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浑水中的“摸小鱼”与“坑大钱”
网站靠流量,投入大价钱,想办法弄到流量,然后投多少钱,加个0直接卖给下家!虽然相比李成儒,张涵予这段台词稍显逊色,但同样精准的预言了时代的发展。
这个商业模式想盈利,不论什么时候,都像在做梦。
2008年,500万美元融资花没了也没见盈利,为了续命,58开始向注册会员收取费用,通过把购买的流量说成是自身流量的方式,获得了软银赛富4000万人民币融资。
但是很快,这笔钱眼看又要烧完了,除了不知道真假的流量之外一无所有的58,只好又学着百度推出竞价服务,结果,号称“90%毛利率”的58没有再次从资本手中忽悠到钱,急于回收资金的投资人也只能祭出另一个“坑钱”方式。
2013年,58同城登陆纽交所,靠着“类阿里”理论,上市当天58的股价上涨42%。尽管资本玩得风生水起,但实际上58的生存核心:“服务”却着实笨拙。
每次都占先机,却每次都输
所谓的“不用中介租房子”,实际上在58同城上发布出租信息的全都是中介,即便偶尔有一两个发布自家房屋出租信息的,也会很快被无孔不入的中介不断骚扰,被迫低价将房屋出租给中介,中介继续在58上高价转租。
这哪里是什么“不用中介”,分明是58同城和中介机构“狼狈为奸”的“双重中介”。
“不花钱招人才”倒是算得上“说到做到”了,58同城的招聘信息发布起来十分容易,不仅几乎无需任何认证,而且确实可以免费发布,但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之外,还有一条“竞价排名”。
发布的招聘信息在同类型的信息中如果不花钱,一发出去就已经直奔第三页之后了。因为发布信息的几乎不用任何审核,所以虚假招聘信息横行,求职者早就望而却步了。
综上所述,58同城的“不花钱招人才”货真价实,但招不招的到呢?这是58同城不承诺的,招不到是因为你没本事。
一位曾经就职于58团购业务,如今早已转投美团的中层管理者感叹:当时只是想占个坑,等58自己想砸钱做大时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闲置物品换钱方面,58同城依旧在领先开发一年的情况下完败给阿里的闲鱼。
除了以上这些,58同城在二手车、上门服务、社交媒体等方面启动都早于现在的市场龙头,然而,除了想尽各种办法的花式收费,58同城却没有给用户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有收益才能生存!
品质和收益,哪个更重要?58同城似乎一直在用行动坚定的回答。
据知乎网友爆料:58同城没有客服人员,你们随便打一下试试10105858,01059565858,哪怕里面的人工服务,你也找不到一个客服人员。
58的财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加明确。2014-2019年,58同城的毛利率从94.77%下降到86.4%,但依然远远超过普通互联网企业50%的毛利率。
为了利润最大化,58同城无法舍弃流量,更无法舍弃规模,然而这种无法舍弃牺牲恰恰是其它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用户体验,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就像是一个想要走路的人在出发之前自断双足。
从PC时代脱颖而出的流量巨头,一度被期待成为下一个BAT,到如今私有化退市——58同城这个神奇的网站早已不再神奇。一位老员工曾感慨:58一直把流量当作产品,整个公司一直是一种销售思维。
诞生于2005年的58同城,与淘宝、京东属于同辈,完全是美团的前辈。但早年的58,没有真的俯下身子去做些改变产业的事,只想尽赚互联网的红利。
然而,互联网的钱,赚到账面容易,赚到账户里难。
参考资料:
1、杨幂都救不了的神奇网站,要退市了
2、近600亿!史上最大私有化通过,58同城即将从纽交所退市
3、58同城退市,“一个神奇的网站”已不再神奇,退市原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