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揭秘:网络诈骗七大特征男性受害人超六成,“90后”被骗概率高经济参考网

腾讯8月6日下午发布《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合计占比超70%,免费送诈骗、盗号诈骗少量存在,其余诈骗类型比例相当,诈骗场景总体呈现多样化。被害人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分别为63%、37%,男性被害人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

据了解,该报告的指导单位为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新闻办公室,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刑事侦查局指导出品。由守护者计划、微反诈行动、腾讯110出品。

报告称,在十大诈骗类型中,除返利诈骗、兼职诈骗和免费送诈骗外,其余色情诈骗、交友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交易诈骗、盗号诈骗、低价利诱诈骗、仿冒诈骗等诈骗类型中男性被害人均占比过半。

此外,与以往“简单结伙”“单兵作战”不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日趋专业化、公司化,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活动地域呈现跨境化,并逐渐形成恶意注册、引流、诈骗、洗钱等上下游环节勾连配合的完整链条,各环节精细分工、专业运作、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形成电信网络诈骗“新范式”。

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90后被骗概率高

报告称,进入2019年,电信网络诈骗呈现以下七大特征:

(一)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

由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的普及,交易诈骗占比遥遥领先,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同时,在网络购物、支付时,消费者日趋理性,面对“免费送”这种“天上掉馅饼”的诈骗伎俩,警惕性明显提高,纯获利类诈骗随之大幅减少,并有淡出之势,这与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和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密不可分。

(二)90后被骗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

根据数据显示,18-28岁之间的被害人所占比例高达54%。90后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同时也因社会经历有限,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不足,而成为被骗概率最高的群体。

正在读书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18-21岁)因经济能力有限,成为支付返利、免费送、低价利诱、招聘兼职等骗术的主要实施对象;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22-28岁),一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存在情感、婚恋等方面的客观需求,故在色情、网络交友、金融信用方面遭遇诈骗比例较高。

45岁以上被害人的人均受骗金额约为7000元,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人群。

(三)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

现阶段,“随机诈骗”与“精准诈骗”相互交织,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新趋势。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是“精准诈骗”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诈骗行为人为拓宽公民信息获取的渠道,在广撒网式发布诈骗信息骗取被害人金钱的同时,往往还设法获得大量公民个人的信息,为再次实施精准诈骗提供“弹药”,进一步榨取被害人的价值。

(四)交友骗入“杀猪盘”,多种黑产相互勾连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开始与赌博黑产相互勾连。在交友诈骗中,诈骗行为人以投资名义拉拢被害人参与赌博,或在博彩网站充值,在“情感攻势”“高利诱惑”和“赌徒心理”三重因素的影响下,被害人往往不能理性判断,越陷越深,不断投入大额资金。

据举报数据显示,近期被骗金额巨大的交友诈骗案件,多是采用该种手法。有用户遭遇“杀猪盘”,被骗金额高达600万元。

(五)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

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今人工智能(AI)开始用于智能搜索、自动驾驶、疾病诊断等领域,同时因其相比人力更加稳定、高效、成本低廉,也开始被诈骗行为人用作实施犯罪、破坏网络秩序的工具。在电信网络诈骗上游犯罪中,黑产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坏网络平台安全策略,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和批量注册黑产账号提供了便利,成为网络黑恶源头犯罪的重要技术支撑。在电信网络诈骗实施过程中,人工智能被用于群聊群控场景,诈骗行为人制作聊天机器人程序,配合人工操作,将被害人引入迷局

案例直击:荐股大神套路深,机器人陪玩别当真

针对近期荐股诈骗的高发态势,腾讯安全团队配合各地警方开展专项打击。在这些案件中,诈骗行为人伪装成“荐股大师”,通过群控设备向目标人群发送推荐股票的消息。

在将被害人诱骗入炒股群后,又通过群聊,诱使被害人缴纳高额会员费、购买软件,或进一步引入虚假交易平台。而这些精心设计的聊天群中,除了被害人本人,其余鼓掌、点赞,鼓吹荐股佳绩的成员实际上均为诈骗行为人以及经过“训练”的聊天机器人,以制造踊跃参与的假象,诱骗被害人投资。利用上述群控群聊设备,单个诈骗行为人可同时向多个被害人实施诈骗。

(六)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加,多平台成引流入口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各类平台的出现和发展。通过对社交场景下诈骗行为的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诈骗行为源自多平台、跨平台的引流。诈骗行为人利用多平台运作场景丰富、触达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精心设计场景,将被害人诱骗至其他平台进一步实施诈骗。根据统计,二手交易平台(28%)、婚恋招聘网站(19%)、短视频(11%)平台出现诈骗引流较为突出。

此外,部分电信网络诈骗虽然也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但最终实施诈骗的场所却是将被害人引诱于社交平台之外,譬如钓鱼网站、赌博网站等,如前文所述东南亚“杀猪盘”,整个诈骗环节及场景更加立体化、生态化。

案例直击:盲目转发,失财又失信的赔本生意

兼职刷单、荐股投资、“免费送”等典型诈骗案例

案例一、跨境冒充公检法诈骗案

作案手法:

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检察官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理由,要求被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为了体现真实性,甚至还会制作假的通缉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

防骗提醒:

一是留意来电号码。此类案件中,大多数来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从境外拨打,来电显示上会有“+”或“00”等前缀,如出现此类异常,可以基本判定为骗子无疑;

二是假冒检察官、法官人员多为南方口音,当对方来电不符合常用语习惯时,就要存疑;

案例二、交友投资类诈骗案

在相亲网站或者普通社交软件结识,一旦两人发展成为恋人关系,便诱惑被害人参与网络赌博、网上购买彩票、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二是深度交友务必深入了解,特别是婚恋网站、社交网站、交友APP上的好友,深度交往时务必核实信息,防止对方以虚拟身份实施诈骗,此类案件,作案全程对方不见面。不要轻信网上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

三是在与网友接触时,切莫起贪念;

四是不要随意转账或者汇款,当素未谋面的网友忽然提及财物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头脑。

案例三、兼职刷单类诈骗案

一是通过网络平台找工作或者兼职时,不要被高额报酬盲目吸引,不要有“贪小便宜”和“轻松赚钱”的心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二是找兼职应当前往正规的公司或中介,签订合法劳务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当对方要求预先交纳保证金以及其他费用的时候,一定要牢记风险意识;

案例四、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案

一是任何不需要签订合同的贷款都是不可能的,请选择正规融资渠道;

二是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信用卡,不要轻信所谓的“信用卡代办机构或人员”;

三是任何正规贷款不可能请贷款人先缴纳手续费等费用,也不会让贷款人存钱以验资;

四是不要告诉他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卡背面上签名栏末三位校验码等关键银行卡信息。

案例五、荐股投资类诈骗案

犯罪分子通过购买股民信息,抓住部分股民投资失败、股票亏损、急于解套的心理,以提供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内幕消息为由,利用事先购买的盘后股信息(盘后股指在每日股票收盘后某些私募机构发布的股票代码,特点是第二天会高开,但由于股票市场T+1的交易模式,无法当天购买当天卖出,故并无实际投资意义),获取被害股民的信任,骗取股民交纳高额会员费。

一是留意陌生号码,尤其是陌生来电者对本人的炒股情况、资金状况等信息有所了解时,更要提高警惕,你的个人信息极有可能已经被犯罪分子非法购买;

二是冷静对待“稳赢承诺”,发现自己被拉入各类炒股群后,切勿听信“荐股者”一面之词,投资均有风险,无论是所谓“专家指导”“短线消息”“黑马行情”,还是其口中所称的“高级会员”“必赢软件”,背后都可能存在陷阱;

三是网络交友要慎重,切勿被头像、空间等信息所欺骗,真实使用者的情况可能和你通过网络所见的内容大相径庭,尤其是认识之初就极为热情的人,更加要有防范之心;

四是识别转账账户,不要轻易、随便向陌生人转账,对于他人给出的转账账户多加核实,犯罪团伙一般不会使用自己本人或者公司的账户进行收款,如果出现收款人与对方所称的人员、公司不一致时,要多加核实,即可发现破绽;

六是如果遭遇此类诈骗,要及时报警,将聊天信息、转账记录等保存好并提供给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案件侦破工作。

案例六、“助考”诈骗案

以在校学生为作案目标,瞅准部分学生意图通过违规渠道购买考试答案、进行考试改分的投机取巧心理,首先雇佣黑客窃取大量考试考生报名信息,然后雇佣短信群发商发送诈骗短信,诱骗学生主动添加诈骗份子社交账号后,以出售考试答案或者可以给考试成绩改分为由,骗取学生钱款。

广大学生不要存在通过违规渠道购买考试答案或者考试改分的错误想法,要认真对待学业。考试作弊本身属于违规行为,犯罪分子就是抓住学生的投机心理实施诈骗犯罪。很多学生被骗之后由于本身行为不端导致不愿报案,也给司法机关打击此类犯罪造成一定阻碍。

案例七、打卡APP网络诈骗案

以身心健康、寓教于乐等名目,通过自我激励、团队鼓励、金钱奖励等噱头包装,诱使被害人投入金钱参与打卡挑战;利用软件设置和网络技术,人为修改APP挑战规则和奖励数额,骗取被害人财物;针对挑战者客户的投诉质疑,编织话术应对。

一是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活动时,不要盲目被或多或少的金钱奖励吸引,不要有“贪小便宜”或“轻松赚钱、一举两得”的心态;

二是尽量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使用手机APP,不要通过网络随意交付财物,特别要警惕不明的支付链接;

三是牢记风险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案例八、色情诈骗案

利用男性独自在外居住酒店时易出现的“招嫖”心理,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桃色陷阱”,欺骗被害人先交钱再提供“服务”,诈骗金额较小,从200元到2000元不等。被害人即使识破骗局,也会因为金额较小,且紧张、羞愧又不愿意声张而不敢报警。此类诈骗作案门槛低,作案工具成本低廉,仅需一台手机,就可随时随地作案,可以一人单独作案或多人共同作案。

一是谨防“桃色陷阱”,网络招嫖行为不管是真是假,都是违法行为;

二是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要相信“先发红包后上门服务”等套路,网络支付要谨慎,发现支付异常要立即停止;

三是发现被骗之后要及时留存证据,尽快报案,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案例九、“免费送”诈骗案

不法分子利用熟人间的信任,通过让被害人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更容易让被害人的亲朋好友上当受骗。同时,因为犯罪金额低,被害人报警意愿不强,造成大量被害人没有收到警示,继而不断有新的被害人被骗。

二是在网络活动中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越是贪图便宜越容易落入网络陷阱;

三是在网络活动中,一旦发现自己被骗时,一定要及时报警,给其他没有上当受骗的人警示,这样可以协助公安机关及早抓捕犯罪分子,减少其他被害人被骗的几率;

癌症患者杨荣在反思自己病急乱投医的遭遇时这样感叹道,而导致他钱财被骗、错过“黄金治疗期”命悬一线的竟是一个传销组织。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陕西文旅国企拿到的一手“好牌”,那么如何“打好牌”则是其一直努力求解的难题。

THE END
1.揭秘中国10大行业骗子骗局五花八门最赚钱理财案例理财频道5、婚恋骗子 该骗子主要是冒充高富帅,在婚恋网或婚介所以交友婚恋为名,对急切渴望结婚的女性进行骗财骗色。有的骗子冒充美籍华人,自称朋友进奥巴马内阁,从某女性身上骗取700万。这些骗子一般会扮成有钱人,衣着光鲜,出手大方,说做的是大生意,迷惑对方,先把色骗到手,等条件成熟后,再说做生意周转不灵,急需周转资金https://www.p5w.net/money/lcal/201409/t20140912_760599.htm
2.西安警方揭秘常见骗术帮老年人守好“钱袋子”西安新闻针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的骗术,3月23日,西安公安雁塔分局户政大队揭秘部分常见骗术,帮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骗术一 保健品营销骗局让老人耽误治疗 不法分子以发放广告、赠送鸡蛋的方式,向老年人宣传公司的保健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的方式实施诈骗。此类骗子大肆宣传不打针、不吃药,只要吃他们的保健品就能彻底治愈https://xa.ishaanxi.com/c/2022/0324/2380939.shtml
3.警方揭秘婚恋诈骗六大手法:刚认识就提钱要小心警方提示随着人们婚恋方式的不断变化,相关的诈骗活动也在日益“翻新”,感情受到挫折的中年女性是此类案件中最大的受害群体。近日,山东省崂山警方在总结今年40余起婚恋类诈骗案的基础上,揭秘行骗者的六大手法,让大家捂好自己的钱包。 闪婚闪离式诈骗最难防 据警方介绍,目前高发的婚恋诈骗手段主要有六种。在开业送花篮的骗局http://gaj.shaoyang.gov.cn/sygaj/jfts/201111/7f4bad9ecf0d400e8eeb94fa63db4a04.shtml
4.以为是甜甜的恋爱却暗藏玄机揭秘跨省婚恋背后的骗局→根据资金流水,警方发现,诈骗集团所得的不法收入,大部分都落入了两名重要嫌疑人手中。随后,桐柏警方兵分两路,奔赴湖南凤凰和湖北荆门,将两人抓获归案。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原标题:以为是甜甜的恋爱 却暗藏玄机 揭秘跨省婚恋背后的骗局→)https://newscdn.hndnews.com/hb/html/mobile/660082.html
5.常见养老诈骗骗局大揭秘!“黄昏恋”骗局是“婚恋、交友类诈骗”的一种,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独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发展为“恋爱关系”,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低价旅游”骗局 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噱头,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或https://m.gmw.cn/2023-10/29/content_1303553209.htm
6.可怕!网恋“女友”背后就是76人传销式网络诈骗团伙收网后,专案组分成11个审讯组,就地对77名犯罪嫌疑人展开审讯,除去1名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其余76人均涉嫌通讯网络诈骗。而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绝大部分嫌疑人都承认了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 2019年12月13日晚,姜堰警方再次增援的60名警力赶至金昌。12月14日清晨4点多,姜堰警方所有参战警力将涉案的76名犯罪嫌疑人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191218/1576672516574.shtml
7.情感挽回服务骗局揭秘,都是用的模版话术和套路情感挽回服务骗局揭秘,都是用的模版话术和套路 所谓的“情感挽回”机构,看似专业其实并不专业,大多不过是打着“感情咨询”专业的幌子而实行的诈骗,利用“上钩者”强烈的情感需求和其对自身的不自信,以合法化的公司外壳为幌子,以合同潜在的霸王条款为陷阱,步步为营、设下圈套,让被骗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最终达到“https://lawyers.66law.cn/s20179460a7f93_i1086007.aspx
8.大S的婚恋之路为什么走得这么艰难,带你揭秘(深度好文)大S温柔甜美、善解人意,估计很少有男人会拒绝这样的大美女主动投怀送抱,蓝正龙也不例外。 为了虚荣心,为了一个金童玉女的童话传说,也为了满足一众人的期待,蓝正龙很快和大S 在一起了。 大S在拍《流行花园2》时说过:我真是很害怕。 害怕什么呢?害怕男朋友不高兴呗。 https://www.jianshu.com/p/7ced0dc9f524
9.揭秘新型网络犯罪“杀猪盘”骗局套路不同于其他骗局的"短、平、快","杀猪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长线钓大鱼,这个过程犹如把猪养肥后再宰杀。 著录项 来源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第1期|23-24|共2页 作者 作者单位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侵犯财产罪;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婚恋网站; 网络诈骗; 入库时间 2024-04-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anti-counterfeiting-report_thesis/0201298136450.html
10.珍爱网热门骗术揭秘,深度解析与防范指南客户服务珍爱网热门骗术揭秘,深度解析与防范指南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婚恋交友平台日益成为人们寻找伴侣的重要途径,珍爱网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拥有大量注册用户,网络世界的复杂性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时至12月,一些新的骗术在珍爱网等社交平台悄然兴起,本文将针对这些热门骗术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骗局的真相,http://shuguo168.com/post/9715.html
11.世上最有耐心的骗子——江苏警方揭秘杀猪盘诈骗骗术揭秘 知晓了几大识别点,江苏警方还对杀猪盘骗术的实施步骤进行了揭秘。 第一步:网络寻找诈骗目标 本案例中骗子把目标锁定在大龄单身女性群体,通过婚恋平台、微信、QQ等网上交友软件搜寻目标。 第二步:精心营造完美人设 骗子对自己的身份人设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小到网名昵称年龄爱好,大到事业状况家人信息,营造自己高https://www.xdkb.net/m1/js/20210830/209072.html
12.一周骗你三十万,豆瓣的金融诈骗是有多可怕今年“火爆”的单身杀猪骗局背后就是由这些一群“专业”且拼命的骗子组成的。 为什么叫做杀猪局? 这是属于骗子内部的体系话术:把受害人叫做猪,把婚恋交友网站叫做猪圈,把社交工具叫做猪食槽,把聊天剧本叫做猪饲料,把猪养肥就宰杀。 一套诈骗闭环形成后,接下来就是该如何作案? https://www.douban.com/note/72835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