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小程序页面,中间的爱心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免疫荧光
目前,该平台有不少用户在个人介绍中展示了“SCI一作/通讯/共一大于10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信息。
此前一个专为985高校毕业生服务的相亲平台也曾受到网友广泛的讨论,该平台最早只允许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个大学的学生参加。有人支持此类相亲平台的出现,认为这种交友相亲方式更高效、直接;有人则提出质疑,认为太过功利化。
小程序上线之前科研者之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562个受访者中,只有3%的人认为学历不重要
“等风”小程序上线后,有网友调侃,生命科学硕博士生相亲交友,还要看有没有发SCI论文吗?这么卷?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小程序由科研工具箱平台“科研者之家”开发,其曾发文介绍该款交友小程序具备以下特点:其一严肃,需要实名认证,至少有一个证件或材料说明,以避坑和震慑一些不怀好意的“海王”“渣男”;其二公益;其三是只针对生命科学、只针对硕博士。该平台强调“不是歧视学历,是希望一小部分人先脱单”,此外,能配合一些线下活动,“最好搭配科研合作的意向,万一交友不成可以合作,也不至于尴尬。”
小程序刚上线,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系的胡姓博士研究生便注册了会员。他今年28岁,在该平台上,他自我介绍称,“我是北大精神卫生系的专业型博士,有一个自己的科研团体,现在研究的方向就是口腔肠道菌群,争取发CNS。”
胡博士称,目前在该平台上认识了两三个女生,平时交流也以科研为主,大家都不太好意思聊到交友方面。
11月2日,等风小程序负责人王先生告诉澎湃新闻,创办该小程序的初衷是因为生命科学研究者们平日工作特别忙,谈恋爱比较容易耽误,圈子也很小。
王先生称,该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定位针对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相亲交友,是专门为了解决这小部分人择偶比较难的问题。这类人群学历较高,基本都在硕士及博士以上,“有点清高”,在相亲择偶上,希望能够实名认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用户注册时为何有SCI论文这一选项?王先生举例称,如果一位生命科学专业的硕博士上传了自己曾发表过10分以上的论文,至少能够说明这位用户学习努力、上进,“虽然有些人觉得功利,但是能体现你的能力。”
王先生表示,在这个交友平台上,即便最后成不了男女朋友,也希望双方能够在科研上相互交流学习。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费俊峰认为,该平台上线有其正向意义,能够扩大科研人员的择偶范围。“这些人确实需要关心,而且相较于其他比如珍爱网等平台,这个平台相对要求实力。”
费俊峰称,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当下婚恋交友平台对人的“异化”。“这类平台实际上也将人异化成了商品、交易物,择偶的门槛不断变高,要求科研能力基本过关,但情感上的吸引力不能靠发论文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