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政治工作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李宏
新華社總編室主任白林
光明日報社總編室主任周迅
經濟日報社總編室主任武力
中國記協國內部主任殷陸君
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副司長李志偉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
中央紀委研究室退休干部邵景均
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副主任關海鷹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梁君健
全國婦聯宣傳部新聞宣傳處處長陳衛華
五礦集團黨群工作部新聞與社會責任處處長高培峻
北京兒童醫院宣傳中心主任余易安
天津和平區法院干部魏凱
北京密雲農民電商孔博
中國傳媒大學2015級碩士生谷琛
講好中國航天故事
因為有人民在心中
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人民日報不僅是一張新聞紙,更是一張與黨、國家和人民命運休戚相關的報紙。人民日報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有力倡導者和積極推動者,不僅對法治建設、政法工作和司法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做了大量報道和評論,而且在許多重大案件辦理、熱點事件處理中,不缺位、不失聲,及時發出理性、權威的聲音,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為法治中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互聯網時代,輿論場上眾聲喧嘩,人民日報及時定音定調、指向引路,准確、有力、有效地傳播黨的聲音,生動反映建設成果,旗幟鮮明地亮劍發聲。祝願人民日報70歲生日快樂,越辦越好!
割不斷的報紙情緣
擔綱主流輿論風向標
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解放戰爭時期,華北人民日報與新華社華北總分社並肩戰斗,一個院子辦公,一口鍋裡吃飯。我們同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力軍,在一系列重大報道中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任務。進入新時代,人民日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擔綱主流輿論“風向標”,打好政策解讀“組合拳”,敲響輿情熱點“定音錘”,推出了一批有時代高度、歷史跨度、思想深度的扛鼎之作,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在風雲激蕩中引領思想,在眾聲喧嘩中回應民意,受到廣大讀者和媒體同行的好評。
鑄就媒體金品牌
70年來,人民日報始終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呼吸,忠實記錄著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的光輝歷程,傳播黨的政策主張,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見証國家發展。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對中央新聞單位起著至關重要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一是發揮舉旗定向作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二是把握“時度效”,引領“快准好”。三是人民日報評論手握“金話筒”,鑄就“金品牌”。四是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佔領互聯網意識形態主陣地。無論是重大主題宣傳還是日常新聞報道,人民日報都是全國新聞宣傳的排頭兵和領航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心中有大局眼裡有全局
70年砥礪奮進,70年不忘初心。70年歷史一再証明,人民日報不愧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第一黨報”。70年來,人民日報堅持“政治家辦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想問題”,心中有大局,眼裡有全局,毫不動搖地站穩政治立場,堅持正確輿論導向。70年來,人民日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人民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和服務對象,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70年來,人民日報堅持改革創新發展,不斷創新表達方式、呈現形式、傳播模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敢於直面媒體傳播新格局,在互聯網陣地上繼續發揮排頭兵作用,是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榜樣。
與人民日報交朋友
強化競爭力構建新格局
70年,人民日報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結合自身工作,我對人民日報提兩點希望。一是希望人民日報繼續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統一思想、凝聚人心,並對社會關注的重大敏感問題及時發聲,發揮正本清源、一錘定音的“定海神針”作用。二是希望人民日報能抓住媒體融合機遇,著力構建傳播新格局。從國家戰略層面開發建設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平台和軟件,把網絡社會的主導權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裡。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祝願人民日報在前進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輝煌!
彰顯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我是人民日報忠實的讀者。對於這張有70年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報紙,我有3點深切感受。第一,人民日報始終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宣傳者,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彰顯出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第二,人民日報是新媒體實踐的先行者,既遵循宣傳規律,又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媒體發展規律,打造出影響力巨大的新媒體陣地。第三,人民日報是媒體融合的排頭兵。從“光與電”到“數與網”,人民日報都是領先一步、高出一籌,融策劃、採集、制作、傳播於一體,形成了聲勢浩大的黨報多平台、多渠道傳播的新時代強音。
亦師亦友恩情深
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
有人說,互聯網傳播格局下的人民日報“青春不老,顏值依舊”。人民日報媒體融合的成功,靠的是以下幾個“法寶”:一是內容新、形式活,連接黨心與民心。二是調查多、文風好,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好作品越來越多。三是版面靚、視覺美,讓閱讀成為享受。作為一名讀者,我深切感到人民日報在創新傳播、媒體融合等方面走在中國媒體的前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多年來我常與人民日報的同行們忙碌在採編一線,見証了人民日報編輯記者的專業水准和敬業精神。正是人民日報在公信力、評論理論水平、社會責任感三方面始終保持的高水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忠實讀者。
融合發展的標杆
對於新聞教育者和研究者來說,人民日報不僅是研究的對象,更是思想的引領者和學習的好榜樣。首先,人民日報深刻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其新聞實踐揭示了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這一實質。第二,在新時代日趨復雜的技術和輿論環境下,人民日報開創了輿論引導新局面,在新媒體和深度融合方面成為了行業標杆。第三,人民日報對青年群體和新聞學子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人民日報的報道和產品展示了青年群體多彩的生活,另一方面,以人民日報評論為代表的內容,讓青年讀者深受啟發,也幫助青年學子建立正確的“三觀”。
助推婦女兒童事業發展
作為一名婦女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人民日報長期堅定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高度重視婦女兒童事業成就宣傳,特別是近年來注重宣傳群團改革和婦聯改革新成績,宣傳尋找“最美家庭”、反家庭暴力法和優秀女性人物典型,向全社會傳遞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兒童事業的溫暖,展示了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作出的重要貢獻,不折不扣地履行著激勵和引領廣大婦女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成為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有力助推器。今后,我們將與人民日報一道,牢記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使命與責任,更好地服務婦女,推動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輿論氛圍。
三段緣伴隨我成長
為健康中國出力
為基層探索者鼓與呼
人民日報一直堅持及時反映人民群眾面臨的現實困難,起到了推動實際工作的效果。五六年前的《一個公章蓋兩周》《企業:這費那費壓彎腰》等報道所反映的問題,現在都有了極大改觀。希望未來人民日報能更加關注基層一線的實踐者和探索者,給他們以關注、支持和鼓勵,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啃硬骨頭和闖險灘。進行實踐和探索,過程難免困難,常有風言冷語、質疑嘲笑,甚至重重阻礙。人民日報更多關注和支持那些“摸石頭過河的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以形成人人關注和支持實踐探索的輿論導向,帶來想干事、敢干事、干好事的空間。在這樣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下,我們的新時代必定有更多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