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搞社交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者各执一说;
但要我说,无非就是三个原因;
第一,无效的社交多,有效的社交少;
不重要的事情,自己不用社交,就可以自己解决;
真正核心的,重要的事情,以自己的社交圈子质量,和自己的影响力,根本解决不了;
第二,从社交中获得的个人竞争力,根本就靠不住,能靠得住的,本质上还是靠的自己的品性和能力。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友善地搞社交的人罕见,多数人抱着动机不纯的目的,来靠近你,企图瓜分你的利益,或者剥夺你的所得。
在这个过程中,老实人无疑是吃亏的;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一方面是个性使然;
一方面是在社交中总是吃亏,导致一部分原本聪明的老实人,后知后觉,果断与势利贪婪狡诈之徒,划分了界限,做到了断舍离,这才保住自己的利益和能量。
1.收割老实人的社交,就是用人情进行道德绑架,去代替付出
你越长大,越成熟,就会越厌恶“集体”这个词;
因为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同的含义,而掌握解释权的,往往不是和你一条心的人。
你满腔热情地付出,以为能找到一个“正确的集体”,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实际上你只是“集体”的牺牲品,就像大海边的一个脚印,一场群体的欢呼或角逐,就能淹没你的奉献,你的付出就会被冲刷得无影无踪;
就像我之前说的,要想保证一个群体的平衡和持久运转,必须有人得益,有人牺牲,而牺牲的那个人,绝对不是脑满肠肥之辈,而是老实人;
你会发现,无论在职场、家庭生活、亲戚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中,被“勒索”的那个,永远是老实人;
付出的一直在付出,索取的一直在索取;
有些人,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那只是操纵老实人的一种心理游戏;
那是要对老实人进行一场精神压迫,让老实人出于愧疚和守旧心里,去牺牲自己的利益;
老实人,就是无法挣脱开道德枷锁的一批“理想主义者”,其中有聪明的老实人,也有糊涂的老实人。
但无疑,在没有遭受真正毒打的时刻,大部分老实人,识别不出别人的险恶用心,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抱有一种虚幻且膨胀的自信;
所以,就是有人,擅长用人情进行道德绑架,去代替付钱和付出,来一招尸位素餐,彻底地宰杀老实人。
2.一些不怎么守规则的人,往往能宰杀守规则的老实人
这个社会的一些规则,就是给守规矩的老实人设置的;
真正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没什么规则能真正约束他。
老实人,之所以老实,就在于,他们缺乏历练的具体场景,没有实操经验,所以,老实人,不懂得如何与恶人周旋,总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容易钻死胡同,容易生闷气;
懂得与恶人周旋和制衡的人,不会是老实人。
老实人看到的一些表象,是不怎么守规则的人,故意让你看到的,让你以为世界就是如此,你需要守好你的规矩,你没有别的路可走;
那么,蒙在鼓里的老实人,缺乏反抗的资本,也少了很多话语权,自然沦为被宰杀的工具人。
3.和愚蠢的老实人社交,是一场灾难
老实人被收割,也有一部分自身的原因,那就是缺乏边界感,且认知水平低;
当然,这里我特指的,是愚蠢无知的,是非不分的老实人。
有些老实人,你看他少言寡语,憨厚随和,实际上,他们非常容易拎不清,往往会被别人的甜言蜜语蒙了心,被有心人利用,还懵然不知;
还有的老实人,如果你对他很好,他就会认为你比他懦弱,他不懂你是在善待他,他会反过来对你颐指气使,认为你没有价值;
最可气的是,这样的老实人,很喜欢为恶人“作嫁衣裳”,你不顺从他的意思,他会指责你无情,不够义气;
这种老实人,患的是心盲愚蠢的绝症,治不好,只能尽可能远离,同时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和隐私。
当你不知道谁是聪明的老实人,谁是愚蠢的老实人,谁不是老实人时,请问自己一个问题: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利益争斗中,谁真正获益了,尤其是大的利益,谁把自己的事业家庭,经营得风生水起;
或者说,谁顺利避祸避险了,谁成功地躲过了被指责,被攻击,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不是老实人,或者,他至少是聪明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