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沚诗话伊洛渊源百世师新闻中心

周行己(1067-1125),字恭叔,世称“浮沚先生”,是永嘉学派的早期创立者,“元丰九先生”之首。他自筑浮沚书院,传授二程伊洛之学,最早将伊洛之学传播至温州,其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对温州乃至浙江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

永嘉黃氏鉛印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师出伊川苏黄诗风学问诗

周行己做学问是真正意义上的游学,从师不论流派,学术兼问百家。他十五岁随父宦游京师,十七岁(元丰六年,1083年)补太学诸生。他与八位温州青年在太学读书,形成了温州最早的学术群体——“元丰九先生”。他先从新学,继从关学,后从吕大临问学,被称为“横渠之再传”。周行己从程颐学习,也接纳苏轼、黄庭坚的诗文,并向乡人林石问学《春秋》。这种不守一家门户、博采众长的学术思想,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周行己学问的复合性,也反映在诗词创作上,如《和丁忠节三首其三》就阐明了不立门户之见、开放多元的道理,道出学术上兼收并蓄和“用舍行藏皆是道”的隐喻:

大儒出处自无心,调燮功高利物深。

用舍行藏皆是道,不分朝市与山林。

周行己的诗举重若轻,如《杨花》一诗,以树叶、树枝和树根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笔调流畅,富有哲理:

杨花初生时,出在杨树枝。

春风一飘荡,忽与枝柯离。

去去辞本根,日月逝无期。

欲南而反北,焉得定东西。

忽然惊飙起,吹我云间飞。

春风无定度,却送下污泥。

寄谢枝与叶,邂逅复何时。

我愿为树叶,复恐秋风吹我令黄萎。

我愿为树枝,复恐斧斤斫我为椽榱。

只愿为树根,生死长相依。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杨花》

当今文伯眉阳苏,新词的皪垂明珠。

我公江南独继步,名誉籍甚传清都。

达人嗜好与俗异,谁欲海边逐臭夫。

小生结发读书史,隐悯每愿脱世儒。

几载俯首黉堂趋,争唼梁藻从群凫。

野人鼓瑟不解竽,悠悠举目谁与娱。

幸有达者黄与苏,谁复跼蹐如辕驹。

古来志士耻沈没,参军慷慨曳长裾。

相知宁论贵贱敌,诗奏终使兰艾殊。

当时仲宣亦小弱,蔡公叹其才不如。

乃知士子名未立,须借显达齿论余。

婴儿失乳投母哺,当亦饮食琼浆壶。

《敬乡楼丛书·浮沚集·寄鲁直学士》

家贫不弃倚遍栏干日又西

周行己是位哲人,是位安居乐业的学问家。元祐六年(1091),年仅二十五岁的他即登进士第。登第后周行己名动京师,因他丰仪秀整、语音如钟、学识渊博,在京的显贵多愿以女儿妻之,而他终以“吾未达时,有姨母贫家女,得吾母意,属许婚之约”推辞。后以双瞽贫女为妻。其师程颐就此事感言道:“颐年未三十时,亦做不到此事。”

周行己中进士后,迟迟未能得官,直到绍圣四年(1097)冬去洛中自行谋职,在水南籴场监当官,其目的是就近向程颐求学。他三十六岁时才正式被朝廷录用,担任太学博士。但他愿分教乡里,以便养亲,请奏于朝,诏许之,授温州教授。他是宋代实施教授制度时温州第一位教授。

周行己一生只做过小官,但他依然是位有政治抱负的学者。《上宰相书》一文可见其豪迈气质与经世之道:“逮事三主,始终一心。丰功伟绩,昭焕今古。”成语“丰功伟绩”即出于此。

臣所谓修钱货之法者……其或铁钱尚轻、物价尚贵,又有二说以济之:铁钱脚重,转徙道路不便于往来,一也;拘于三路(河北、陕西、河东)而不可通于天下,不便于商贾,二也。臣欲各于逐路转运司置交子如川法,约所出之数桩钱以给,使便于往来,其说一也;朝廷岁给逐路籴买之数,悉出见钱公据,许于京师或其余铜钱路分就请,以便商贾,其说二也。前日钞法交子之弊,不以钱出之,不以钱收之,所以不可行也;今以所收大钱,桩留诸路,若京师以称之,则交钞为有实,而可信于人,可行于天下……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上皇帝书》

春尽辽阳无信来,花奁鸾镜满尘埃。

黄莺恰恰惊人梦,欲到郎边却么回。

深院无人帘幕垂,漫裁白纻作春衣。

停针忽忆当年事,羞见梁间燕子飞。

燕子引雏来去飞,杨花漠漠草萋萋。

窗前睡起浑无绪,倚遍栏干日又西。

政和七年(1117),周行己任乐清县令,未几寓居柳市。他在柳市留下了多首佳作,如《政和丁酉罢摄乐清寓柳市庄居和林惠叔见寄》《迁居柳市有感》等。在《迁居有感示二三子》中可以看到,迁居柳市之时周行己已五十一岁。这一年的白露时分,凉飔之风让他感叹于自己的境遇及身体状况:

四时忽代序,靡靡无停息。

白露应节降,凉飔变晨夕。

闲居二十载,迁徙靡宁日。

鸟鼠有巢穴,我居无定室。

田园固所乏,婚嫁何当毕。

贫贱难为好,仁义寡所匹。

总总百年内,万事安可必。

人生七十稀,我今五十一。

齿发已凋丧,肌肉乏腴实。

固穷吾素分,苟得鲜终吉。

余年当几何,任运非得失。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迁居有感示二三子》

交友促膝对诗中无俗坌

周行己交友甚广,其中有太学读书时的温州同学,也有仕途中志趣相投的同僚,还有诗书之交的艺文同道。他在诸多交友诗中呈现出真挚的情感。如《五月二十五日晚自天寿还呈秦少章》,诗虽如同语体文、家常话,读来似细碎,却也亲近:

客思日百种,无一适所愿。

入夏对灯火,坐窗如坐圈。

开口畏祸机,俯首学痴钝。

嘉友不在眼,相思剧方寸。

晚凉策马出,豁然对清论。

盈月阻良觌,欢喜论缱绻。

上言得三益,次言科举困。

新诗破烦想,觉人体中健。

重我特特来,殷勤留一饭。

促膝对夜树,萧爽无俗坌。

归来劳梦侵,令人欲高遁。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五月二十五日晚自天寿还呈秦少章》

《寿沈守》是周行己写给在温州做知州的沈延嗣的。沈延嗣当时是负责水利的官员。周行己诗曰:

三甲三壬五福俱,胸中落落贮琼琚。

池塘芳草诗情远,富贵浮云世事疏。

一郡寿炉薰爱日,层霄仙籍寄真书。

君王万亿臣千亿,永作天官拱帝居。

周行己另一首五言《寿郡守》与前一首相似,笔墨中也有流金之辞,可见周与沈的交往十分密切。

周行己与许景衡是瑞安同乡,同是“元丰九先生”之一,情感甚笃。周行己有多首诗是写给许景衡的,如《次少伊韵反招隐》:

我已逾衰齿,公犹小五年。

少时能作赋,平日不言钱。

风采桓公雅,诗情白乐天。

朝纲方有赖,未可话归田。

周行己辞乡四年后卧病,多承许景衡的接济。《病京师蒙少伊察院惠米因叙归怀奉呈》记录了当时周行己借钱借米的生活状况:

卧病逾三伏,辞乡已四年。

故人分禄米,邻舍贷医钱。

志业其如命,行藏休问天。

吾归舟已具,老去合求田。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卧病京师蒙少伊察院惠米因叙归怀奉呈》

宋代赵鼎臣与周行己是同年,才气飘逸、记问精博,与王安石、苏轼等人交好。他有一首诗是送韩肖胄赴温州任知州的,同时以此诗寄与周行己。赵鼎臣《送韩存思诚出守永嘉并寄同年周恭叔》曰:

雁荡山前万壑趋,故人新剖左鱼符。

眼中风物皆诗句,到处溪山是画图。

柑子剩量金尺寸,荔支远致玉肌肤。

谢公岩畔因行乐,借问周郎好在无。

《赠沈彬老》是周行己写给“元丰九先生”之一的沈躬行的。此诗对于研究永嘉学派人物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永嘉人物衰,斯文久零替。

学徒寡道心,日与风俗敝。

我生衰敝后,上思千载事。

实欲闾里间,一一蹈仁义。

敬重乡人情,翻遭俗眼忌。

晚得沈夫子,学问有根柢。

矫矫流辈中,颇识作者意。

欢然慰吾心,归此同好嗜。

吾子更我听,士也贵尚志。

古道自足师,不必今人贵。

荼苦不异亩,薰莸不同器。

所忧义理愆,何恤流俗议。

进道要勇决,取与慎为计。

去恶如去沙,沙尽自见底。

积善如积土,土多乃成岿。

子试反覆思,鄙言有深味。

自非心爱合,安能吐肝肺。

行行慎取之,纾节思远大。

岂但劝乡闾,永为斯民赖。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增沈彬老》

岂但挥端毫亦足见风操

周行己将学问、禅机与书法结合在一起,意境、气度和技法兼论。他的《钟离中散草书》就是抒发自己对书法的见解:

学书如学禅,心悟笔自到。

若非贤达人,安能字画妙。

鸟迹不必传,篆籀亦异好。

草圣实奇伟,变化不可料。

张颠号神特,酒酣一脱帽。

要识善用心,乃知皆同调。

近世有钟离,笔力绝能绍。

不必卫夫人,自是过逸少。

浩如观波澜,划见鲸尾掉。

宛转或游龙,突兀忽峰峭。

精逸一何有,信是得其奥。

岂但挥端毫,亦足见风操。

周行己还有多首诗讲述其学书心得,如《偶书楷老帖后》:

楷公不见十三年,何处高谈洞下禅。

禅里相思无是处,不相思处有谁传。

周行己平生尊师贵道、抱诚守真,在他的几首诗中可以感受其真性情。《哭吕与叔四首》是周行已祭奠业师吕大临的诗。(吕大临,字与叔,宋代金石学家,“蓝田四吕”之一)此四首诗情真切,伊川旧夫子的清瘦形象跃然纸上:

平生已作老蓝川,晚意贤关道可传。

一篑未容当百涨,独将斯事著余篇。

淹留也复可疑人,不向清朝乞此身。

芸阁校雠非苟禄,每回高论助经纶。

朝闻夕死事难明,不尽心源漫久生。

手足启云犹是过,默然安得议亏成。

朝廷依制起三王,叹惜真儒半已亡。

犹有伊川旧夫子,飘然鹤发照沧浪。

《次天峰居士韵奉寄》是首长诗,是周行己依韵奉和一位居士友人的:

天峰静者巢箕叟,著书不为牛马走。

夜雨题诗寄日边,观者辟易皆缩手。

呜呼大雅久不闻,吾道悠悠付林薮。

伏龙凤雏人未知,腴田猥大皆稂莠。

将军为志穷益坚,鲁儒虽死不更守。

鹪鹏有翅须抟风,苦李当道谁开口。

京师车马十二门,一日万亿无不有。

吞腥啄腐何卒卒,正坐诮言芷渐滫。

可怜惠施多才卿,不悟据梧瞑低首。

功名浩荡怅何许,置身谋虑苦不久。

盍似渊明归去来,不作折腰求五斗。

饱食大人如肉山,衮衮奔驰气如吼。

东山野人气亦芒,郎将自昔今独否。

谁能脂韦化百炼,世态欻如屈伸肘。

何时尊酒话畴昔,击节新诗意非苟。

民國《敬乡楼丛书·浮沚集·次天峰居士韵奉寄》

周行己写温州的风景诗不多,《重游仙岩》是他留给仙岩的“伴手礼”:

此地一为别,风尘歧路赊。

登临原有待,岩谷更重华。

石窦寒凝髓,虹梁迥缀霞。

仙源端可狎,飞辔绕林涯。

宣和七年(1125),周行己在辞官返乡途中病卒于山东郓州,享年五十九岁。

永嘉学派早期人物现存的诗文不多。“元丰九先生”中除了周行己和许景衡,其他几位留存的诗作都很少。周行己能为后人留下一百六十多首诗作,弥足珍贵,也为我们研究永嘉学派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THE END
1.交友的诗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收集的一些关于交友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借鉴。有关交友的名言_交友诗词精选交友名言警句友谊之光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克伦威尔友情为人生之酒。 ——杨格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 交友格言精选 友谊是生活的调剂,我们不能没有朋友,下面是关于交友的格言!1. 友谊活跃和青春的歌声会https://www.unjs.com/h/b/14968.html
2.韦应物宴请好友写下七律,不拘一格,先扬后抑,结尾令人不忍卒读欢聚时喜悦的心情虽然可以冲淡悲凉,可是又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往事就像一场烟火表演,刚开始时显得盛大辉煌,等到璀璨消失,烟雾散去,反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迷惘和失落的感受。下面一起读诗:燕李录事中唐 · 韦应物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近臣零落今犹在,仙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25400964192313&wfr=spider&for=pc
3.交友诗句我主良缘征婚交友提供最新交友诗句信息,我主良缘拥有千万白领会员,十年交友征婚服务品质,找交友诗句来我主良缘https://www.7799520.com/topic/jysj/47925
4.交友诗。交友诗。 作者: 2021年09月28日22:55 浏览:10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生活随笔。 清我陋室田家园,温酒煮茶待友缘。你我共坐闲庭院,以诗会友话渊源。 注释: 希望在这里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简介 more> 笔名: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http://m.zgshige.com/c/2021-09-28/19271056.shtml
5.有关交友的诗句五句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https://www.oilube.cn/qinggan/qinggan37301.html
6.交友的诗句或名言警句推荐网络文章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答:古诗三首: 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https://bbs.openke.cn/thread-1194394-1-1.html
7.古人交友诗词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世说新语·忿狷》 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 ——《素书·安礼章》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关汉卿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明·冯梦龙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462332_121363247.html
8.古人交友诗词势利之交,古人羞之。 ——《世说新语·忿狷》 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 ——《素书·安礼章》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关汉卿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明·冯梦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03/09/5462332_121363247.shtml
9.七绝高手都有哪些?中国历史上10大七言绝句诗人排行榜七律圣手诗仙七绝主题涵盖范围特别广泛,可以说是什么都可以拿来写诗,信手拈来,且水平都很高,这点令人不得不佩服。李白七绝有送别诗、战争诗、边塞诗、交友诗、隐居诗、写景诗、饮酒诗、夸人诗、闺怨诗、侠客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https://blog.csdn.net/BabyFish13/article/details/124978703
10.描写交友的诗句.docx描写交友的诗句大全 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描写交友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交友的诗句 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13/6044104113005241.shtm
11.谁道东川无杜鹃李锟故触处生机,一生处于创作欲望很旺盛之状态中。”它是杜甫人生低谷时期真实心路历程的一个小篇章,是杜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交友诗作,如“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答郑十七郎一绝》)郑十八之兄赠诗而杜甫答之,以文章知名,比之于陆云,美其曰小陆;以喜客之性情,比之于前汉http://www.yyxwyw.com/ArticleShow-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