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
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朱子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317字。南宋中期,金、蒙南侵,赋税苛重,百姓怨声载道,民族危机深重,加之儒家衰弱。封建统治的腐朽,致使纲常破坏,礼教废弛,官场贪风日盛,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理想失落,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拯救社稷,拯救国家,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奉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的教育理念,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子家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祖籍江南东路府(今江西省),出生于南剑州(今属)。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朱熹著述甚多,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名言名句
1、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2、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3、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5、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6、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9、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0、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
12、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13、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4、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6、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7、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19、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0、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1、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