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之引用论证

议论文论证技巧--引用论证一、概念和特点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二、运用引证法应注意的问题1、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

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紧扣观点,“引”“证”结合。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

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

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

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3、“引”为“证”用,适可而止。

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

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见解,自己见解的应是议论的主体,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

因此,引用切不可追求华丽,喧宾夺主,导致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4、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引证的类型和作用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

1、明引。

例1人类之所以能走出蛮荒,摆脱愚昧,踏进文明,就是因为人类有不尽的希望。

梁启超曾说“夫有希望者,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文明之所以异于野蛮,而亦豪杰之所以异于凡民者也。

”希望带给人们无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激励着人们去克服艰难和困苦。

希望使人类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带来了人类的光明,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古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在远征前,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土地庄园等皆赠给大将元帅,一大臣见状十分不解问道、“陛下,您把全部财产分掉了,那?把什么留给你自己呢?”亚历山大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亚历山大之所以赫然昭示于古今,是希望带给他无穷的力量。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受阻于匈奴,九死一生,仍怀希望,终排除万难,凯旋归汉;史可法、谭嗣同、秋瑾、李大钊、江姐……太多太多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是希望幻化成的执著信念带给他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是希望使人们在险境、绝境中勃然奋发,努力抗争;是希望使人类代代生生不息,永远在历史的大道上奋勇向前。

(《论希望》)例2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做过的路还多!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能保证年轻的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年长的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2、暗引。

暗引又可以分为“修饰式”和“镶嵌式”两种。

所谓“修饰式”就是把引用的内容作为定语出现。

(如例3)而“镶嵌式”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

例3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

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

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例4:漫漫秋夜,冷冷秋风,你孤枕难眠,辗转反侧,“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思念远方的明诚,你多情啊!再回首,那携手穿行于菜花间的快乐往事;再回首,那临窗共饮酒赋诗的闲情岁月;再回首,……更不会忘却,“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那场离别啊……你追忆这一切,“欲语泪先流”。

你日夜盼明诚至,相思成灰,离恨成草,以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面对你,面对你的多情,你的柔弱,我无语,只觉心痛,心如麻!姑且起身,坐于院中。

折一剪红梅,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泪痕红绝鲛绡透”,我不想再见你,愁了.拿来一壶水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请看一例:例5诗是色彩斑斓的梦。

这梦里有灞桥伤别的烟柳暮云,有鲲鹏水击三千里的羽翼,有小轩窗里默默的相对,有大漠长河的遥遥思念……诗,是一支神来之笔,勾勒鹦鹉洲上的芳草,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渲染香炉峰的紫烟……我爱诗,因为我难以抗拒自己的心灵在这美妙的诗行中与先哲们的心一起跳动的感觉,难以抗拒让自己忘情于呐喊者或低吟者所创设的一个个优美意境中的感觉。

诗,让我体验屈夫子不能从俗的喟叹,让我领略魏武帝碣石山旁壮心不已的豪情,让我沉浸于康桥边静谧的月夜,让我品味雨巷中那份丁香似的忧伤……(《诗心遐想》)四、学会分析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

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

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

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

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紧扣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标准段落结构【第一种情况】引名言----析名言----悟你、我、他泰戈尔有一句名言:“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

”//这就是说,鸟类的翅膀本是用来追求翱翔蓝天的自由与快乐的,如果让它与金钱联系起来,那就会失去这种快乐和自由。

//鸟如此,人亦然。

人的生命本是用来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正义与自由的,若是仅仅将生命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人类也将失去生命本来的价值与尊严。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

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

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

//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

当困难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

//这种论证结构由名人名言所揭示的道理到道理的社会及个人借鉴意义,环环相扣,能很好地使引用为论证服务。

【第二种情况】:表达式,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分为六种情况:(一)表达式,N个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

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二)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

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三)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事+议论。

(四)表达式,N个名人+N个名言名事+议论.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五)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与青年时的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

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射出圆润柔和的清辉。

他渐臻圆满。

黄州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

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

他的内核充实了。

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

他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传诵。

这便是真正的成熟。

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六)表达式,1个名人+N个名句名事(或化用)+N段+议论。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苏东坡)总之,无论选用哪一种引证方式,都离不开议论。

这些议论或点评分析,揭示内涵,或概括总结,得出结论,或提炼升华,拓展意义,都是有“引”有“证”,“引”“证”结合,“引”为“证”用,使引用和论证真正地水乳交融,达到较强的论证效果。

六、配套素材引证法常见的简单的句式:(仅供基础差的学生仿用)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七、引证文段举隅引证文段一:志向是走向成功的保证唐初四杰之一王勃有这样一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正是以此为座右铭,才终成大器的。

大凡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无一不是以“志”为精神动力,才最终事业有成的。

由此可见:志向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

引证文段二: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中国人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意思都一样: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这句话颇有道理。

你看孟老夫子一下子举了六个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果你说这些是过去古人的事迹,那么,我仅将现代成才的残疾人士略举一二:连任四界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全身瘫痪而探究宇宙奥秘的霍金,“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海峡彼岸的曾三喜,在轮椅上抒写人生的史铁生……可见,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给许多出身贫寒,身体残缺,遭遇坎坷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自信自勉,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引证文段三:团结就是力量⑴我国有句谚语,叫做“人心齐,泰山移。

”当然,“泰山移”只是艺术夸张的说法,无非是强调“人心齐”的重要。

人心齐,就会有巨大的力量,本来难以办到的事情,也就可能办到了。

这是人民群众几千年来探索总结出来的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

团结就是力量⑵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即使手再勤、腿儿再快,柴也有烧尽的时候,而只有大家都来捧柴,火焰才不会熄灭。

正如古人所说:众志成城。

只要万众一心,就会筑成一堵不可摧毁的钢铁长城。

由此可见: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⑶俗语讲:“人心齐,泰山移。

”意思是: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即使泰山也能被移动,它道出了这样一个真谛: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历史上我们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业的成功,哪一样不是靠着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取得的。

正像俗语所说的那样,“众人拾柴火焰高。

”可见,只有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事业才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昌盛。

引证文段四:正确对待名利⑴名利看起来多么诱人,可我们一旦沉湎其中,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

俗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业绩。

不是吗?居里夫人曾把自己获得的奖品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如此看淡荣誉,她成功了,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溺于其中,以后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名利。

正确对待名利⑵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要正确对待名利,切不可为其所累。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话说得多么好啊。

古今中外,只有那些胸怀坦荡,不为名利所累的人,才能坚持鸿鹄之志,孜孜进取,终成大业。

而那些沽名钓誉、贪求名利者在不良的心态支配下,误入歧途,落得个江郎才尽甚至凄凉万古的下场。

所以,我们要以达观的心态看待名利,切莫让掌声和金钱迷住了双眼。

正确对待名利⑶“名利双收”多么迷人的字眼,曾被多少人梦寐以求、殚精竭虑地去攫取过,但人生在世,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生不能带来死不带去,又怎么值得我们去如此孜孜以求呢?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可见,要想立大志、成大事就得淡泊名利,否则,我们将何以明志,何以致远?就象泰戈尔说过的那样:“黄金是贵重的,但它拴在鸟儿的翅膀上时,鸟儿就再也飞不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想“飞”起来,“飞”得更高更远,就要正确地对待名利,而不能沉迷于名利的光环之中。

引证文段五:对人友爱尊敬和爱护构成社会和谐的乐章。

雷锋同志有句名言:“对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温暖。

”“笑语温馨暖人心。

”说得多么好啊,如果我们都象雷锋那样,那么我们的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充满关怀与体贴,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友爱与真诚,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将大放异彩。

(练习句:人之初,性本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引证文段六:交友之道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经》有云:“其鸣矣,求其友声。

”鸟儿鸣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

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一颗真诚相待的心,这时候,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

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

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

”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无数事实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练习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多了路好走)引证文段七:人要有自知自明《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

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可以“明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见千里之外”。

然而,对于你自己那点事,却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自知者堪称明哲之士了。

引证文段八:不要盲目崇拜名人《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

”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

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引证文段九:敢为天下先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先于人,众必非之。

THE END
1.议论文交友之道我主良缘征婚交友提供最新议论文交友之道信息,我主良缘拥有千万白领会员,十年交友征婚服务品质,找议论文交友之道来我主良缘https://www.7799520.com/topic/ylwjyzd/41939
2.交友之道800字议论文作文问:怎样结交朋友议论文800字 答:朋友通常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所以结交朋友的时候要有一蠢竖颗包容的心,要与朋友互相帮助,蚂档模互相学习,互闷缓相进步。 问:交友之道作文 答:题目:交友之道 大家都知道,大海和鱼儿是朋友,草原和马羊是朋友,大树和鸟儿是朋友。由此可见,朋友是可以相互依靠的伙伴。今天,我就来谈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85cefe8ae5b03780ca8631c8.html
3.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交友之道,择友为先许海兵①朋友是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交友之道,择友为先 许海兵 ①朋友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因志趣相投而结下的友情会给人们带来共鸣与激情,因志同道合而产生的友谊会给人们带来前进的动力。正因如此,真挚的友情、深厚的友谊,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结交朋友,结朋交友本是人生中https://zujuan.xkw.com/1q21288933.html
4.文明交往优秀作文(优秀10篇)实在纵观下去,尔从《论语》中读懂了取舍一个朋友,就即是是抉择一种生活方法,而可能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瞅从彼有什么样的口智。也就是说本人的建身养性,是交到美朋友的条件,而交到一个赖友也等于是给大家翻开了一扇友善之门。 交友之道高中优秀议论文 篇十 http://www.paomian.net/zuowen/741778.html
5.推荐交友之道的启示作文(通用)总的'来说,朋友不易交,也不难交,关键是看自己的造化。以德交友,以知交友,以道交友,以诚交友,这四个交友之道应牢记于心。 交友之道议论文三篇扩展阅读 交友之道议论文三篇(扩展一) ——交友的议论文三篇 交友之道的启示作文 第四篇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谁都明白。只靠自己https://www.jsycf8.com/zuowendaquan/252477.html
6.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阅读《人当有所畏惧》,回答后面小题。人当有所畏惧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http://zy.21cnjy.com/16024766
7.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课60.涵养人格魅力(议论文).mp4 61.母亲的双手(记叙文).mp4 62.歪儿(记叙文).mp4 63.岩茶之王大红袍(说明文).mp4 64.“国学大师”是选出来的吗?(议论文).mp4 65.“汇通天下”日昇昌(说明文).mp4 66.交友之道(议论文.mp4 67.我哭得撕心裂肺(记叙文).mp4 http://www.xg51.net/video-down.asp?id=2172
8.免费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议论文阅读汇编(含答案解析)免费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议论文阅读汇编(含答案解析)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免费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议论文阅读汇编(含答案解析)2017中考议论文汇编(湖南益阳)(四)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9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姜仲华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http://yw.ychedu.com/ZCZT/576133.html
9.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答: ? 议论文阅读。论交友之道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11/6120054204005143.shtm
10.议论文立论之引用论证法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先引用孟子的名言,其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极好地契合了论点,接下来的表述既解释了诗的大意,也做出了自己的阐释,施人以爱得到爱。 再如: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做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http://www.21wh.com/content/id/1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