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食物的性味,根据其辛甘酸苦咸,在平时生活中就可以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了。食物的基本作用包括以下几类:
(一)滋养作用
“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薰肤、充身、泽毛”。饮食是“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民以食为天,人以脾胃为本,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营养,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医认为人活在世上一靠先天之本,二靠后天之本,先天之本是父母传下来的,后天之本是从饮食当中获取的。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胃,随着年纪增大,肾生理性能逐渐衰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肾主生殖,肾主水。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脏腑,老年人只能通过顾护脾胃,通过对食物的营养吸收来滋补身体。老年人尽可能饮食多清淡、种类多样。
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大多味甘、性平,能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津液。营养学证实,具有滋养作用的粮食、水果、蔬菜、禽蛋、肉、乳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激素等物质,可直接补充体内物质不足,有效地防止多种营养不良性疾病。食品中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机体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某些微量元素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二)调整作用
对机体因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偏颇状态或病理现象,可利用饮食的性味进行调整。如对阳衰阴盛者,可扶阳抑阴;阴虚阳衰者,宜育阴潜阳;阴阳俱虚者,宜阴阳平补等等。阳虚者可温补,选用羊肉、牛肉、狗肉、胡桃仁、海虾、韭菜、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阴虚者当清补,选用甲鱼、海参、银耳、百合、黑木耳、藕、荸荠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气虚可补气,选用人参、西洋参、山药、莲子;血虚可补血,选用大枣、桂圆、猪肝、菠菜;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如梨汁、藕汁、西瓜、绿豆、茶等清热、生津、利尿;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如胡椒、茴香、辣椒、生姜、芜荽等温里散寒。
缺乏某些食物成分,会使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疾病。如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就会导致肝功能障碍;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会有神经炎症状;缺乏维生素B2会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缺乏维生素B6会呕吐;缺乏维生素A会角膜老化,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会得软骨病;缺锌会记忆力减退,儿童发育不良,男性不育症;缺硒容易患癌症,免疫功能低下;缺钙会引起佝偻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等等。
增加必需的食物成分,就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在1000多年以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记载。
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清蒸鱼类的含量比鱼肝油更高;赤梨、猕猴桃等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c;米糠能补充维生素B;海带可以补碘,牡蛎可以补锌。
葱白、生姜、豆豉、芜荽等防感冒,甜菜汁或樱桃汁可预防麻疹,鲜白萝卜、鲜橄榄煎服可预防白喉,大蒜可预防下痢,绿豆汤预防中暑,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状,红萝卜粥可预防头晕等。
另外预防老年痴呆,推荐日本的纳豆,当然中国的豆豉与纳豆的原理较接近,又较便宜,含有大量的磷脂,所以吃纳豆或豆豉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般认为深海鱼油可以软化血管,实际上并不推荐。因为它的作用被夸大,另外现在海洋污染严重,对孕妇儿童可能是有害的。
(四)延缓衰老作用
“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肺、脾、肾三脏功能衰减,常导致人体早衰,提前罹患老年性疾患。中医养生延缓衰老,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历代食养食疗方剂、保健医疗食谱中所含成分,功效也以调补肺、脾、肾三者为多,尤重补益脾肾的食物,如芝麻、桑葚、枸杞子、薏苡仁、龙眼肉、胡桃仁、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经常食用这些食品有利于健康、长寿。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宇宙应和谐相处。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人为地改变了植物和动物的习性,使这些动物和植物跟人们的关系变得很糟糕,所以要想延缓衰老,建议尽可能选用天然的食材,回归大自然。如绿色食物,茯苓、猪苓、黄精、何首乌、松花粉、松子、核桃、莲子、松子、榧子、生地、山药、桑葚、枸杞、芝麻、薏苡仁等等。这些原生态的食材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食物可以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畅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故可用于治疗疾病或辅助治疗病痛,或用于病后的康复。
因为食物中具有补益作用的偏多,故食疗在临床上更多地被用于“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正是对此而言。
食疗的最大优点在于容易被人们接受,故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释情遣疾者,可谓上工。”
食养食疗呢,可以把那些食材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做成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可以做成米饭、稀饭、烧菜、点心、饮料。这个饮料,比如王老吉就是最典型的凉茶,南方人用来清火的、解暑的;广东人煲汤常使用黄芪、枸杞子;芜荽牛肉汤,对感冒,特别是气虚感冒,效果显著;黄芪鲤鱼,黄芪可补体表之肺气,鲤鱼有利水的作用,适合气虚又水肿的症状。
饮食为健康之本一饮食养生是指通过科学配膳.合理摄取食物中的营养,以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一《汉书·郦食其传》日“民以食为天”;《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嵛则死”;孙思邈曾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南此可以看出饮食是生命活动的需要,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因此,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营养。
饮食养生侧重于利用食物的性能来滋补五脏六腑、调节人体阴阳和预防疾病。故有“药食同源”之说.药物和食物皆属天然之品.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处一食物和中药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功效”等属性。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物性质:寒凉属阴,故具有寒性或凉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温热属阳,敝具有温性或者热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散寒、助阳、温经、通络等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平性食物.是指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食物,它们的性质虽为平性,但其中也有偏温、偏凉之分。性食物的作用比较缓和。
五味,即酸、苫、甘、辛、成五种不同食物滋味,实际上有些食物还具有淡味或涩味,但中医学认为“淡附于甘”“涩乃酸之变味”。一般而言.酸(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同涩的作州;苦味食物具有泻涩坚阴、燥湿降逆的作用:甘味食物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作用。.食物的升降浮沉性质中,升表示上升,降表示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食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食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具有温、热性和辛、甘味的食物,大多具有升、浮的性能:具有寒、凉性和酸、苦、成、涩味的食物,大多具有沉、降的性能。
在饮食养生中应将食物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多种性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膳食,补益精气,维护生命活动,并利用食物的特性,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增进身体健康、推迟衰老或促进身体康复。
一、滋养调整作用
饮食养生的滋养调整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中医学认为构成和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精、气、神,统称人身“三宝”。当人体出现精、气、神不足时,可以通过饮食进行有目的的滋养。气虚者,可用粳米、山药、大枣、蜂蜜等甘温或甘平的食物进行补气。精不足者可进食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神不足者根据中医学“精气化神”或“心主神志”等。
其次,中医根据食物的五味不同,对五脏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不同,食物的归经不同,对脏腑的滋养作用也有所侧重。如茶入肝经,粳米入脾胃经,梨入肺经,黑豆入肾经等。
再者,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等物质或功能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协调,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
二、抗衰益寿作用
饮食养生是抗衰益寿的重要环节,历代医学家都十分重视通过饮食养生达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目的。特别是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抗衰益寿作用尤为重要。
很多事物都有防老抗衰的作用,如蜂王浆、牛奶、龙眼肉、枸杞子、山药、桑葚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有一定的抗衰益寿作用,适当服用这些食品,有利于健康和长寿。
三、御邪防病作用
疾病是健康的重要危害因素,中医认为邪气是疾病产生的重要条件。邪气或由内、或由外侵害人体,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脏腑组织的性质损害等,对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中医学发病观认为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因此在未病先防中,特别强调饮食养生在扶助正气中的作用。饮食养生首先通过其营养调整作用,达到扶助正气的目的。另外,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某些食物的特殊功效,直接用于疾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