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刚才我们朗诵的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题目叫做《莲蓬人》。荷花凋谢之后,长出莲蓬,在水中亭亭玉立,像是站着的人的样子,所以鲁迅先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莲蓬称为“莲蓬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淡”字。淡,dàn。
“淡”的字源。(网络资料图片)
篆书的“淡”字属于形声字,由义符“水”字和声符“炎”字组成。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淡,薄味也。从水,炎声。”“淡”字的本义指味道不浓厚。比如先秦道家经典《老子》中的句子:“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汉书·扬雄传》中的句子:“大味必淡,……大道低回。”
也有学者认为,“淡”字属于会意字,表示熊熊燃烧的大火被水冲淡了火势,或者表示用火煮出来的食物味道不浓。这些说法,可供我们参考。
“淡”字从味道不浓厚,引申指液体或者气体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稀薄、稀少。比如元代诗人王冕的诗句“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宋代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句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我们平常说的“这道菜有点淡”,这里的“淡”特指含盐分量少,和“咸”相反。比如先秦儒家经典《荀子》中的句子:“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粗茶淡饭。(网络资料图片)
粗茶淡饭的“淡”,指饮食简陋。轻描淡写的“淡”,指颜色浅。待人冷淡的“淡”,指冷落、关系不密切。恬淡寡欲的“淡”,指安静、闲适。淡季、淡月的“淡”,指生意不兴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句“莫笑吟诗淡生活,当令阿买为君书”,这里的“淡”,指的则是无聊、没有意思。这些都是“淡”字的引申义。
先秦道家经典《庄子》写道:“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不掺杂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在里面;小人之间的交往,则像甜酒一样浓厚,存在着各种交易或者说利益纠葛。交友之道,应当讲究真情,坦诚相待,而不应过于“精明”,工于心计,把小九九打得噼啪响。宋代诗人刘宰有诗写道:“由来道同相为谋,利交始合终相仇。”那些唯利是图、为了相互利用而走在一起的所谓“朋友”,总有一天会为了利益而反目成仇,只有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纯净如水的友谊,才有可能天长地久,历久弥新。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天高云淡。(太康书法)
延伸阅读
笔顺
义项
淡(dàn)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墨│天高云~。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酒│~而无味│菜太~,再放点盐。3.(颜色)浅:~青│~绿│轻描~写。4.冷淡;不热心:~然处之│~~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季│~月。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话│~事│扯~。(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好词
惨淡经营、平淡无奇、不咸不淡、恬淡寡欲、攻苦食淡、咸嘴淡舌、清微淡远、云淡风轻、淡而不厌、声希味淡、愁云惨淡、恬淡无为、闲言淡语、淡扫蛾眉、淡妆轻抹、淡泊明志、粗茶淡饭、交淡若水、黯淡无光。
好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转觉淡交言有味,此声知是古人心。(唐代·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北宋·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
肯寻冷淡做生活,定是著书扬子云。(北宋·黄庭坚《绝句》)
钝似窗间十月蝇,淡如世外一孤僧。(南宋·陆游《自咏》)
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南宋·辛弃疾《满江红·风卷庭梧》)
好段
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熟,想来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
……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周国平《平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