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论文后的第三天,我开始尝试交友软件。
在这之前我对诸多交友软件已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想过去使用。正如鲍曼在LiquidLove中预测的那样,个人主义的兴起与科技的改变破坏了人们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信仰。现代人的感情像流水一般流动与善变,而网络约会的流行正是这样一种症状。我之前听到的关于交友软件的坊间传闻,很多都在印证鲍曼的判断:人们在交友软件上并不是为了寻找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而是快速地匹配“用完即弃”的伙伴。但我的朋友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在交友软件上确实有那些寻找快餐的人,但也有许多人是抱着拓展交际圈的愿望在使用的。“你除了男博士们,还能接触到谁呀?”这戳中了我的痛点。并且她保证,这个平台上的男生没有某T或某M上的那么“油腻”。
在朋友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注册了交友软件。首先,得选一个好看的照片。“这个很重要!”她一再强调。在纠结了很久之后,我挑了一张远景但露出正脸的照片。当然,是美颜过的。然后是编辑自我介绍。这款软件必须填写的信息只有性别和生日,此外可以选择性地提供学校、自定义标签、恋爱准则和日常爱好等等信息。我谨慎地只填写了本科的学校,然后尽量把每一个空都填上一点东西。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人生中第一份交友软件上的“CV”完成了。经过这个过程,有一种似乎我是一个待选商品,在努力推销自己的感觉。
另一方面,尽管我精心编辑了自我介绍,大部分男生似乎只对我的照片做出了反馈。比如,大部分人打招呼会礼貌地夸我的照片,但极少有人注意到我的自我介绍。这让我心情有些微妙。仅仅靠一张照片就能定义一个人吗?更何况这大概率是一张美颜过的照片——它失真,却又是硬通货。这是交友app常常被诟病的“肤浅的门槛”,似乎“只有吸引人的用户可以完全享受网络提供的所有可能性”(Hobbs,Owen&Gerber,2016:281)。因此,深谙市场规则的用户们会花精力在呈现照片上。而性格、三观、品性……这些非常重要的选择伴侣的指标都很难在用户展示页面中呈现。
但我还是兢兢业业地开始了互动。对方问我最近看了一本什么书。我回想了一下,是一本网恋主题的言情小说。嗯……可是这么回答是不是显得有点肤浅?要不说“看了博尔赫斯”?虽然那是几个月前看的,而且没怎么看懂。对方问我对外貌的要求。虽然我内心有一丝期待,最好长得像年轻时候的金城武,但还是回答“这个无所谓,要聊得来。”……渐渐地,我意识到我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个潜意识里为自己设置的人设,一个完美的自己(idealself)。
我如同遭到晴天霹雳。什么?鱼塘?我是“海王”吗?
被闺蜜暴击之后,我几乎条件反射地又开始自我批评了起来。可,我也只是正常使用交友软件的功能,并且都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在面对每一个人,背后的动机仅仅是多了解对方一些,让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更生动一些。
我真的适应datingculture吗?它真的适合我们的文化环境吗?这有两种不同的亲密关系脚本。在中国传统的纯爱型脚本中,约会是在确定关系之后才发生的事情。一个好女孩是不会和自己男朋友以外的人约会的。男女双方最好是从到都尾1v1地从结识、相熟到相爱。如果有一方在哪一个环节心里还考量着别人,都是渣的表现。而datingculture的脚本则是在成为正式男女朋友的关系前通过约会不停地确认。当两个脚本同时存在的时候就会有冲突发生。有些时候发现对方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就一拍两散了。更多的时候可能会让期待传统脚本的人受到伤害,毕竟在每天推送20位异性、三天不匹配就过期的设定下,连在寻找阶段都坚持“从一而终”原则的人,本质上与追求效率的交友软件不相符。
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依然对女性最高的赞美还是“良家妇女”。12月,成都的一位新冠无症状患者,因为在公布的轨迹中几次出现在酒吧,就被很多道德感异常高的网友定性为“不是好女孩”。在这种环境下,我,作为一个使用交友app的女生,会不会被贴上“放荡”的标签呢?这些顾虑也使得我在实际与男生的交流中不自觉更加矜持,生怕对方给我贴上什么标签。尽管我表面上拥抱了datingculture的脚本,但我又会不自觉地用传统脚本中女性的形象对照自己。这个自我规训的过程让我十分沮丧。
参考文献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Bauman,Zygmunt."LiquidLove:OntheFrailtyofHumanBonds."PolityPr(2003).
Ellison,Nicole,Heino,Rebecca,andGibbs,Jennifer."ManagingImpressionsOnline:Self‐PresentationProcessesintheOnlineDatingEnvironment."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11.2(2006):415-41.Web.
Hobbs,Mitchell,Owen,Stephen,andGerber,Livia."LiquidLove:DatingApps,Sex,RelationshipsandtheDigitalTransformationofIntimacy."JournalofSociology(Melbourne,Vic.)53.2(2017):271-84.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