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实习生刘豫通讯员王姝方】随着网络技术更新迭代,各种新型诈骗层出不穷,加强防范意识对于消费者来讲尤为重要。6月5日,河南省反诈骗中心总结七类常见骗局,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骗局一: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的渠道获取受害人的通讯录或社会关系信息,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的姓名和照片来包装自己的社交账号,并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之后,诈骗分子以受害人领导、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进行嘘寒问暖,或者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受害人,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家人生病”“有急事”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代为转账,实施诈骗。
骗局二:冒充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购物信息,自称是商家客服人员,要主动赔付货款,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网页上填写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以及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盗取受害人银行卡里的资金。有些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以指导为由要求受害人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进而盗取受害人的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骗局三: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或是银保监会工作人员,谎称因国家出台了征信政策,要求受害人关闭在平台申请的金融业务,或者是注销之前以学生身份在平台上申请的校园贷款等,否则将影响征信。此外,诈骗分子还会发送仿冒的官方文件,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后,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软件,打开共享屏幕功能,诱骗受害人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或是在网贷平台上申请的贷款,转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骗子实施诈骗常用的理由有注销校园贷、降低贷款利率、消除不良记录、注销借贷账户和扣除违约金、利息费等,一旦涉及此类字眼,务必要保持高度警惕。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修改。凡是声称征信有问题,可以帮助消除征信不良记录的都是诈骗。
骗局四:刷单返利类诈骗
警方提醒:刷单获返利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兼职,所有要求垫资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骗局五: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非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凡是标榜“内幕消息”“稳赚不赔”的网络投资理财,极有可能是诈骗。
骗局六: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重大案件,对其进行威逼、恐吓。诈骗分子站在“执法者”的角度,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自证清白,受害人刚进入骗局,就已经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迷惑性,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的“通缉令”“逮捕证”等法律文书,同时要求受害人严格保密,他们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独立的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的联系,要求受害人配合资金审查,将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