在差异的“自然”属性。
中国足球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的落后状态,有多种原因,其中“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加上“人祸为害”可能才是“主因”。
“先天不足”,是指人种特点、民族性格、传统文化等。对于现代足球运动来说,不具有天生的优势即天赋;“后天失调”,则是指偏重和迷信“拿来主义”,“全攻全守打法”、“防守反击战术”,“技术流”、“体能派”等都“学乱了”。失去了自己很多好的东西,如身型较小体重轻起动快,闪展腾挪较灵活等;而“人祸为害”,则是指片面强调精神激励作用和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种族退化弊端所致。
七、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怎么了?
为什么日本、韩国等同属黄种人及东亚的国家足球水平也要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来呢?
从基础、体制、管理,外教、薪酬、待遇、留学、足球人口等多方面找原因,出对策,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步。然而众多人却忽略了一个“眼里有心中无”的重要原因:这些国家与地区,与中国内地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实行“独生子女”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
从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上讲,实行的不是“独生子女”,而是“头生子女”政策。要知道,生物繁育进化是有着独特而普遍规律的。在多胎生育的后代序数排列中,一般来讲,头胎后代从各项体能素质指标上是不及其第二胎、第三胎等的。
第二部分改变现状
一、认识生物学规律
在哺乳动物的选种育种方面,人们利用此“序数优生”的规律来选育优良品种的家畜牲畜。如在猪的选育方面,在遗传性上的因素有:品种、胎次、杂交等。在种公猪的选种上进行“胎选”时,一般头胎母猪下的公猪不作种猪留用,应在三至七胎(母猪一生可下十几窝)中选择。【注4】
还如母鸡下蛋,刚开始下的蛋我们称为“头蛋”,都带有血丝,蛋的个头都很小,后面的蛋你会发觉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母鸡下蛋的产道已经松驰及适应了,下的蛋也很少出现畸形。
人类也不例外。也是有自然规律要遵循的。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进化过程中,选择并适应了人的多胎生育规律。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中国一对夫妇差不多普遍生育5、6个孩子”;进而形成显见的了“序数差异”性的自然规律。既头胎生子女与非头胎生子女在身高、智力、体能、灵活性等诸多方面素质存在着一定“非优势差异”。在生育的后代子女中,无论是从身高还是灵活性等体能素质各方面,一般地说,老大不如老二,老二不如老三。在末胎生育的子女中,也存在着这一“非优势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头胎子女不如从序数排列上非头胎子女更聪明、更灵活一些。如果将所生育子女按照出生先后次序排列,无论从身高、体能、相貌、智慧、灵敏等综合指标上排列衡量,会出现一个中间凸起的驼峰现象。排序中间的如“排行老二、老三”等要高一些。
生物学规律对于胎次有着精到的“设计与计算”。头胎出生时体重、身长都一定要小一些。例如,新生儿存在囟门,可以说就是一种利于出生的精到“设计”。前囟门呈现四瓣形,后囟门为三瓣形,边缘且呈现为散开的尖状,有一定开合冗余量。当分娩时,头部会在受压时收紧利于产出。婴儿在出生后囟门才会慢慢闭合。不由让人感叹生育生理机制的这种精到的“程序设计”。【注5】
在一代人中,出现差异或还属正常,但是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总是“头胎子女生育头胎子女”。“独生子女”政策实际上变成了“头生子女”政策,这样势必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退化”性恶性循环的“逆淘汰”。
实行“一胎化”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后,总是头胎子女长大后再生育头胎子女,就会出现不是最优的后代获得繁衍,这样就造成可能比头胎子女身体素质更优秀的子女根本没有了出生的“机会”。如此下来,就会造成民族的退化。长此已往,中国人的体质就会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每个家庭保持生育三四个至五六个子女的话,还可以由自然生育机制来平衡个体间存在的身体素质差异状况,换句话说,才有“有才”可选的余地;或还可由“天择”机制来“自然淘汰”天生羸弱子女,以保持家族的兴旺。
如果提倡“序数优生”,即每个家庭允许生育两至三个子女,或提倡只生育第二胎或第三胎子女并长大成人,既可以规避头生子女存在的非优势差距弊端,也可以给可能更优秀的子女“打开出生之门”。或给予有体育特长人才的家庭以可多生育子女的特殊生育政策,专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或可能够提高各项体育竞技运动水平。
要知道,现在中国女排的朱婷在家中可是排行老三,个头最高。按照当初的生育政策,差一点儿朱婷就被“计划”掉了。全红婵在家中也是排行第三的。如果全家没有多子女生育,身形好,弹跳高,灵性强的跳水奥冠将去哪里去找?
现在好了,国家出台了三孩或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提倡“为国生娃”,给可能有的先天优势能力的孩子以“出生证”。
二、借鉴生物学规律
为什么第二胎比第一胎、第三胎比第二胎更优秀一些呢?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动物的繁育中,普遍存在着初次生产的后代不及再次生产的后代更健壮的现象。据分析这可能和生产过程的适应机理有关。
从鸡生蛋的机理上,鸡腹中孕育的第一枚蛋,“设计”得就不大,好与产第一枚蛋比较困难的情况相“适应”。到后来,产道松驰了,产程缩短了,产出的蛋也大了。如果作为种蛋来说,也就更好一些。就是在猪的繁育中,也是要求要选择非头胎仔猪而将第三胎仔猪作为种猪的。
清楚了头胎与第二胎、第三胎存在先天差异的可能原因,这就为实行“序数优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能的方式方法。现在的三孩政策,从数量上解决了序数优生伦理等方面的几难选择难题。
从优生理论上讲,这与对查出先天缺陷胎儿实行流产一样的,也是一种优生技术措施,是中层次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人类理性与智慧的表现,理应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部分怎样改变现状
一、更高层次的优生优育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虽然强调了“足球‘从娃娃抓起’”,但似乎少了对足球科研方面的认识与研究。要在扩大足球选才基础面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特殊天才的选育与“制造”。
“抓普及促提高”,是一个思路,但“抓提高促普及”,两者结合起来,培育与培养具有从事足球运动“先天优势”的“竞技人才”来,同时抓好普及,才可能是“万全”之策。要注重专门培育培养一大批具有足球特长潜能的专门人才来,不仅“按需培育”还要“按‘图’制造”,将计划生育政策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要注重具有先天因素优势人才的培育与培养。这起码是普及与提高两手中的一手。不可或缺。这可能是中国特色的培育竞技体育人才的捷径。
在人才选育方面最典型的家庭是六小龄童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一家。章金莱曾经说到他的父母最伟大:一共生育了十个子女来供从中挑选能够演好猴戏的孩子。这可能是唯一能够言明此种选育人才成功的经验之谈了。
二、认识不足与差距
当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十分仓促、粗糙、有欠科学考量论证和认真研究辩析的一项基本国策。
因为其“利”显而易见,其“弊”却“隐”而不显,这成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最大隐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年来,中国人口少生了四亿人,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这些“有幸”出生的人口,却是有着怎样先天素质的一代或几代人呢?
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这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注6】
2000年我国中学生身高、体重与日本同龄学生比,除高中17岁女生我国高于日本外,其余均低于日本。到2005年也仅14岁、17岁女生身高高于日本,其余均低于日本学生。比较两国大、中、小学生的握力和50米跑成绩,我国学生均低于日本学生。
国内青少年学生体质问题的抽样调查结果表现出两大问题:一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是我国青少年体质与领邦日本、韩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某著名小学学生冬春季出勤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学生不仅在抵御感冒发烧等普通疾病方面明显不如日韩学生,并且在体能、精力、耐寒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抗击打能力等综合方面上均低于日韩学生。
根据最近几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滑,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心肺功能等指标不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视力不良学生比例更不容乐观,在个别大学中甚至出现10个大学生中找不出两个视力良好的学生。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毋容置疑的是,由于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被人忽略掉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出生的人口大多为头胎子女。这与自然状态下的生育情况不同的是,没有了自然多胎生育中先天存在的素质差异的优生规律,从而人为地抑制了优生规律的显现,导致了中国人口的素质没有自然生育状态下应该来得要好。
三、未来科学的生育政策应为改“普生”为“选生”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办法,方法不对头且过于单一。其主要是普遍地每个家庭只准生一个子女,既所谓“普生”;而不是差异化的家庭有选择胎序“选生”。我认为,要改变现行的“普生”、“多生”,逐渐过渡到“选生”
(一)、先讲道理。
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子女的计生政策,因为其总是头胎独生子女生育后代而将使中华民族被逐渐弱化,却有着一代或几代人都难以觉察到的巨大隐忧。正像人类曾经经历过的同族兄弟姐妹结婚生育的后代多有残疾或智障,才认识到异族婚配对于家族兴旺的重要性。
虽然现在或已经放开了生育限制,但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不愿多生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是头胎生育并长大成人。将来同是头胎的独生子女婚配继续生育子女,仍然是头胎子女长大成人。如此延续下去,将会导至种族的弱化。
在一对夫妻生育多胎子女的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子女中的老大,无论在身高上还是在机敏程度上,甚至在相貌上及综合素质上,往往都不及排行老二、老三的子女优秀些。就是在双胞胎中这一现象也比较明显。【注7】
在人类不受干预自然繁育状态中,“良莠”搭配,每个子女都有均等的“优势”遗传的机会。不至于总是不很“优秀”的子女“得‘政策’独厚”地占有繁育后代的机会。将来我们可以实行选择第二或第三胎子女生育并养育成人的“序数优生”超文明的新型计生政策,来保障人口素质的提高,不至于现行的独生子女计生政策使种族被弱化。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现在不是生育几个子女为好的问题,而是生育第几个才好的问题。
实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的计生政策,现在已经历史地终结了,但现在应该将其可能会有的弊端告之公众为好。唯有兴利除弊,才能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兴盛,才能圆“中国足球强国梦”。
在不同的家庭中,我们只看到不同的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而在一个家庭中,由于只生育一个子女,失去了兄弟姐妹“参照‘人’”,觉察不到孩子存在的不很优秀之处。这使得总是头胎子女繁育后代带来的种族弱化的隐忧变得更加隐密而更加令人担忧。
究竟是头胎子女较聪明还是非头胎的子女聪明些,做这样的价值与道德评判可能有些“残忍”,不易被人接受。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中,文艺、体育、琴棋书画,样样行的不乏其人。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有弟妹的话,其弟妹可能会更优秀些。在多子女的家庭中,这一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因为存在比较。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一明显现象被掩盖了。
(二)、再出主意。
虽然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较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也许会更难。我认为,可以试行“序数优生”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序数优生就是有目的的人为选择非头胎子女存活并长大成人。
“逐步放开二胎、三胎、多胎”是可以的。对于有运动天赋子女的家庭特别是有足球天赋家庭,应给予允许“超生”的生育“特惠”或“奖励”政策。
要改变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普生”为“选生”,以宽容、平和、理性的心态来推动和实行“序数优生”的新型计划生育政策,以培育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足球人才。
(三)、高层次计划生育会带来什么样改变
“竞技人种”初显端倪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像菲尔普斯、博尔特等一批不在少数的“外星人”光耀奥运赛场,大展竞技风采。不仅世界纪录被刷新,而且成绩提高幅度之大,优势之明显,恐其当今左右无人能与匹敌。他们实际上不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而是在“书写”“新新人类”的“初始”纪录而已。
这些竞技体育天才,之所以被称作“外星人”,因为它突破当代人类的极限值。媒体报道中介绍,菲尔普斯的手臂比其身高长十几厘米,姚明的身高比自己的手臂长度短十几厘米。试想在男子200米蝶泳比赛中,要不是菲尔普斯有手臂长的优势,那以百分之一秒占一厘米之先获取的金牌可能就会易人。我国游泳选手潘展乐在2024年法国巴黎奥运会上创造了世界纪录,亦依赖他身高臂长的先天优势。
百米飞人大战中,博尔特身高马大,改变了人们原先对速度与身高的关系的认识,创造了9.69秒新的世界百米短跑纪录。在二百米赛跑中也是一马当先,冲过终点,夺取金牌,并且再次打破世界纪录。看到博尔特冲刺撞线时的电视画面,表明他与其他选手的差距,根本“不属于”同一个“人种”。
中国的举国体制,或靠自身刻苦训练、或靠国家荣誉激励、或靠竭泽而渔式的健康透支,来获得优异成绩,将越来越不会被人们认同和看好。虽然在伦敦和东京奥运会上我国金牌数领先,但在破纪录上却有退步;在巴黎奥运会上,有的优势项目却屈居亚军或有明显退步,如男子体操、女排、女篮等。)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人种也不应例外。自然界和现代科学已经给人种的多样性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培育出这样一批竞技体育人才来?不是只培养几个人来,而是要“制造”出一大批竞技体育人才。
中国队如有五六个像姚明一样的篮球运动员,打败“梦八队”才有“理论”上的可能。如果培育出像菲尔普斯一样的运动员,手臂长度过人,也只能与菲尔普斯打个平手;要想赢菲尔普斯,就得培育出像“刘备”那样,“手长过膝”的人来。臂长掌大,划水时在水里的作用力大且做功距离长,得到的反推力就大一些。前进的速度就可想而知了。潘展乐可能就是那样的选手。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潘展乐游出46秒40,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并超越美国队夺得男子四百米游泳接力冠军。
亚洲百米飞人我国的广东选手苏炳添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起跑看上去很完美,犹如脱弦之箭,大半程都领先身旁的博尔特……最后冲刺时,博尔特赶超。说明中国人有身材小,体重轻、惯性小,起动加速快的特点。但持续加速力不足,则是体能不足的表现。
无论是游泳运动员,还是短跑运动员,其要求是:在人的总质量中,做功质量与惯性质量的比值越大越好。惯性质量是指需要用较多的功用来克服脂肪、肌肉、骨骼、水分等多为保持静止状态的质量。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们要选具有身高、肢长、肌肉精细、骨骼中空度高、脂肪少等特征的人。我国女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虽然依靠身型特点创造出“水花消失术”夺得冠军,但而后她仍需要克服身体发育发胖等带来的不利因素以保持成绩。
要想培育出如此理想的竞技体育人才来,靠“物竞天择”那样的自然“进化”太慢;靠“海选”不能得到“质”的飞跃。最现实的途径是,利用优势人与优势人的基因来“组合”出新的一批竞技人种来。这就是要有专为某种需要如竞技体育需要而“生”的人。现在中国球员的培养是在“选才”,而不是“造才”。“选”,是在“现有”中“挑”;“造”,则是“按需”去“制”。
这可能是唯一的培育竞技体育人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了。
第四部分第三个一百年目标
有人总想着打歪主意,将中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归化”球员上。盼望着从化归球员打算上找出路。其实质也是看不到本国民族球员会“出彩”,这从客观上说明了中国足球上不去,存在“血统”和“人种”问题。
汶川大地震证明中国人不缺乏坚强和“万众一心”的团结;诞生过孙子兵法的国度,应该不缺乏智慧的。中国人的信心、意志等,从几十年来数次冲击世界杯中可以看得出来。可是为什么付出与成绩不成正比呢?
“我尽力了”,队员、教练、足协都可以这么说。看得出来,技没少练,汗没少流,筋没少抽,伤没少受,命没少拼,是尽力了。聘请外籍教练,派队员出国留学;该吃肉吃肉、该喝奶喝奶、该加薪加薪,该使的招儿都使了。结果连亚足联的一个奖项都没有,十强赛出不了组,二十强赛也没出组。连叙利亚都可以玩弄一把中国足球。
这说明中国在足球方面选不出优秀之才来。
中国男足少说折腾了二十年没什么长进,曾经绽放过的玫瑰,零比八败给德国,渐显枯萎。怎么回事呢?女子足球运动刚兴起时,中国女子足球起步早,进步快,在其他国家队刚出道的情况下,中国队较易出成绩,显得优秀;而到了其他国家队赶上来后,有先天的身体优势作为支撑,进步更快。这时中国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也是因为中国“人”的问题。
现在中国足球运动员还有谁能踢出“世界波”那样的球来?有谁能够熟练地盘带连过数人起脚射门?有谁有像外国足球运动员那样健壮的体魄、飞快的速度、高速的张驰频率、灵巧的闪展腾挪?不是中国人不尽心不尽力,而是力不从心了,中国人的体质退步了。
中国足球不请聘外教也罢。好坏是地地道道中国人自己的成绩。从比赛中看得出来,光埋怨外教也不是问题的根本结症。中国队员在传接球的准度、身体对抗、过人技巧、奔跑速度、跑位预判等诸多方面都与世界强队存在着明显差距。
曾经产生过《孙子兵法》的民族缺乏智慧吗?屡屡在国际上获取杂技艺术金奖的大国缺少技巧吗?一个冥冥之中的感觉或顿悟,许多人都有,或是不敢说出口。是不是中国人根本没有足球天赋,不适合在足球项目上“拼搏”?
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远远不够。我给中国足球开的处方是《百年树人计划――中国足球应从基因抓起》。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后再看中国足球。近点说,如果从现在的2021年实行三孩政策开始算,再过二十多年的一代人,到建国一百年时,我们或可以看到中国足球真正的腾飞,实现中国足球强国梦。
中国足球的出路在于从培育竞技体育专门人才上下功夫,从基因上“设计”出适合踢足球的人才来。培育足球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除了要有身高马大力壮型球员外,还在培育出身材不一定要高,但要求步频快,重心低,拐弯灵巧兼具冲击力的球员来。如像马拉多纳那样的身材,短小精悍,步频极快,冲击力强。过去中国球员中有过像“矮脚虎”赵达裕、容志行、古广明等一批优秀球员,有着显明的特色和高超的球技。如果让这些球员的后代继续从事足球运动,可能会少走若干年弯路。
但愿足协能够从这次输球中能够清醒,不要再乱花钱了,从教练到球员都要从抓自己人上下功夫。不要再急功近利了,要计出长远,去培育世界一流水平的球员,才是实现中国足球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2024年9月10日修改于天津
注释:
【注5】是胎儿出生时囟门图示
【注6】(见2010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下降,体育锻炼远不如日美》
【注7】
表格是中国网友针对国外所作40万人研究结论的看法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