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苏母去世以后,苏家的三个儿女,为了孝顺父亲苏大强,给他买了一所大房子,还请了一个保姆小蔡照顾他。
后来,苏大强和保姆“日久生情”,他想跟保姆结婚。三个儿女通过观察、试探,知道小蔡嫁给父亲的目的不纯,就加以阻拦。但是苏大强要死要活,哪怕跟儿女闹翻,也要和小蔡结婚。
那么像苏大强这样的老人们,为什么非要找老伴呢?难道老了以后找个老伴就这么重要吗?
有书君分析了一下,的确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都挺好》当中,苏母去世,苏大强不愿意跟儿女住在一起,都是小蔡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小蔡做饭也很讲究营养,荤素搭配,而且色香味俱全。
苏大强觉得,就是妻子在世时,也没有享受过如此高的待遇,这也是他执意要娶小蔡的原因之一。
结合到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老伴在世时,凡事两个人有个商量、照应。尤其是有些老年男性,老伴去世后,他们往往不会洗衣做饭,如果找保姆的话,也很难遇上能干、细心的。
如果找一个老伴的话,生活上一应繁杂事务,都能步入正轨,生活上的困难也能迎刃而解。
当然,这也是有些老年男性愿意找老伴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老了以后,由于生活习惯以及消费观念等的不同,大多不跟子女住在一起,有的还不在一个城市。
这些老人在失去另一半以后,就成了真正的空巢老人。他们出门进门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非常的孤单、寂寞。
有些老人就是与儿女住在一起,也因为有代沟,缺少共同的话题,平时很少沟通、交流。
《都挺好》中,苏大强面对儿女们的阻挠,他直言,就算小蔡拿了他的钱,他也心甘情愿。因为只有小蔡愿意陪着他、照顾他。
他质问女儿明玉:你们谁能陪着我、照顾我?确实,人老了,最需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陪伴。
有一句话,形容人的孤独是非常贴切的:“无人陪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有书君有一个堂姑,姑父60多岁去世后,堂姑一个人住,非常的寂寞。后来她每个月花1000块钱,请自己的一个表妹晚上住到自己家,陪她说说话,早晚吃两顿饭。
花钱请人陪自己唠嗑,这是到了何等孤单寂寞的程度!如果找个老伴的话,出门进门有人打招呼,有人嘘寒问暖,而且茶余饭后二人可以出门散散步,聊聊天,有说有笑逛逛菜市场。
或许,老年人的幸福,就是这一饭一蔬的烟火气息中浸润出来的。
因为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逐渐减弱,甚至有些老人还有心脑血管,或者是慢性肺病。
这些病一旦发作,就是急症,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的话,还是有生存的机会的。否则,很可能就与世长辞了。
以前在网上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报道,有的独居老人,或者是带一个很小的孩子。
老人和孩子在去世几天后,因为味道难闻引起了邻居的注意,他们才被发现。
如果身边有个老伴的话,其中一人犯病起码可以打一下120,通知一下子女,就不会再发生如此痛彻心扉的悲剧。
可能有些年轻人考虑,自己的父母老了还要找老伴,觉得丢人。
甚至有些子女考虑到将来财产的分配问题,这些都是比较自私的想法。因为,什么也不如父母晚年幸福重要!
老人老了再找个老伴,一来可以互相照顾生活、饮食起居;二来,他们精神上也不会感到空虚寂寞,他们心情愉快,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他们少生病,儿女也少受累。
另外,万一他们有个急症发作,身边有人陪着,总是比较好的。
其实,老人老来有伴,作为子女,平时工作学习,心里也踏实。
尤其是有些老人,如果有找老伴儿的想法,作为子女,应该全力支持,并尊重对方的选择。
多为老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少考虑一下自己的脸面以及财产等的问题,这才是为人子女应有的表现。
希望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像网上一首诗写的这样:“有人与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有人陪我夜已深,有人与我把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