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为你写诗陪你聊天,小心陷入新型“杀猪盘”

许多电影都热衷于畅想人类与机器人相爱的故事,它们或许不被世俗理解,却也有唯美之处。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化到能够理解人类话语中的感情,并给予人类陪伴感的地步。

然而现实是,在ChatGPT和一系列AI技术普及以后,人类与机器相爱的故事尚未发生,“感情骗子”们却先一步上了这趟快车。

在主打陌生人交友的APP上,“杀猪盘”之类的诈骗已不罕见,但界面新闻调查发现,交友软件上的AI作弊工具越来越多,若有心用于诈骗,将带来很大隐患。

ChatGPT成交友软件作弊器

tinder是一款国际主流的陌生人交友软件,在中国也可使用。用上ChatGPT,用户能够根据匹配对象的资料和兴趣自动创作开场白,并根据回应继续创作,用AI打造出一个幽默风趣的魅力形象。

一个TikTok用户的视频显示,他用ChatGPT为匹配的女性对象写了首诗,对方非常喜欢。不仅如此,ChatGPT还能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回应,例如幽默的、感性的等等。

事实上,tinder以及国内的许多交友软件都明令禁止用户使用自动化工具,若被平台发现,用户账号就会遭到封禁。尽管这些软件本身也有AI能力——用户匹配后,聊天框中AI会根据双方共同特点和兴趣生成几个推荐的开场白。

即使冒着被封号的风险,仍然有许多人在交友软件上使用自动化工具。

如果说此前的自动化工具还限于配对数量上的作弊,那么在ChatGPT出现后,连聊天——同时也是感情萌生的过程——也能够用AI作弊了。界面新闻采访了一些交友软件用户,他们普遍排斥使用AI在聊天中作弊的行为,但问题在于,ChatGPT让人们更难分别对方是否为真人了。

如果有人将这类工具用于诈骗,后果可能更糟糕。

从技术上说,AI还不能独立完成对真人的诈骗,“主要是AI辅助,真人接手,AI更像是一个群发机器,之后还需要人工筛选。(在交友平台)诈骗一般要导向什么,比如下载钓鱼App、博彩软件或是让你直接转账,这些AI都很难做到。”一位技术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目前尚未看到使用AI完成大规模诈骗的案例,但作为辅助手段,ChatGPT等AI工具无疑将为诈骗分子带来更多的便利。

AI与“托”,难辨真假

国内主流的交友App有探探、陌陌、积目等,均主打真人交友,但也存在大量以利益为导向,使用AI或真人“托”来诱导用户充值的软件,游离于灰色地带。

《人民日报》早在2019年就曾报道过一桩利用交友App进行诈骗的案例:2014年,一团伙利用技术手段开发了多个婚恋交友App软件项目。网民下载注册后,App会自动调取语言库中具有挑逗性的格式化语句,以数个虚拟异性用户名义推送给真实注册用户,给用户造成受欢迎的假象。但当真实用户想要回复消息或者想要点击查看对方联系方式时,对话框便会提示充值,否则无法继续聊天。一旦用户充值,这些刚才还热情如火的“姑娘”,突然就全部噤声了,不论用户说什么,“她们”要么重复相同的话,要么不回复,受害人怎么也得不到想要的聊天互动。

这类软件很难赶尽杀绝。界面新闻记者下载了多个出现在官方应用市场的交友软件并试用。以其中一个为例,若注册为男性用户,刚刚上线,就能收到十多位女用户发来的热情消息,对话框内有鲜明的付费礼物可选。对方回复十分积极,很难辨别是否为AI。

这些热情用户更有可能是“托”。此前有许多报道指出,不少陌生人交友软件打着“真人交友”、“快速脱单”、“同城约会”的名头,但平台的活跃用户却可能是受雇而来。有些平台甚至公然招收所谓的兼职“陪聊员”,工作内容就是在APP上聊天,诱导用户充值,并从中抽成。

此类软件的另一盈利方式是直播,通过大量的软色情和抽奖游戏直播,诱导用户充值付费。

面对这些难以辨别的AI和“托”,若用户投入感情并充值了大量费用,平台方是否构成诈骗?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网络社交领域,陪聊、陪玩、交友等不同形态的服务同时存在,因此,用户为之付费所对应的法律关系很难一概而论。对大多数对话式、陪伴式的网络社交来说,用户对平台或网络好友打赏、付费的法律性质非常接近于常见的用户打赏网络主播——在司法实践中,后者已经普遍被认为属于新型的网络服务消费,而不再被认为赠与。因此,在这一网络消费场景下,如果用户所期待的是基于对话互动的虚拟陪伴,只要平台满足了用户的这一消费需求,双方的合同就履行完成了。”

从监管层面看,即使已有先前的违法案例,但此类软件广泛存在,监管难度在于“其中涉及的法律关系相对复杂,行政监管无权直接干预。此外,相对海量的经济行为,监管的力量永远是不足的,而且也存在滞后性,灰色地带的存在难以避免。”

夏海龙认为,AI的确是“假人”,但从消费或者娱乐角度,消费者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体验有没有得到满足。“有些AI式的陪伴几乎能满足用户所有的陪伴期望,比真人陪伴还要好,比一个真的爱上他的女孩陪伴还要到位。”他表示,如果用户陪伴需求得到了满足,那支付的费用严格来讲是有法律基础的,就不能叫诈骗。

THE END
1.一定不正规“邀约圈APP”不正规不合法!亲身被骗经历防范!!当受害者放开手脚投“大单”后,诈骗分子立即抓住受害者不舍得已投入资金的心理,以系统故障、数据错误、操作失误等借口,欺骗受害者继续投入金钱,直至受害者发现被骗,对方便将其拉黑失联。网恋有风险,恋爱需谨慎!而今同城交友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然而,所谓美女客服的甜言蜜语背后,可能隐藏着让你落入陷阱的危机。当心“交http://www.jinmidou.com/18116.html
2.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刘杨说,注册软件后,他3个小时刷了三千多元的礼物,对方说可以线下见面交流,但等他再发信息时,发现对方已经把他拉黑了。随后,他向该平台客服投诉,客服让其提供证据,但提交后仍无结果。 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充值聊天”为关键词搜索,类似投诉有六千多条,涉及不同交友平台,但都打着“脱单交友”的旗号。 http://www.jrzx.com/jrzx1/wap_doc/29040701.html
3.交友连环套:天涯app平台软件投入进去实为被骗!真相细节揭露!网恋有风险,交友需谨慎!针对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网上老师推荐网上理财、炒期货的、做外汇的、炒数字货币、虚拟币的、网络交友的等等都是骗局,广大市民对此要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一概不要相信! 被骗可以追回吗? 是不是诈骗软件? 是不是正规公司? 是真的吗?是正规的吗,靠谱吗? http://www.jujuwan.cn/50942.html
4.未毕业丨三个月用了10个交友软件,我写下这篇复盘然而我的同事们都是优质单身女青年,朋友们也不在同城,完全没有线下交友的路径。 本着“越努力,越幸运”的期待,我下载了市面上较为火热6个的社交软件,在2个线上相亲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加上之前使用的2个,组成了我2022 Q1每天打卡的10个软件群,并开始了浏览“人类博物馆”并重新认识自我的奇妙旅程。 三个月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018898/
5.交友软件引流是属于犯罪吗并非所有的引流行为都构成犯罪.引流行为是否合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引流行为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那么该行为可能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引流行为涉及欺诈,诱导等不正当手段,或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那么该行为可能是违法的. 综上所述,交友软件引流可能构成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467681743239543325.html
6.一个交友的诈骗公司&软件平台女士都是免费,里面的女士大部分都是托,不要上当,按照他们说的话,进群就能推荐,但是没有时效,这不等于白说,进群之前不会给你说这些,等你进群加的群里面的托才知道,688就是加了一个又一个托,让你被骗说不出,这家公司还挂名苏州三十一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纯粹是一个诈骗公司,我在查询软件上看到,有风险的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83619611574840
7.www.jxmzxx.com/appnews/138894她拍着老公的肩膀说:-欧巴,别愁眉苦脸的,这可是我托朋友千难万苦才搞定的露脸机会,你就放开了high歌high舞,好好炒作炒作!- 于是乎,大S的老公具俊晔就开始在舞台上唱唱跳跳,忘我地献艺。 那可真是前卫到家了,一身朴素打扮,舞步老土,妆容朴实无华,跟夜店驻唱小哥儿有什么分别?不过,这老头子倒是挺能扭的,一http://www.jxmzxx.com/appnews/138894
8.心理降教案(分年级)1. 教师指出思考对个人成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2. 作简单比喻:思考是每一个人处理不同事情时所用的软件,而不同的思考技巧便是不同的方式。 3. 学生平时要多作思考和反思,并在其他单元里应用。 2、换个位置想一想 执教年级:一年级 一、设计理念 https://pnxx.mhedu.sh.cn/wmjw/ndshfwmjwcj/bajkdbjwhjyh/jkjw/243798.htm
9.约会软件哪个好不花钱的免费约会交友app下载还在苦恼自己找不到女朋友?一个人孤单寂寞冷?不用担心,约会软件帮你忙。与传统交友模式相比,现在结交新朋友的方式更加简单,通过手机就可以认识附近的新朋友。https://www.87g.com/zhuanji/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