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汇总

格言/名句/诗词/谚语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汇总

【唯物论部分】

(一)世界的本质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4.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5.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10.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11.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或认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13.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3.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4.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揠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5.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7.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9.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13.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论部分】

4.真金不怕火来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吃一堑长一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部分——联系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守株待兔: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4.声东击西: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现象分为真象与假象,要透过假象把握本质。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

(2)因果联系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2.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缺乏对事物发展趋势和结果的预见,近期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启示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原因预见事物发展的结果。(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离不开整体。)

2.“一着妙棋,满盘皆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秤砣虽小压千斤”、“四两拨千斤”:部分影响(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未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是孤立地看问题的观点。4.舍卒保车(丢车保帅):整体一般处于统率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寻求最优目标。

5.“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影响(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6.“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影响(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7.“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体现整体一般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8.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

事物的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的方式结合时(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9.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三个和尚没水吃):当事物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方式或结构结合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1.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以偏概全,把部分当作整体的形而上学观点。

12.覆巢无完卵: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13.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部分影响(制约)整体。

14.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整体一般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想问题办事情要顾全大局,树立全局观念。

16.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从整体上看问题。

1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唯物辩证法部分——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坚持发展的观点。

5.“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发展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6、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8.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0.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

11.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3.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4.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2)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3.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吃亏是福;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循序渐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丈高楼平地起;;防微杜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5.“画蛇添足”、“过犹不及“: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4)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1.“祸起萧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物必先腐之,然后虫生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妙手回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4.三懒夹一勤,一勤会变懒;三勤加一懒,想懒都不得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5.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6.怨天尤人:忽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错误观点,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部分影响整体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影响整体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部分服务于整体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部分制约整体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制约整体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统率着部分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116.“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发展的普遍性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的普遍性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的普遍性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9.“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5.“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6.“谦受益,满招损”;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7.“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3.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4.化险为夷;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5.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6.“量体裁衣”;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7.“对症下药”;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8.“因人而异”;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9.“因地制宜”;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0.“因材施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3.“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4.“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原理名言/成语/诗词总结

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唯物主义:

(1)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况(2)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南北朝](3)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气者,理之所依也。——王夫之[明]唯心主义:

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心外无物。——王守仁[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

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江水暖鸭先知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况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时势造英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

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

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唯心主义:

(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英](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书[西汉](4)刻舟求剑:比喻否认事物运动客观性,不知情随势变。(5)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

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

16、要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17、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2)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8、规律是客观的:

(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况(2)唯心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19、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庖丁解牛:要顺应自然规律。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反例:

揠苗助长: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使事情失败。守株待兔:比喻把偶然现象当客观规律,死守经验,不知变通。杞人忧天:比喻否认物质运动客观性,进行不必要的忧虑。画蛇添足:比喻主观弯曲客观事物,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20、矛盾是对立统一:(1)相反相成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3)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没有那些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2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1)物极必反:喜极而泣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极点,就会转而变好。(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4)吃一堑,长一智。(5)天下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矣。(6)失败是成功之母。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8)错误可以成为成功的先导。

22、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最大的问题,是认为没有矛盾。反例: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23:万物莫不相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德]世界上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福楼拜[法]

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反例:量体裁衣

千篇一律因材施教

循规蹈矩因地制宜

一刀切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风吹

25、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集中优势兵力牵牛要牵牛鼻子好刀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打蛇要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反例: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两个拳头打人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捡了芝麻,丢了芝麻。

26、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

27、两分法,两点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宋]

28、坚持适度原则:恰到好处反例:过犹不及

29、重视量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不存不足以成名,善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例: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盲目冒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为什么是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能否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呢?

林老师回复:

这句古文的意识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变没多大关系。

kathleen:

林老师,请问:

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的人间疾苦声。”政府工作人员用这首诗鞭策自己,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其存在的基本条件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D.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为什么答案是选D,该如何理解)林老师回复:

A和B与这首诗无关,C是错误的观点

网易博友155:林老师,请问:

网易博友155:

这句古文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它的意思是说:“不管一个国家拥有怎样的险要山川地势,它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规律”

直译就是:“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

蓝天:

林老师,又得麻烦你了,请问

B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小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上曲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

所以A不能选.

这首诗是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可能是经历过文革那段黑暗的灾难之后,给了诗人明辩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所以有C的意思。

网易博友50:林老师,请问

下列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千丈高树,叶落归根

(ABCD各自包含了什么道理?)林老师回复:A抓主要矛盾B联系的观点。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说明一个小小的量变也会引起质变,跟“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是同一个哲理,所以要选C。

D不知道体现什么哲理

星石迷藏:(单项选择2)

“天下有公理,而执是则非;天下有公非,而凡非可是。”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

天下有公理,如果把公理绝对化,就会变成谬误;天下有公认的错误,然而在错误当中也可能有正确的东西。

这句古话主要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所以选A。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分类讲解

一、哲学基本常识

1.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4.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5.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古代朴素唯物。

6.神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主观唯心。

7.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唯心。

二、唯物论

1.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的哲理是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8.

9.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0.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1.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2.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4.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1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三、认识论

1.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四、辩证法

1.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4.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5.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6.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7.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15.好事多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来凯歌出艰难: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6.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17.治大国如烹小鲜;过犹不及:这说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原则。18.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物都是一为二的,(矛盾具有普遍性)。20.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22.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3.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6.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万事如意;讳疾忌医: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7.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这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9.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火来水挡,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0.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看到事物包含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31.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3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3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6.天不变,道亦不变(静止,否认运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浅尝辄止、固步自封(静止,忽视发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巢覆卵破;唇亡齿寒(片面,割裂联系)——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历史唯物主义

1.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六、人生观价值观

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劂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练》;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影响着其奋斗方向和最终成就。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阐述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说明了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其意为: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

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9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部分影响整体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部分制约整体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制约整体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整体统率着部分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发展的普遍性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发展的普遍性121.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39.“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5.“尽信书不如无书”;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6.“谦受益,满招损”;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7.“吃一堑,长一智”;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3.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4.化险为夷;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65.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6.“量体裁衣”;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7.“对症下药”;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8.“因人而异”;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9.“因地制宜”;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0.“因材施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3.“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4.“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THE END
1.诗词飞花令:友韩愈杜甫李白苏轼高适陆游辛弃疾清平乐36、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37、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杜甫《可谈》 38、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9、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卢照邻《咏史四首》 40、竹林唯七友,何幸亦登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N1TT90541AWP4.html
2.交友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关于交友的成语诗句名言故事)交友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关于交友的成语诗句名言故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我们读《三国演义》,那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成了生死兄弟,他们互相帮衬,成就了刘备的千古帝业。古 ,百科,海安 , 交友,名言,名言警句,警句,典https://www.haian.com.cn/thread-1278903-1-1.html
3.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的高中知识1.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俗语 古诗三首: 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824963.html
4.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友的原则,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比如《论语》中也有交友的名言,请写出两个交友的名言警句。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783/20040175.html
5.朗诵: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时间,是衡量友情的一把尺子。不真诚的友情,总是因为利益和算计,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所求的朋友,才是你真正的朋友,交友不是为了向对方索取什么,而是作为一道阳光,给对方温暖和快乐。 友谊以简单和纯粹为基础,真实的情谊,它是永恒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贾岛说过: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U1NTUzMQ==&mid=2650850156&idx=1&sn=0b2c629ba06e30d4420f08b6836a4c5b&chksm=85787d1db4e17d78d1ff1f357d105f4724798addc7d25c475ebc3b28b6d1a2362fea21581d79&scene=27
6.关于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手抄报名言名句手抄报学生古诗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简单的古诗词配画手抄报 跟着诗词游中国手抄报 中国手抄报 我爱语文的手抄报 文章内容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读书名言手抄报古诗词获奖读书手抄报精选 交友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手抄报 名言名句手抄报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2724798.html
7.出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有哪些名句出自古诗词? 2.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语有哪些?要求表明出处 3.那些经典的诗词名句,你可知都出自哪里 4.出自和源自意思完全一样吗 5.成语典故出自哪里? 6.楚辞名句 出自楚辞名句 有哪些名句出自古诗词? *n*sp; *n*sp; *n*sp; *n*sp;1、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董嗣杲《闻雁有感》 http://www.hcbjnhi.com/post/17363.html
8.含有近义词的名言名句.pdf含有近义词的名言名句.pdf,含有近义词的名言名句 高中语文必修 4 的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包括了《窦娥冤》、《雷雨 (节选)》、《哈姆雷特》三部戏剧。戏 剧是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 种美好的文学享受。阅读中国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5/8076046040006054.shtm
9.名言名句名言警句名言佳句名言名句大全网汇集国内超过100w以上励志名言、名言佳句、经典诗词名句、人生格言、工作格言、名人名言大全等故事及典故,并汇集名人名句大全、励志名言格言警句大全等。http://www.666770.com/
10.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有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过程中,又被简化、浓缩,形成了成语和典故,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三思而行”、“后生可畏”等等,在今天,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词语。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长期流传,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ztbzlhn.html
11.名言的造句大全名言的造句265:书中又有不少名言警句,暗合医家养生之理,因医家养生也最讲究“治病必求于本”,“常服甘淡味,养生又延年”。 名言的造句266:而且我还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的造句267:漫画韩非子、任长霞、马祖光等名人典故和名言名句,素描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近150幅公https://www.zuowenku.net/zaoju/155767_6.shtml
12.有关“静”的名言作文一:《有关“静”的名言》27100字 有关“静”的名言本文是中国招生测验网(.chinazhaokao.)励志频道为各人整理的《有关“静”的名言》,供各人学习参考。关于“静”的名言名句有关“静”的名言 第一篇关于“静”的名言名句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大学》至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22981.html
13.公务员面试中常用套话4篇(全文)友和亲人可能一时不能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理解我,甚至会支持我在公务员面试答题中,如果能够适当用上一些名言警句、传统俗语、名人典故,作为开头或者结束语,可以给答题增色,同时也会给考官留下你文化知识丰富的良好印象,从而提高分数。 在本篇中,将一些面试常用到的名言名句归类总结,考生朋友们要多加练习,灵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zw5fpht.html
14.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但冲突有时却无法避免材料一中名言典故题目【读经典名句,悟其中道理】小丽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言典故素材,请你帮助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慎交朋友。材料二:“交友投分https://graph.baidu.com/build/question?questionID=8989852093319826588&token=hKWYyclAW0%2F589qYR82p4cMkmkZN7Ahi2M%2F7eUGruhM%3D
15.古今关于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古今关于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等。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22-23六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3/10/24 10:53:30 【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https://zujuan.xkw.com/1q2048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