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体,即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化的高级技术,如自主学习、决策优化、预测分析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智能向善
指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更好增进人类的福祉,既能够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又能够让社会更加美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未来产业
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新赛道。
四、city不city
美国博主保保熊用短视频记录在中国旅游经历,视频中他和妹妹对话:“上海city不city啊”“好city啊!”“city”本义是城市,也可指城市化的。保保熊表示,他对话中的“city”指的是时髦、洋气、现代化,又指刺激、开心的感觉。“city不city”即“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现代化不现代化”,“好city”即“好刺激”“好开心”。保保熊的视频走红后,“city不city”成为超级流行语。
五、硬控
六、水灵灵地__×
七、班味
八、松弛感
“松弛”既可指不紧张,也可指不严格。如今的“松弛感”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从容应对、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心理状态。“松弛感”走红源自一位博主的旁观经历:一家人出门旅游,所有行李都被退回,但他们没有吵闹,也没有生气崩溃、相互指责,而是重排行程,气氛全程松弛。博主将此事上传后,“松弛感”引发热议。
九、银发力量
“银发”借指老年人,“银发力量”指老年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银发”族词语也不断发展壮大,如“银发浪潮”“银发市场”“银发经济”等。
十、小孩哥/小孩姐
“小孩”指的是儿童、幼儿,泛指未成年人。“哥”“姐”若用于非亲属关系,一般是敬称,指年龄与自己相仿或稍大的人。“小孩哥/小孩姐”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过人才能的孩子。他们年纪虽小,却拥有非凡才能,成年人自叹不如,便在“小孩”后加上表示敬意的“哥/姐”称呼他们。有“小孩哥”11岁能造“火箭”,有“小孩姐”14岁创下奥运纪录,均产生广泛影响。
应当看到,网络上轻描淡写的成功事迹不断放大着“幸存者偏差”,也提升了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期望值。真正落实到个体身上,却是“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赢”的戏谑与自嘲。
自信的人才勇于自嘲。认清自我之后,00后开始“整顿世界”的尝试。他们带着“清澈的眼神”去冲击陈规、挑战陋习,在必将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现着勇气和力量。
有人说,“纯爱战士”即使“应声倒地”,也比“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加朝气蓬勃,更加充满青春的魅力。
1995年,互联网技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我国迈入Web1.0时代。在此期间,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互联网还是陌生的概念。参与人群主要为技术人员、高学历知识分子以及早期游戏玩家等,网络语言流行于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内部社区互动中,以技术符号或标点符号模拟人的面部表情为主要形式,产生了诸如沙发、板凳等一些专用语。可以说,1995—2002年公众上网成本较高,网络语言的创造和传播也重在强调实用价值:简洁、经济、方便、迅速。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扩大了语言的表达范围。我们会用“难以描述”、“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是苍白的”等语句来描述一些难以描述的复杂情感或是震撼场面,而事实上,所谓的难以描述可能是因为词句的积累不够。描述父爱,有人说:“难以描述,总之父爱就是很伟大”,朱自清说:“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用一个月台,一兜橘子,一组动作细腻的用文字传达了父爱。朱自清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于动作的描写,在于其对于这些表达方式的积累和掌握,由此可见一些优秀的词句往往能表达出细腻的感情,诸如:“执手相看泪眼”、“桃花潭水深千尺”等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范围,诸如“醉了”、“白月光”、“那我走”、“你礼貌吗”等等,扩大了既有语言的表达范围,使得一些感觉可以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