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面干不倒,那就把竞争对手搞下架。”
一位在陌生社交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透露,由于竞争激烈,在谁也抢不到对方更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就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把对手搞下架。所谓“搞下架”,就是通过炮制虚假非法内容,然后向监管部门举报,导致对手APP在应用市场中被勒令下架处理。这是陌生社交领域最为惯用的一种低级做法,虽然不光彩,却十分直接高效。
以Uki遭竞争对手Soul恶意举报致下架案件为例,该案例算是陌生社交领域近期非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操作手段同前述几乎如出一辙。
近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就“陌生社交产品Uki遭恶意举报下架”一案做出一审判决。根据判决书,此次事件的“设局者”为Soul的前员工李某和范某,均被判刑。其中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万元。范某被判九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万元。同时,李某和范某共将赔偿330万元给Uki公司。
只看这个判决结果,可能很多人还一头雾水,不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这里来简单回顾一下:
Uki与Soul都是专注于陌生人社交领域的交友APP,而且都主打出了以“有趣社交”和“灵魂社交”为主的品牌口号。
公开资料显示,Uki正式上线于2018年5月,是一款兴趣社交app,曾获得两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方包含经纬中国;SoulApp则于2016年11月上线,是基于心灵的智能社交网络平台。
作为竞争对手,二者在很多功能上都比较相似,其中包括了在文字匹配和语音匹配,而语音匹配有着次数限制。
根据QuestMobile报告数据显示,Soul在2019年9月时,其月活跃用户数逼近千万。作为Soul的竞争对手,Uki当时的日活规模在百万级别(这一数据来自于媒体报道中Uki方面公布的数据)。虽然Uki在体量上远不及Soul,但是由于功能风格相似,前者还是获得了快速发展。
2019年7月,Soul的前员工“李某”发现名为Uki的产品与自家产品类似,于是授意下属“范某”,收集Uki的有害违规言论。原本只是想收集有害违规言论去进行举报,但在平台上却没有找到想要的证据,于是李某开始授意下属通过“钓鱼”的方式收集。
2019年10月,“李某”及“范某”涉嫌故意在Uki的App上散布有害违规信息,并设局进行恶意举报。这一举报导致Uki被下架处理三个月,公司增长近乎停滞、业务受到严重危害。
关于“李某”的身份,此前网络上一直盛传“李某”为Soul的高管、合伙人。不过,根据钛媒体的报道,犯案时,“李某”正担任社交应用Soul的审核经理,负责公司产品运营和内容审核等工作,“范某”为基层运营人员。
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后,Soul做出官方回应:
从“李某”的做法再到Soul的回应,以及后续的系列操作,其手段不免让人感到不齿。
1、甩了一手好锅,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从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看,虽然Soul坚称是前员工所为,和公司没有关系。但这种说法,多少有点诡辩的意思。我们无从得知前员工“李某”与“范某”是在何时被Soul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是有一点无法否定的是,“李某”与“范某”必然是在职时进行的。法院判决书显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系单位授意两名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其实这一点,也比较容易解释。“李某”与“范某”只要坚称是自己所为,法院也没有办法。
整个事件的关键点就在于,只要“李某”与“范某”咬住是个人所为,就无法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Soul公司层面的行为。从局外者的角度来看,不得不佩服这两名员工“舍己为公”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让人诧异的是,李某和范某此前上交了330万保释金。“李某”为经理级员工,“范某”为普通员工,330万也算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了,一个中层员工和一个普通员工究竟从哪来弄出这样一笔巨款?
又为何心甘情愿个人掏腰包?不免让人疑惑万分。
2、广发通稿,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交价值观
在元旦假期的前两天,“Uki遭恶意举报下架”一审判决结果引发了互联网媒体的广泛报道。Soul的反应也是十分迅速,通发了大量的新闻稿件稀释这些负面消息。
这原本是PR正常的做法,不过Soul通发的新闻稿件内容着实让人无法苟同。在这些稿件中,大概有几种类型: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Soul获得清白以及荣获各种奖项。
总之,Soul一边干着自己坚决不承认的恶意举报行为,一边嘴上宣扬积极向上的社交价值观,还意图给自己强行洗白。对于这种类似的行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讲的是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后半句大家自行脑补吧。
3、Soul也曾因为软色情问题被下架处理
由于陌生人社交的特殊性,软色情一直是众多陌生人社交产品面临的共同问题。本应该共同应对行业难题,然而,给竞争对手“投黄”的Soul,自身也饱受软色情的困扰。2019年6月,针对“软色情”信息向部分青少年群体渗透等问题,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和“软色情”内容的行为,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这其中就包括了Soul。
纵观Soul的行为,要黄一起黄,要下架一起下架,大有抱着“我有问题,你也不能好”的意味。但是玩火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什么时候会被火烧到,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我们相信,无论是在陌生人社交领域,还是其他领域,Uki不会是最后一个,还会出现很多像“Uki们”这样的受害者。
这就留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考,当创业公司在初创期,如何尽量避免恶意举报?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除了对于这种行为的谴责之余,企业自身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举个例子,如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资讯类应用过去也出现了被下架的情况,但是这些APP的极速版等仍能够在应用市场下载,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