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盛行于世;唐末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南北朝时刘韶把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指先秦时代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们主张的神仙服饵;最下乘的是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要求五斗米道徒修持的符篆禁庵(《灭惑论》)。宋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依修炼的内容分为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和符篆派四类。宋元以后的道教大致分为炼养派(又称丹鼎派,在北方者称全真派)和符篆科教派(即正一派)两大派。本文总结前贤的创见并结合中医学理沦,将道教养生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浅述之。

一、养神之道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n}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二、养气之道

道教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六朝隋唐的服气经》、《延陵君修养大略》等道书中,专指“服气”一类的养生术。

道教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或者说是包括三个部分,均来自于祖国医学中的精气学说。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称为“清气”。二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称为“先天之精气”。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气”、“后天之精气”。道教徒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养气之道中最基本、最贡要的是服气法,是由上清派在“行悉”功的基础上结合导引、按摩而成。道教认为,“人身一小天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吸入天地间四时之正气、日月星辰之精气,即可延年益寿。服气之道的孕育过程相当久远,在《庄子·刻意》中就记载彭祖因“吹峋呼吸、吐故纳新”而“寿至八百”。马王堆出土的“却谷食气”篇有专文论述服气。服气是在意念指导下的吐故纳新,吐故为口吐浊气,纳新为纳清气。纳新有服六戌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等功法。吐故气,汉以前有吹、峋、呼三种墓本方法。吹是吹出凉气;响是呵气;呼是呼出体内浊气。汉代以后发展为吹、呼、呵、嘘、洒六种方法。南北朝时道士兼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论》立此“六字气诀”日:“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啼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洒以解极。”并与五脏结合起来以治病,“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隔胀满,嘘气出之;脾胜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胸闷,嗡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三、养精之道

道教主要通过“房中术”进行养精。房中术,又称“黄赤之道”、“男女合气”之术,起源于战国方士,在马王堆出土的《养生方》中即存有关房中术“七损八益”的论述(闭、泄、涡、勾、烦、绝、费为七损冶气,致沫、智时、畜气、和沫、积气、寺赢、定烦为八益,认为能去七损而用八益者,可令“状不衰”)。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汉书·艺文志》:

“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天尧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阴方二十卷,__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右房中家百八十六卷。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而为之节文。《传》日:‘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房中者古所谓阴道者也,其中一部分是讲摄精固气,节欲保真、房中禁忌、正当交接方法的性卫生知识,开了世界性卫生知识之先河。它主张人们注意房事健身之道,平时宜节制性欲,否则为害非浅,甚则把纵欲比作“利刃”、“鸿毒”如有不慎,易招杀身之祸。基于上述观点,战国方士创立“房中术”,作为养生方法之一。《太平经》详尽介绍了正当交合的性卫生知识,以取类比象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受孕的条件、方法、过程以及不孕不育的病因,以宝精为养生之要,并讨论了存思符篆、八卦还精治病之法。天师道创始人张陵将房中术列为道教徒修炼方法之一。《老子想尔注》中说“积精成神,神成仙寿”,《河上公老子注》也以“固守其精”为养生之要。《抱朴子》也说“或以补救损伤,或以攻治重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释滞篇》)。如果不懂房中要术,“虽服名药,亦不得长生”,因而,“求志不死者,宜勤行求之”(《释滞篇》),“或但知服草药,而不知还年之要术,则终无久生之理也”(《极言篇》)。“凡服药千种,三牲之养,而不知房中之术,亦无所益也”(《微旨篇》)。并载有与现存房中书《玄女经》、《素女经》同名的书籍。

房中术在正统的儒家和出世的佛教看来是淫秽之术。现存与房中术有关的《素女经》、《玉房秘诀》中,大量存有类似性爱文字的说明。因此,北魏时寇谦之在新成立的天师道中即将房中术排斥在养生方法之外。但作为节欲的养生思想,至今仍为人们常持的长寿之道。

四、养形之道

道教的养形之道相当广泛,仁要包括导引、按摩、拳术、体育和行跷等,共.扣尤以引为最重要。按摩,即《内经》之所谓“按跷”者也,是运用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借鉴祖国医学中的按摩推拿,用按压、叩击、揉摩、捏推、提滚等手法作用于人休尤其是经络循行部位,“中人用以养神调气之正道”,“引血气之流通也,”作为养生之按摩分为白我按摩和他人按摩两种。导引为保持内气不衰之法:其特点是在意念的指导下,将肢体运动、呼吸运动、自我按摩密切结合起来,使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转体运动,使肢体“导气令和,引体为柔”(李颐语),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痰、理气止痛、养筋健骨、除劳祛烦,从而能“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养形之道与养神之道是中国传统养生学中的两类主要内容,两者是辨证统一的道教养形之道比较恰当地处理了两者的辨证关系。养形之始,须先养神蓄精以做准备;养神之中,须做出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养形功中,要求精神集中、专一,达到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动亦静,动静结合”的境界。意念、呼吸、形体运动三者的高度统一,是道教养形之道的一大特色。

五、养食之道

道教的养食之道包括食气辟谷功、外丹和鼓漱功等。

六、内丹之道

七、符箓之道

明清以来,_史学家们把道教简捷地分为炼养和符篆两大派。前面所述的养神、养气、养形、养食和内丹等,均属炼养派的养生之道。而作为与炼养派相提并论的符篆派,主要包括占卜、符篆、斋蘸祈镶、念咒等方术,是道教养生学中更神秘更富有道教特色的养生部分,魏晋时有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分传的天师、灵宝、上清之宗经篆,即所谓“三山符箓”,明以后统由正一派把持。

符原指帝王下达旨意的凭证,后来方士亦为天神有符,称为神符。神符之说,《后汉书,费长房传》中已有记载,用来“医疗众病,鞭答百鬼,及驱使社公”。《太平经》104-107卷中所载“复方”,是现在所存的道教最早的符字,用符篆为人治病。道书中说老子授张陵符图七卷,故五斗米道以之祛邪延年。魏晋南北朝时信行及造作符图之风益盛,《抱朴子》中载有神符数十种。《道藏》中收有神符专书多种。符按其不同的目的可分为多种,延年益寿、治病祛邪是其中的两大部分。

箓有戒录和记录天神的名册两种,和符一样,均是依照天神所援信符,按篆中诸神所定职责,令其神去执行。其中有一部分即是用以驱除影响生命之邪的。禁咒是天神的语言,亦称神咒、神祝。《太平经》中宣扬对患者念神咒,便可召神为之除疾。《抱朴子。至理篇》日:“吴越有禁法之法,甚为明验。”念咒法有多种,如掐诀念咒法、请神念咒法、叩齿法、禹步法等,均为驱除恶鬼而护身之法。

上述诸法,合称“祝由”,均源白古之巫祝,而后为道教继承,共中有一部分专为养生之道而设。祝由治病养生之神效,古今往来都有直接的证据。有一部分符篆诀法与人体经络系统有关,部分咒语的心理暗示作用也很明显,有的同时运用部分药物以达祛病延年之功。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或人与元气之间是否存有某些可以互通信息的密码呢可以肯定,道教符篆之道确有增寿延年的作用,其原理尚待于献身此道的有志者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道教主张生道相守,生道合一,故采披、造作了许多修炼养生的方术,形成了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包罗万象的方法方术而流行卜世的道教养生学。遒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吐故纳新、除欲净虑为要旨。道教传统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之说,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为中国古代人民健康长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它披有迷信、宗教的神秘外衣,故往往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上层知识界所接受。我们应该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卫生保健事业而服务。

THE END
1.养生之道网—中医养生养生保健食疗养生养生之道网作为养生门户网站,和口号“养生之道,我们知道”一样,致力于为网民提供专业、权威、贴切的养生资讯及各种养生服务。https://www.ys137.com/
2.养生之道有哪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养生:睡眠充足,体重适中,睡眠:午睡,每天晚上11点前https://www.yilianmeiti.com/question/1660977.html
3.养生之道网养生之道网,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伴侣!https://www.jxdhjx.com/
4.中医养生之道12中医基础知识和养生保健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将人体视为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治疗。中医简史中医的起源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和神农炎帝被尊为中医的奠基人。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469415989151386&wfr=spider&for=pc
5.100个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就是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下面介绍100个健康长寿的日常技巧。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574383346.html
6.养生之道名医养生之道---陈基长教授养生心得 谈到养生,陈基长教授分享了他个人养生经验的五个小秘诀。一、合理饮食。不要偏食,饮食要多样化。二、合理保健,利用合理的方法,胜过吃药打针。三、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人不运动很容易衰老。四、人生乐观。乐观是生命的维生素。五、与人为善,善待他人。 https://www.gztcm.com.cn/cjz/myyj/yszd/
7.养生之道养生保健大全【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收 藏 本 页 ▼ 清云居网址: http://www.qingyunju.com(通用) http://qingyunju.com(备用网址) 【清云居欢迎您! 11.30】 怀孕前的准备|胎教|孕妇保健|产妇护理|婴儿护理|老人护理|养生之道 ◎孕前准备◎婴儿护理:◎孕妇保健:◎产妇护理保健 http://qingyunju.org/ys/index.html
8.养生之道降养生养生之道 高血压患者饮食别忘控糖健康科普-深圳市养老院-深圳市复亚护养院 深圳养老院,深圳市复亚护养院-健康科普知识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有患糖尿病合并症的人才需要控制糖的摄入,只要自己的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怎么吃糖都可以。但你可知道,糖也会对高血压患者构成威胁,甚至相较https://www.yanglaocn.com/jkys/yangshengzhidao/
9.养生之道养生之道 1.每天早晨用豆腐摩擦面部几分钟,坚持一个月,面部会变得很舒服。 2.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因为肥皂属碱性能中和蚊子叮咬时留下的酸性物质有止痒的作用。 3.双手易变得干燥粗糙,用醋泡手十分钟可护肤。 手干燥粗糙,晚上睡觉前把手清晰干净涂上厚厚的护手霜然后带上一次性塑料手套,坚持https://www.yihu.com/jb/gm/191790.html
10.养生之道网首页养生之道网精选养生小知识专注健康养生,为您筛选全国各地养生会所各种养生会馆汇聚养生知识大全。值得【收藏】http://ys.chassc.cn/
11.养生之道!养生之道! 食饮:不食生冷寒凉,不食肥甘厚味。不暴饮暴食,不饮食无节。不吃零食和夜宵。 情志:不过思多欲。不争强好斗。不诲淫诲盗。不患得患失。不殚精竭虑。不精神外驰。 衣着:男不露背,女不露肉。虚邪贼风,当避则避。是故,圣人避风如避剑。衣不蔽体者,男人阳痿,女人痛经。久而久之,不孕不育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topic/359230/
12.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之道的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养生保健网科普养生之道,分享中医养生-四季养生对身体有利的养生科普。http://www.kkpsibk.com/yszd/p1480.html
13.养生之道养生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园地养生之道https://ssbj.zwu.edu.cn/1833/list.htm
14.养生之道“道生”即指按着这种规律去养生,也就是收摄精气,独立守神的养生之道。养生的内容非常广泛,方法也很多,历代的养生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养生的方法大体归纳有三,可以从食养、粱养、气养三方面考虑。有云: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气养,三者都很重要,但气养尤为重要。https://www.tcmer.com/health/old/201011/30792.html
15.养生之道滋养堂栏目导航 养生之道 当前条件下无文章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sign ——— 医圣故里·国医典范 ——— 24H热线电话 175 2777 3991 常见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糖尿病 月经失调 不孕不育 阳痿早泄 颈肩腰腿痛 失眠抑郁焦虑 痛风 门诊时间:08:00 - 20:00(节假日不休) 高新馆地址:南阳市http://www.nyzyt.com/sys-nr/?_reqArgs={%22args%22%3A{%22_jcp%22%3A%224_111%22}%2C%22type%22%3A15}
16.什么是养生之道39降网防病保健:夏令天暑地热,若人体正气不足,湿热之邪常乘虚而入,容易引起暑病。因此,在夏季要科学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劳逸结合。注意室内降温,使居室环境尽量做到通风凉爽。 成语解释 【名称】养生之道 【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 【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http://baike.39.net/1000/086/30/544135.html
17.养生之道科室文化治未财内科系统科室导航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https://www.gszyy.com/ksdh/nkxt/zwbk/kswh55/content_13789
18.养生之道≠养生之术黄秋贤医生讲座讲解针灸科疾病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包括顺其自然, 天人合一”,形神兼养, 动静结合, 动则生阳,动中取静等理论。而“养生之术”要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才能实施。包括神养: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等行为调养。气养: 主要是医用健身气功。 形养:包括各种体https://m.120ask.com/voice/mip_2zwvu5wvr8wvaon5o0wvsksksk.html
19.养生之道有哪些?病情描述: 养生之道有哪些?医生回答(1)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养生之道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精神养护和生活规律四个方面。饮食方面,应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保持饮食的多样性。https://mip.pingguolv.com/ask/opxoqqoo4.html
20.养生之家网—中医养生降养生食疗养生保健养生之家网是中国权威养生保健门户网站,分享中医养生、食疗健康养生知识,分享养生保健、美容养生之道,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就在养生之家网。https://www.ys991.com/
21.养生之道经典句子精选健康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很重要,随着年纪的增大,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而养生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当的锻炼等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养生之道的经典句子! 1、身勤则强,逸则病。 2、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3、适度是健康之母。 http://tcmtrust.com/article/detail/id/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