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友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友情、亲情、爱情类典故集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语文梦工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班荆道故

【读音】bānjīngdàogù

【释义】形容老朋友在路上重逢,坐下来共叙旧情。

【故事】出自《左传·襄(xiāng)公二十六年》。

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从小相识,两代世交,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王子牟(mù)因犯法获罪,逃亡到国外去了。伍举的妻子是王子牟的女儿。因此,有人中伤(zhòngshāng)伍举,说王子牟逃跑是伍举送的。伍举害怕被逮捕(dàibǔ),急急忙忙地只身逃到郑国。由于郑国一向臣服于楚国,伍举感到不太安全,决定继续北走,到晋国去。

一天拂晓(fúxiǎo),伍举走到新郑郊外,意外地碰见了声子。两人折(zhé)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还拿出干粮边吃边谈。伍举把自己的遭遇(zāoyù)告诉了声子。声子听了,安慰他说:“这次我也要到晋国去,正好和你同行。你先暂时在晋国住下来,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重新回到楚国去!”

当时,晋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经常发动战争。为了调解(tiáojiě)晋楚两国的关系,声子被派到晋国去联系诸侯会盟的事务。声子告别伍举后来到楚国。令尹(yǐn)子木问他:“晋国的大夫中人才多不多?”声子说:“多得很!个个才华出众。楚国是根本比不上的。”子木又问:“他们是怎么物色(wùsè)到的?”“用不着物色,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子木奇怪地问:“楚国的人怎么肯为晋国所用呢?”声子说:“楚国用刑太滥(làn),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gū)获罪,都逃亡到晋国去了。比如说伍举吧,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他也受到了牵连。如果他假(jiǎ,借的意思)手晋国来报仇,楚国就休想太平了!”令尹子木听了,心里十分惊慌,马上去请楚康王赦免(shèmiǎn)伍举,并宣布增加他的爵禄(juélù),派人到晋国去接他回来。伍举终于在声子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楚国。

后世遂以“班荆道故”、“班荆道旧”、“班荆椒(jiāo)举”等词形容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旧情。

高山流水

【读音】gāoshānliúshuǐ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故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俞(Yú)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yǐng)好学,曾拜高人成连为师,琴技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Pénglái)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tiào)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jiàn);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yùyùcōngcōng),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八月十五中秋节,伯牙乘船在江面上欣赏夜景。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自己的知音,立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汹涌澎湃(péngpài)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然后,他们互相约定,下一年的中秋节,两人再到这里相聚。

第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遇到一位老人,他就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dīngzhǔ)父亲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伯牙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āidào)知己。弹完曲子,伯牙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shuāi)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来有人称颂其事,筑台纪念,称为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相传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的古琴台就是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的纪念见证。

管鲍之交

【读音】GuǎnBàozhījiāo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zhuàn)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太子诸儿当上了国王(即齐襄公)。诸儿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三王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二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太子诸儿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即齐桓公)。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老牛舐犊

【读音】lǎoniúshìdú

【释义】老牛舔(tiǎn)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故事】出自《后汉书·杨彪传》。

杨修,三国时曹操的主簿(zhǔbù,即秘书),才思敏捷。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座花园,造好了,曹操前去观看。看了没说什么,只在园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大家都不理解。杨修说:“门内添个活字,是阔字也。丞相嫌(xián)园门阔了。”于是将园门改小,又请曹操。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又一日,塞北送来一盒酥(sū)。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在桌上。杨修见之,取匙(chí)子和大家分着吃了。曹操问他,杨修说:“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怎敢违背丞相的命令?”曹操大笑,心里却厌恶(yànwù)起他来。

曹操害怕遭人暗算,常常对左右说:“我在梦里喜欢杀人。要是我睡着了,你们不要近前。”一日半夜,被子落到地上,一侍卫忙上前拾起给曹操盖上。曹操跳起拔剑把侍卫杀了,又躺在床上睡着了。一会儿醒来,假装吃惊问道:“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把经过告诉了他。曹操痛哭,把侍卫厚葬了。大家皆说曹操梦里能杀人。只有杨修在葬礼上叹道:“丞相不在梦里,是你在梦里啊!”曹操听说后更厌恶他了。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常常和杨修谈论天下大事,多次谈到深夜。杨修又为曹植夺太子位写了十几条问题和解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操遂有偏爱曹植之意。后来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pī)把那些问题和解答偷来见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这家伙敢欺骗我!”于是想杀杨修。

又一次,曹操作战不利,进不能进,退又怕被人耻笑,正在犹豫不决。军士进来问夜间号令,曹操见桌上饭碗中有鸡肋(lèi),有感于此说:“鸡肋!”命令传下去。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有人问他,修曰:“鸡肋,吃着没有肉,扔了还有味。现在进不能胜,退又怕人笑话,在这里没有好处,不如早回。魏王一定要班师了!不如早作准备,免得临时慌乱。”于是大家都收拾行装。曹操闻讯,叫来杨修问他,杨修就将鸡肋的意思说了。曹操大怒,说:“你怎敢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死时三十四岁。

杨修死后,杨修的老父亲杨彪悲痛万分。一次曹操碰上他,问:“老先生为何瘦得这么厉害?”杨彪说:“愧无日(dī)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惭愧我没有金日那样的先见之明,终究还怀有老牛舔(tiǎn)小牛(老牛舐犊)那样的爱子之情。杨彪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想念儿子的悲痛心情。是汉武帝的大臣,他杀了自己两个行为不端正的儿子,以免产生后患。)此时杨彪的“老牛舐犊”之说含有对曹操委婉讽刺之意。

破镜重圆

【读音】pòjìngchóngyuán

【释义】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故事】出自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陈贞,她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lěiluǎn),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lüè)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各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tǎngruò)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说完,徐德言把一枚(méi)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街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乐昌公主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yùyùguǎhuān),默无一语。

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在三年后的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múyàng)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三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yíngkuàng)。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Cháng’é)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zhǐchǐtiānyá),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决定将妻子还给他,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jiànxíng),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tí)俱不敢,方验做人难。”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白头偕老。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读音】qiānlǐsòngémáo,lǐqīngqíngyìzhòng

【释义】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故事】出自徐渭《路史》。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Huíhé)国是大唐的藩(fān)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bó)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回纥国王交代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dàimàn)。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就广为流传开来。

人面桃花

【读音】rénmiàntáohuā

【释义】指女子的容貌与桃花相辉映。

【故事】出自唐·崔护《游城南》诗。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叫崔护。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姑娘打开了门。这位姑娘给他端来茶水,然后倚在门外盛开的桃花树枝旁。但见这位姑娘“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非常漂亮。崔护被她的美貌打动,主动与她答话,问她芳龄几何,那位少女面颊绯红,低头不语。俩人就这样一见钟情。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

隔了十余天,崔护又去她家。刚到门口,听见院里有一老父的哭声。崔护打门,那位老父出门问:“你叫崔护吗?”答:“是啊。”那老父大哭:“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一听,顿时蒙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应答。

那老父接着哭述:“我的女儿是个读过诗书的人,之所以没有嫁人,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自从你去年来了以后,她就跟丢了魂似的,常常恍惚(huǎnghū)若有所失。前几天,她出门,回来看见门扉上的诗,读完之后就生病了,绝食几天就死了。我的女儿一直认为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她认为你是君子。”老父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崔护的手痛哭流涕。崔护这时也被感动了,眼眶里泪水盈盈。

崔护走进房内,望着那女子平静地躺在床上,便不能自已地把头贴在她身上恸哭。崔护喊着:“我就在你面前,我就在你面前啊。”喊着喊着,那女子突然睁开双眼,复活了。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崔护结成了夫妻。

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三顾茅庐

【读音】sāngùmáolú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故事】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shù),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yāo)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pèifú),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记述这件事时,曾有“先帝不以臣卑鄙(bēibǐ,意为低微而鄙陋),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就用“三顾茅庐”来形容敦请(dūnqǐng)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四海之内皆兄弟

【读音】sìhǎizhīnèijiēxiōngdì

【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故事】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fǎnxǐng)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kuìjiù),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子夏安慰(ānwèi)他说:“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zǎi),富贵由上天安排。’”接着又说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君子对工作谨慎(jǐnshèn)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gōngjǐn)而合乎礼节,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泛指天下即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此成语常用来形容无论到何处都有人愿意来帮助你。

缇萦救父

【读音】Tíyíngjiùfù

【释义】记述一个弱女救父的故事,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

【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元前167年,临淄(zī)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是名)。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仓公师从阳庆。阳庆传授(chuánshòu)他黄帝和扁鹊治病方法。他学了三年,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无不立愈,因此远近闻名。仓公切脉已臻(zhēn)于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仓公为他诊脉,诊断为疽(jū)症,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仓公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日久,求医者开始愤懑(fènmèn)异常。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案。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是他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收为奴婢(bì),替父亲赎(shú)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办法,把肉刑改为打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万古流芳,成为后世孝道的典型。

相见恨晚

【读音】xiāngjiànhènwǎn

【释义】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故事】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汉武帝初年,主父偃饱学多才,游历于诸侯之间,却没有得到任用。后来他听说大将军卫青爱惜人才,就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拜见卫青将军。卫青很赏识主父偃的才华,多次向汉武帝举荐,可是汉武帝没有理睬。

成语“相见恨晚”由“何相见之晚也”演变而来,形容新结交的朋友十分要好,以彼此认识太晚为憾事。

【读音】xiūqīxiāngguān

【故事】出自《国语·周语下》。

春秋时期,晋厉公执政时,为了防止王族公子互相争权,制造内乱,就把一部分王族公子派到国外。其中有一个叫姬(Jī)周的被派到了周朝(在洛阳),为周朝世卿单襄公(Shànxiānggōng)做家臣。

单襄公很欣赏姬周,就像对待贵宾一样地对待他。有人不解地问单襄公:“姬周还只是个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器重他呢?”单襄公说:“别看姬周的年纪轻,日后却必成大器。我注意观察过他,他站立的时候稳稳当当,毫无轻浮的举动;看书的时候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听人讲话的时候恭恭敬敬,很有礼貌;自己说话时总是忘不了忠孝仁义;待人接物时总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虽然身在洛阳,可是一听说晋国有什么灾难时就忧心忡忡(yōuxīnchōngchōng),一听说到晋国有什么喜事儿时就非常高兴。他的心一直跟晋国紧紧地相连,是因为他不忘本呀(原文是: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所以我觉得,他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晋国去做个好国君。”

不久,晋国国内果然发生了内乱,做了七年国君的晋厉公被大臣杀死了。于是,晋国派人到洛阳来,把姬周接了回去,让他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晋悼(dào)公。晋悼公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使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一饭千金

【读音】yīfànqiānjīn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几乎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他和下乡县的南昌亭长相熟,到他家住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厌烦起来,连着几天起大早,做好饭后,就直接与亭长在床上吃完。等韩信起来,锅里啥也没了。韩信只好离开亭长家。

他有时到淮阴城下的河边钓鱼,钓到了就换几文钱,钓不着就只有饿肚子。河边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大娘可怜他,常将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生气地说:“我给你饭吃,是可怜你虽贵为王族后人,却沦落到不能养活自己的地步,不是为了图你报答!”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他想起从前曾受过老婆婆的恩惠,便派人去找。韩信见了老婆婆,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一饭千金”这句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糟糠之妻

【读音】zāokāngzhīqī

【释义】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故事】出自《后汉书·宋弘传》。

汉代曾发生过王郎追赶刘秀的故事。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当逃到饶(ráo)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且后面追兵又紧,怎么办呢?刘秀没办法,只好将宋弘托付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刘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特别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宋弘非常感动。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

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

刘秀有个姐姐湖阳公主,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刘秀希望她从满朝文武中再选一位丈夫。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中,宋弘的才貌和品行最好。”于是刘秀召见宋弘,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富有的朋友;发了财了,就要另娶妻子。这可是人之常情啊!”宋弘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是不能抛弃的。刘秀听后,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宋弘,反而对他更加看重。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不胫而走。

20岁那一年,我和永定在大一相识,她头发很长,总喜欢扎一个低马尾,她话不多,但在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朴实与善良。

我们那时的女生宿舍有两间,我们班一共有十位女生,八个女生被分配在大宿舍里,我和永定两个人被安排在小宿舍里。

我们都是喜欢安静的女孩,住在小房间里,相处得非常温馨与默契。我和她是上下铺,因为她腿脚不方便,我就主动睡在了上铺。

她小时候发高烧,没来得及救治落下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她走路就一瘸一瘸的。

大学的校园,四月里鲜花盛开,小桥、流水、亭台、绿树与教学楼,使校园变得格外美丽。

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相机,我们就一路奔跑着欢笑着,拍遍了学校里所有的风景。这些照片见证了我们求学的时光,她的照片现在还留着,我的却不知去向。

至今还记得我们在小宿舍里偷偷用酒精炉烧饭的情景,永定真是勤快又能干,她会为我煮香喷喷的白米饭,她还能做各种口味的饭菜。

她把一切都包揽了,买菜、做饭,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我也羡慕她能做的一手好饭菜,我因为太笨,啥都不会,只好跟在后面洗碗。

升入大二时,永定眼看着我偷偷跟一个男孩子恋爱,后来又因为跟那个男孩彼此产生隔阂而分手。

那些日子我的眼泪都快要哭干了,白天上学的时候心情再不好都得忍着,可到了晚上回到我们的小宿舍,我就再也忍不住了。

漆黑的夜里只有我哭泣的声音,是永定陪伴着我度过漫漫黑夜,最终让我走出失恋的痛苦。

每个周末,我和永定都会坐公交车去街上购物,买衣服、买零食,或者去吃哪一家的水饺。

我们总是形影不离,有着说不完的话,那时的友谊纯真而美好,我们彼此都很珍惜这样的光阴与幸福。

大学四年,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还好有彼此的陪伴,才让我们走得更加阳光与坚定。

毕业后,我和永定保持着书信联络,她在一家奶牛场工作,因为腿脚不便,工作起来总是比别人吃力。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很好奇,我找了怎样的对象,还让我寄我和先生的合照给她看。

虽然分开了,我们却更加珍惜这份友谊,迫切想要知道对方过的好不好。

东汉太学生张劭不愿出仕而告归故里。

一天他早早到母亲房里请安过后,迟迟不愿离去,垂手侍立,欲言又止。母亲见儿子的这番举动,不禁关切地问:“孩子呀,你不回房温习经书,难道有什么心事不成?”

“禀告母亲,”张劭小声地说,“孩儿在京城太学读书时,结识了山阴郡的范式范巨卿。他为人笃信忠诚,勤奋不已。我二人意气相投,结成了异姓生死弟兄。我俩见朝纲衰败,权奸当道,不愿出仕为官,便一同告归乡里。在分手时,范兄告诉孩儿,两年后的四月某日,要到咱家来看望母亲。孩儿算起来,我与范兄相约之期已经临近。告娘得知,当如何准备接待才是。”

张母听了之后,想,如今乃多事之秋,世态炎凉,人情侥薄。俩人在两年前,千里之外的郊野里说过的话,范巨卿会践约吗?想到这里,张母就说:“我儿,母亲知你的为人。但是你范大哥远隔千里,在两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恐怕早就忘记了。我儿何必笃信之至呢!”

母亲的话,不禁勾引起张劭的思绪。在太学读书的情景,一幕幕的又呈现在眼前。他想到,范巨卿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同学朋友,总是急公好义,言而有信,有时任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有违于师友。想到这里,张劭解释道:“母亲了解孩儿,相信孩儿,但孩儿更了解范兄,他比孩儿更笃守信义。我俩同窗三载,不论大事小事,范兄办得都十分认真。因此,孩儿与他结为莫逆之交。两年前在太学分手时,范兄执手相送,涕泪交流。他亲定的日期,是肯定不会违拗的。”

张母见儿子说得十分恳切,就说:“为娘相信你们。我要为你们亲酿美酒,成全你二人的信义。”

四月初夏,南风一改过去的温柔,挟着一股股热浪,吹拂着大地,催促得麦田由墨绿逐渐泛黄起来。两年前,范巨卿和张劭相约的日子到了。这天一大早,张劭洒扫庭除过后,迎着树上喜鹊的“喳喳”叫声,从五里外的大道上,接着了好友范巨卿。两人携手登堂,铺下拜毡,先给老母行过礼。然后畅叙阔别思念之情。张母高兴得象年轻了许多,她温酒设馔,招待客人。酒席筵上,张劭和范巨卿推杯换盘,劝酒夹菜,亲热如家人。晚上同榻抵足,彻夜不眠。他们时而切磋学问,时而怅叹时事。说到高兴处便畅怀大笑,谈到忧患处就相对啜泣。这样,范巨卿一直在张劭家住到了新麦入仓,才依依不舍地分手回去了。很快,汝南张劭和山阳范巨卿交友笃守信义的故事在汝南郡传开了。

以后俩人通家互访,成了世交。

数年后,张劭因操劳过重,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了。每天自己喝水服药,还有侍奉老母的事儿,全靠同郡好友郅君章和殷子征的照料。然而,张劭的病日见其重,尽管访遍郡内名医,也无济于事了。真可谓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弥留之际,他慨然长叹:“我一生虽寿命短暂,但不附炎,不阿谀,一身清白,上无愧祖先,下不负亲友,可以说是死而无怨了。只是不能再见我的生死好友了!”说完,气喘嘘嘘,冷汗直流。守候在旁边的殷子征和郅君章不禁眼泪纵横。殷子征轻声地安慰道:“劭兄,请不要悲伤,安心养病要紧。范兄虽然不在这里,但有我俩的精心照顾,你也可以放心了。唉,还想念谁呢?”

听到朋友的劝慰,张劭热泪泉涌,他哽咽地说:“二位贤弟为愚兄的病,日不饱食,夜不解带,还帮我侍奉老母,真够操劳的了。为兄虽死九泉,也感激不尽!但二位贤弟只不过是我生前的朋友;而山阳范巨卿兄,则是我生死与共的挚友。我死后停柩之日,千万请二位贤弟给范兄捎一个信去,他定会在我入土之日来送我的!”说罢,便闲目长逝了。

隆冬严寒,朔风呼啸,琼花乱飞。大千世界,顿时一片银白。

张劭的灵柩停放七七四十九天后,下葬的日期到了。张母急得团团转,几次派人到大道上张望,直到天已过午,还没发现范巨卿的影子。雪越下越大,整个天空一片白茫茫的。张母擦了一把红肿的眼睛,只好让人役将灵柩抬向祖茔。

到了墓地,看到深遽的墓穴,想到儿子在临死前没有见好友一面,下葬时好友又没在跟前,张母百感交加,捶棺痛哭。这时,殷子征走上来解劝道:“伯母,张兄清白一世,已入仙班。伯母不必过于悲伤。常言道,死者以入土为安。请忍衷节哀,别误了下葬的良时!”

张母强忍住泪水,抽噎地说:“请二位贤侄稍待片刻,以待山阳范式贤侄来到,见他兄弟一面,再入木吧!”

殷子征看了一眼风雪呼啸的天空,搓了一把冻得发疼的手指和耳朵,再一次劝解道:“伯母,你看这天气,风雪交加,寒彻肌肤,阡陌封死,鸟兽绝踪。别说是远隔千里的范巨卿,即便是近在咫尺的人,恐怕也是拥炉暖酒,以驱寒冷了。”

张母摇了摇雪白的头,连连说道:“不然,不然,终生交友,以信为先,即是远隔千里,也不会误期的。我儿与乾范巨卿,是生死之交,从来投失过信。况且范巨卿已经答应过,在下葬之日必定赶到,我是坚信的,请二位贤侄再稍为等待一下。”

话刚说完,只见从西方的雪地里,飞驰来一辆白马素车。白车帷,白马,卷着团团白雪,象一个大雪球似的向近处卷来。随着越来越近,车上人啼哭的声音越清晰。看到这一切,张母惊呼:“范巨卿贤侄到了!”

说话之间,车马来到跟前。只见范巨卿身穿为朋友送葬的丧服,跳下车来,给张母施过礼,然后快步抢到张劭的棺材前,“扑嗵”一声跪了下来,呼天喊地,嚎啕痛哭。只哭得声音嘶哑,眼角裂血,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哀叹。哭祭已毕,范巨卿亲自挽拉下葬的绳索,将好友张劭的棺木,小心翼翼地安放入墓穴。

下葬后,众人都纷纷离去了。只有范巨卿又将朋友的坟墓重新修饰了一遍,栽上常青松柏,然后,挽着老母,悲哀地离去了。

THE END
1.现代青年的交友故事上面的对话只是现在的求偶方式中的一个小分支,但以群分类的话,他又是“玩票”类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友方式。 通过介绍,有情感转介存在,让初识的两个人也不会显得太尴尬,也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人情基础。 社会发展的进程必是如此,十年前,出一趟远门,可能也只是两三百公里的距离;交一个网友,可能距离你也只https://www.jianshu.com/p/a37a502194c3
2.红叶故事Lovevite海外华人婚恋交友海外最火爆的免费华人交友网站。非诚勿扰女嘉宾代言。特色功能:搜索附近的人,免费发送邮件,用户评分,真心话匹配。单身约会,相亲交友,活动派对最佳网站https://www.lovevite.com/
3.交朋友的故事推荐网络文章古人荀巨伯交友故事 义字当头,方为男人本色。重温《命典》【作者(明)高濂】一书,在其“高子交友论”https://bbs.openke.cn/thread-1273172-1-1.html
4.诚信交友的故事(精选8篇)诚信交友的故事(精选8篇) 篇1:诚信交友的故事 导语:我们要学会诚实守信,做到诚实守信,因为,它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交友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1ze4woj.html
5.一个非常规的交友故事(中下)就这样两个女人在小区边道上说了一些对夫妻交友的看法,两个女人在一起谈这个话题非常别扭,不过我还是忍住尴尬和她谈了我的一些想法,C妻基本都是在听,:“我认为这些都是男人们的私欲,没有哪个男人愿意一辈子为妻子守节,用“老婆永远是别人的好”这句话来形容非常正确。如果用夫妻交友来满足他们欲望,又能给家庭多https://www.360doc.cn/article/363711_343387983.html
6.爱聊脱单故事爱聊爱情故事 在爱聊认识的第3年,我们结婚了 在爱聊相识3年,直到今天,我终于准备好一切,能够娶她回家了!”杨龙龙感叹 相差12岁,她在爱聊被宠成公主 洋洋(化名)就是这样被宁哥(化名)的偏爱独宠所打动,在爱聊上每日的互诉衷肠,让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https://www.iliao.com/AiliaoStory/
7.著名名人交友的故事导语: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著名名人交友的故事,希望有所帮助! 羊角哀和左伯桃 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https://3g.yjbys.com/mingrengushi/1596151.html
8.21条古人的择友故事,每个都是醍醐灌顶(古人如何交朋友)书评当我看到《古人如何交朋友》这本书的标题时,便产生了好奇心想看看这本书的内容,拿到手后,仔细翻阅,果真没有让我失望,《古人如何交朋友》一书为我们呈现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这几个历史时期21对著名人物的交友故事,每一个交友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古人交友的智慧,每个故事的开端都用一幅图,一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20121/
9.名人交友故事100字有关交友的名人故事 2020-05-11 简便的群聚会通知三篇 2021-02-22 2020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篇 2021-02-22 2020年民主生活会 2021-02-22 2020年民主生活会材料 2021-02-22 六大纪律专题党课讲稿三篇 2021-02-22 2020年组织生活个人剖析材料 https://m.gywlwh.com/k/mingrenjiaoyougushi100zi/
10.推荐有关交友的名人故事(精选5篇)第1篇:有关交友的名人故事-叙事-四年级-450字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将相和》,是讲战国时代赵国大将军廉颇和蔺相如相互谅解,团解友爱的感人情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谅解廉颇的有意刁难,廉颇觉察到自己做错,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显示了大度气慨。这是发扬了我们民族美德、谅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和https://www.04oo.com/w/211287.html
11.近代名人交友的故事内容提示: 近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近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唯有珍惜友情、尊重朋友的人,才会拥有朋友,拥有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近代名人交友的故事,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1927 年隆冬时节,根据党组织的派遣,刘伯承赴莫斯科苏联红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经过他的刻苦努力,一年后,他以各科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级步兵https://www.doc88.com/p-3397472562083.html
12.交友的故事成语交友典故的故事有哪些?交友典故的故事有哪些? 比如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两个人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解,因这样的话呢,两个人就是因为音乐的事情而成为高山流水的知音朋友另外呢,像廉颇,蔺相如,他们成为了刎颈之交,是因为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忠心的臣子,一心为国。 https://www.mailaweb.net/126635.html
13.关于交友的励志小故事3则关于交友的励志小故事3则故事2海鸥不上当东海岸边有个村庄,村庄里住着一个喜欢海鸥的小伙子。每天,他划着小船去海上,找海鸥玩耍。时间一长,海鸥都跟这个小伙子混熟了,成十成百的海鸥时而在船上回旋翱翔,时而一群群栖息在船板上,有的还时常飞到小伙子怀抱里,同他亲热一番。有一天,小伙子回家。他爸爸说:“听说海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6104056.html
14.交朋友系列故事分享来自师大幼儿园小三班聿儿妈妈故事总能帮助我们成人搞定那些想跟幼儿说但又说不清的各种议题。 “与人相处,要友善;不要跟别人抢玩具”……这些话你说破嘴皮子,也不一定能入的了幼儿的心坎。故事《汤姆挨罚》就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语音将分享故事《汤姆挨罚》,大家一起听听小兔子汤姆在幼儿园干了什么事儿,挨了什么罚,感觉怎么样的故事https://www.meipian.cn/3axsh6sv
15.诚信交友的故事3篇.docx诚信交友的故事3篇 第1篇: 诚信交友的故事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是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做并州太守时,他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到各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531/8005031000004105.shtm
16.青春故事汇青春交友记发稿时间:2022-08-11 16:10作者:BaoBao站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8月初,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以“爱在成铁”作为交友联谊主题,以“共学习、共工作、共创作、共锻炼、共娱乐”为交友理念,举办了一场主题露营生活交友联谊活动。作者:冉杰 杨智淇 郑舒月 责任编辑:赵小萱https://t.m.youth.cn/transfer/baobao/Da486q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