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3、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4、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5、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英国谚语
6、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7、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8、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9、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1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买卖讲信誉,售货路自通。
13、毛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6、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7、民无信不立—孔子
态度人生名言经典
1)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2)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3)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4)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5)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6)做人要诚实,厚道一些不吃亏。
7)最好的担保人就是自己。
8)诚信是立业之本。
9)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
10)别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11)诚实做人,诚信经商。
12)讲诚信的人才能把事业做大。
14)骗子最终会被欺骗。
15)坦诚相见,才能心心相印。
16)有付出才有回报。
17)尊重自己的员工。
18)将心比心,多付出一点关爱。
19)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20)对弱小者给予关怀和爱护。
态度人生名言推荐
1)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
2)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3)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
4)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5)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
6)无论输赢都要高姿态。
7)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
8)泪水和汗水的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
9)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
10)变成熟是选修课。
11)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高调,但不能跑调。
12)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
13)以锻炼为本,学会健康。
14)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15)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
16)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
17)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18)让梦想成真的最好方法就是醒来。
19)哲人无忧、智者常乐。
20)并不是因为所爱就要拥有,而是拥有的一切都爱。
1)最直接的感情投资。
2)有所失必有所得。
3)人脉决定财脉,左右逢源好赚钱。
4)累积你的“人脉存折”。
5)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意外的财富。
6)朋友多了好办事,利用朋友做生意。
7)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树”
8)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0)放低身段,结交挚友。
11)借助贵人成大事。
12)做生意必须先学会与人打交道。
13)有人脉就有机遇。
14)低调做人,锋芒毕露必吃亏。
15)能屈能伸,能刚能柔。
16)商海沉浮,做人不能太单纯。
17)讲点情面,不要把事情做绝。
18)机巧做人而不圆滑世故。
19)要顺水而下,不要逆流而上。
20)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看了态度人生名言还看:
1.关于人生态度的名人名言
2.关于态度的名言警句
3.关于态度的警句
因为我在意,所以学生也不敢马虎,在设计、誊写上都用心经营。譬如:内容的选择上,有的摘录富有深刻含义的名言警句,有的根据自身情况动手自拟具有激励作用的话。在书写上,学生也不会马虎,字写得漂亮的,自然会张扬个性;自我感觉不满意的,便请同学代劳,有的干脆请老师;四周的美化工作也不敢掉以轻心,有的素笔勾勒,有的丹青彩绘。等到用一条条透明胶带将座右铭定位在课桌上,便构成了课桌文化的重要部分。
当然,学生课桌上的座右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我会根据不同的目标提出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老师:
对不起!其实我的物理并不是第一名,阅卷老师给我误加了两分(因为物理试卷刚发下来,所以我才给您说),这张奖状和这份奖品请您发给真正的第一名。
学生:黄玲
面对这张字条,不!面对着这一颗水晶般的心,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于是,我含泪收下了这份奖品,又重新给她发了一个“诚信奖”。从此作弊现象并在班上消声匿迹了。
现在,即将面临中考的检阅,每位学生的反应是不一而足的,成绩领先的自然踌躇满志,中等的也有望努力赶追,居下的学生呢就难免郁郁寡欢了。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因此,我提出的口号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于是我按“中考目标、老师赠言、对手赠言”三个栏目给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帧座右铭,并把这句口号作为老师赠言送给了学生,还留下一些空白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来填写。之所以要设立“对手赠言”这一栏,主要是因为我发现班上自开展对手赛之后,竞争的“火药味”太浓,想通过这一途径来缓和矛盾,使他们真正成为“对手+朋友”式的同学。例如,田雪蓉的对手郭炎送给她的赠言是:努力吧!带上认真、自信这两件法宝,苦战50天,成功一定属于你!更有趣的是曹璐璐,她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是软弱、缺乏自信,于是她把自己定为对手,并在对手赠言一栏中写道:依靠自己,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你便不再软弱!
一、帮助留学生诵读、体会《论语》名言警句
《论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寓意深远,许多名言警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论语》教学应首先从这些句子切入。教师从《论语》中筛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警句若干则,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品德修养方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人际关系方面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人生志向方面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政为官方面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孝道方面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后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由于汉字古今音义及语法的差异,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首先教学生读正确“说(yuè)”、“乐(lè)”、“愠(yùn)”等字,然后讲解清楚字词句义,再通过对其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教师重点讲解“厌(yàn)”、“诲(huì)”、“倦(juàn)”三字,由字音,到字义,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句意:勤奋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二、指导留学生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名言警句的诵读,留学生对儒家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建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善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载了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所以对人在孝的方面相应地要求也高,因此孔子在对待老人方面认为,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论语》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价值观念。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三、让留学生体悟《论语》对世界的影响
《论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精神财富,由于它包含的儒家文化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通过以上讲述,可以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宣传《论语》,传播儒家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四、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论语》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留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在本课中对应的思想品德课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国情和爱我中华四个方面的内容。本课依据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即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存在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赢得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的作用,我不仅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贯穿三个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还让学生通过自拍、自己制作微视频、通过电脑制作诚信卡片等方式走近自己的生活:发现诚信――反思诚信――践行诚信,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幻灯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话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之前,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情境一:一位年轻人,他叫小明,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包。船到江心的时候,突然,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悠鹄矗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包,方可安渡难关”,此时……
思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选择?
生:思考当中……
情境续:这位年轻人思索了一会,把“诚信”丢进了水里。不久,这个年青人带着剩下的六个背包,来到了一个人才招聘会的现场,要应聘工作……
问题:假如你是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你会招聘他吗?为什么?
生:热烈讨论拒聘的理由。
师小结:如果没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和其他多么优越的条件,也难以被别人相信和接受,更无法获得施展才学的舞台,也就不能获得财富和荣誉。所以诚信是人立身之本,非常宝贵,堪比黄金。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诚信是金”。
活动一:诚信之“我”见
师:诚信是我们的社会所必须有的,诚信是我们整个社会所崇尚的,其实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知道哪些诚信故
事呢?
生:回答当中……
师:诚信是个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讲诚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活动二:诚信之“我”思
问题:1.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2.在生活中,你怎么看待承诺?
总结,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不轻易许诺,一旦有所承诺,就要努力兑现。
活动三:诚信之“我”行
情境三:小明深感在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中把诚信丢弃的危害,所以他选择了后者,即保证商品质量,只选择签订部分合约。由于他信守承诺,不为利益驱使,他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这也使他占有的市场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
问题:1.你支持小明的选择吗?这体现了他具备的什么优秀品质?
2.有人认为做大事要讲诚信,而面对小事应该不拘小节,你同意吗?为什么?
3.我们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的好少年呢?
总结,可见诚信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要把做人和做事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