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天桥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庆国作《政府工作报告》。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名词解释”你要知道!
1、“23155”工作体系
在2023年3月13日召开的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区委确立了“23155”工作体系。“23”是指2023年;“1”是指全区要聚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现代化强区”一个统领;第一个“5”是指抓好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商贸转型、园区发展五项重点工作;第二个“5”是指为发展提供拆违控违、财源建设、社会稳定、城市创建、党的建设五项保障。
2、三重点
即重点事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2023年,区委确定了46项重点事项、102项重点工作、166个重点项目。2024年,初步梳理了69项重点事项、103项重点工作、133个重点项目,目前正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四水四定
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4、一村一业、一村一策
即实施千村梯次提升、集约服务推广、村级产业强基、集体经济跃升、乡村创业创富、乡村特产畅通、镇村同创共兴、产业链化升级等8项重点任务行动,通过制定落实一对一、点对点扶持政策,因村制宜培植形成可持续、能富民的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5、“一圈一环一链”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
6、“123456”城市更新工作思路
即坚持政府主导、片区更新、产城融合、整体平衡一个基本策略,坚决落实划格定责、挂图作战两项措施,通过更新努力达到检验部署、锻炼队伍、坚定信心三个效果,紧紧依靠区级、街道、社区、群众四个层面力量,切实做好政策、安置、人员、资金、法律五项保障,牢牢把握让利于民、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依法办事、公开透明、和谐拆迁六项原则。
7、三大工程
即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8、项目七大推进体系
即“策、招、建、扩”相结合的项目体系、“综分结合”的项目策划体系、以资金为导向的项目立项体系、“专属结合”的项目招引体系、多种形式的项目建设体系、“亲清一体”的项目服务体系、结果导向的项目考核体系。
9、招商引资“1+2+6+N”工作体系
“1”是指用好全区系统化招商机制;“2”是指系统性搭建载体库、项目库2个专业库;“6”是指做好优化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组织开展外出招商工作、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过程监管、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管理、开展招引工作的通报考核、狠抓外资考核目标任务完成等6项重点工作;“N”是指聚焦N个特色专业产业园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10、六大特色产业园区
即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农业设备产业园区、检验检测产业园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园区。
11、“五乱”清理整治
即对摊点乱摆、牌匾乱设、立面乱象、渣土乱倒、私搭乱建等现象进行综合治理。
12、弘扬“正十子”、整治“反十子”
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作风,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区委提出要弘扬“正十子”、整治“反十子”。即:一要支摊子,杜绝守摊子;二要摸底子,杜绝做晕子;三要树靶子,杜绝当混子;四要理路子,杜绝无路子;五要想法子,杜绝做茧子;六要立尺子,杜绝充傻子;七要落棋子,杜绝喊号子;八要甩鞭子,杜绝钻空子;九要打板子,杜绝撂挑子;十要收果子,杜绝混日子。
13、“24165”工作体系
在2023年12月28日召开的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区委决定2024年实施“24165”工作体系。“24”是指2024年;“1”是指全区要聚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现代化强区”一个统领;“6”是指抓好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商贸转型、园区发展、品质提升六项重点工作;“5”是指为发展提供拆违控违、财源建设、社会稳定、城市创建、党的建设五项保障。
14、三看三深化
15、“5344”项目谋划法
2022年10月29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就“如何抓好产业类项目谋划工作”提出:盯牢“五类项目”,即盯牢实体经济项目、高水平项目、投资体量大的项目、央企和省属企业项目、四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坚持“三个并重”,即坚持国家所需、济南所能、未来所向并重,坚持立足现有和无中生有并重,坚持自上而下招引和自下而上策划并重;用好“四个力量”,即充分用好现有企业的力量、资本的力量、专业化的力量、政府部门的力量;按照“四个要求”,即按照“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要求。
16、“四规一体”项目策划模式
即统筹项目前期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投融资规划、招商路径规划等四项规划,提高项目策划水平。
17、“八库”连通
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点做好招引库、签约库、立项库、供地库、建设库、投资库、投产库、纳统库等八个项目库的连通工作。
18、“一轴两带五组团”产业发展格局
在2023年制定的《天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中,科学提出打造“一轴两带五组团”产业发展格局。“一轴”是指黄河城市联动轴;“两带”是指济泺路黄金经济带和小清河创新产业带;“五组团”是指新型智造组团、高科创新组团、特色商贸组团、高端服务组团、现代农业组团。
19、“4+N”产业发展体系
在2023年制定的《天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中,科学提出构建“4+N”产业发展体系。“4”是指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特色商贸和高端服务四大主导产业;“N”是指未来消费、未来健康、未来数智和未来空天等N个未来产业。
20、千万工程
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于2003年6月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21、“123”人才工作体系
区委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开展精准聚才育才留才,构建完善“123”人才工作体系。“1”是指坚持产业引才需求一个导向;“2”是指搭建初创人才项目孵化基地、国际科技产业研究院两个平台;“3”是指建立协同服务、融资对接、政策保障三项机制。
22、七大品质提升工程
即实施城市设计、教育文化、健康生活、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安全稳定、法治建设“七大品质提升工程”。
23、“1545”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1”是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第一个“5”是指坚持五个原则,包括统筹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人口流出与流入的关系;“4”是指四个实施路径,包括持续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第二个“5”是指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24、“三变”改革、“三资”管理
即在农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25、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
26、“八抓20条”创新举措
27、五区联创
即全力推进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国家级健康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信访示范区等创建工作。
28、四下基层
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