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客房的床没我想象的那样好。
我喜欢风景油画,这两幅还不错
这个酒店的桌上摆着塑料纸微缩版的《清明上河图》门边书架上上放着《朱镕基讲话实录》架子上放着花生糕和包公豆等开封特产。放下行李,把银行卡放在柜子里的隐蔽地方,轻装出去开始开封之旅。需要注意的是酒店的自来水很苦涩,虽然我没开用温泉水的热水,冷水还是一样苦涩,然后我到这里有点水土不服,有点拉肚子,不过还好,我没吃事先准备的藿香正气丸,但是次数是一天两次,还正常。还有河南的气候都比较干,我在开封洛阳的酒店,第一天晚上洗了内衣,放在柜子里,打开柜门,没见阳光,第二天晚上逛完回来,衣服就完全干了。出门后一开始到了马路对面的书报亭买地图,但是拿给我的是公交路线不明确而且有折过破口的图,没要,继续向南走在路口处的书报亭买了一份开封地图,卖地图的阿姨耐心得告诉了我到大相国寺怎么走。从酒店步行十多分钟就到大相国寺了。
山门之后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雕塑。《水浒传》里说,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第一,大相国寺当时拥有一大批产业,而寺庙外有些老百姓生活水平应该很不高,穷到要经常到寺庙偷菜,而当时老百姓的素质也不高。我想今天的老百姓应该不会有谁整天不务正业,经常到菜园偷菜)
天王殿
天王殿内供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中间是佛祖的接班人的弥勒佛,弥勒身后是韦陀菩萨,他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我注意到开封的寺庙风俗和合肥不一样,合肥和江浙一带的寺院(明教寺、开福寺、灵隐寺、寒山寺、鸡鸣寺),韦陀菩萨用金刚杖着地,通过金刚杖指向身前、直立、后来表示寺庙提供食宿、只提供饮食、不提供食宿。而据导游说开封佛寺的韦陀菩萨用金刚杖指地面、两手端着平放、指上天表示表示提供饮食、提供食宿、不提供食宿。大相国寺的韦陀是将金刚杵平放胸前的,表示可以接待僧人,提供饮食住宿。(网上说法很多,而导游是这样说的)还要说明的是开封的寺庙道观里僧人对拍照特别反感,有和尚用不那么友善的眼光看着拿相机的我,虽然我不信佛教,但是为了避免引起这些人反对。还是没拍佛像。
走过天王殿,经过一座桥,桥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面前厅供奉佛祖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后堂供奉观音
藏经楼后面是要重建一处阁楼。我没拍大殿里的泰国和中国的两尊玉佛,拍了这个,然后旁边的法师就敲了木鱼,看样子是请求佛祖原谅我的意思。
随后坐20路或者22路公交一站路就到了延庆观门口。延庆观票价30,半票15元。道观很小,没什么看点,感觉不值这个钱,这是道观门口的白虎神。延庆观原名重阳观,始建于金朝,原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去世于此而修建的,金朝末年道观渐渐毁废。元朝初年,道教国师丘处机派遣徒弟到开封修缮、扩建了道观,元世祖为道观赐名朝元宫,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新修葺,改名为延庆观。观内建筑原有吕祖殿,三清殿,玉皇阁等,1927年冯玉祥把道观毁掉,仅存玉皇阁。
青龙神
太极八卦图
延庆观有地下展厅,展示金朝延庆观的文物。
开封府相当于古代开封的市政府初建于公元907年的后梁时代,在中国古代的所有府衙中,以北宋开封府衙的规模最大,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8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经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蔡襄。蔡京。宗泽等在此任职。我们现在看到的开封府是我朝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型,重新修建的吗,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国家4A景区。到开封府的时候我很奇怪这个大门为什么是红色,府衙的墙也是红色,过去只有王一级以上的人才能使用这个礼制。不过后来想想也不奇怪,因为宋朝有三位皇帝在这里任职,而北宋开封府尹里年代最早的一位似乎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突出的大斗拱很有宋朝古建的风貌。因为宋代建筑大师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我们直到今天仍然能够比较详细地知道宋代各类各等级建筑的营建规制和工艺。正因为有这本书的传世,今天的人才能够复原宋代古建的原貌。。这是大门后的仪门,是府衙的正门,门前有一锣一鼓,每次府尹外出出发之前,侍从就敲响锣后,然后队伍开始出去。而鼓的作用大概就是供告状的人击鼓鸣冤用。然而,老百姓击鼓鸣冤时除了会受到门卫的阻拦外,即使敲响了鸣冤鼓,官员升堂审案,然而却仍要以打扰尊者之类的理由打20大板,然后开始受理案件。
大堂钱竖立着公生明的石刻。战国时期荀况所著《荀子》不苟篇中有:“公生明,偏生暗”。公生明是说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
大堂是当时开封府审判各种案件的地方。
正堂两边的厢房是当时判官、推官办公的地方,他们辅佐开封府尹处理政务。
二堂,。这里是知府和下属官员商讨案情,政务的会议室。
原先老百姓从开封府正门入内告状都要经过门牌司通报,经常遭受阻拦和不法胥吏盘剥,包拯到开封担任开封府尹后,下令裁撤门牌司,同时打开府衙后门,让百姓自由出入府衙告状,百姓陈述冤情比之前容易多了,于是他们都把包拯的这个举动叫”包龙图倒坐南衙“(包龙图来自于包拯担任的名誉头衔”龙图阁直学士“)虽然包拯在开封只担任了18个月的开封府尹,因为他断案公正,不畏权贵,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所以被人们视为清官的楷模,正义的化身。千百年后人们依然唱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其实历史上的包拯作为合肥人在合肥生活了40年,做官两年多)这个蜡像据说是个真实的案例。是说恶霸地主的儿子抢占民田,杀死老夫妻的儿子、儿媳、小孙子。开封知县收受地主贿赂,判了冤案,包公二审为民伸冤,处斩恶霸公子,伸张正义的故事。(除了包公这些人的名字我都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我在《宋史》《包孝肃公墓志》和合肥地方志里的包拯传里。里都没找到这个事件。
我很佩服塑造蜡像的人,不仅表情姿势以假乱真,连老人头上的老年斑都生动塑造出来。
包拯铜像,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尊包拯站像。
开封府的后花园。当时还没到春节,但是为了便于观赏,梅花树和桃花树的树枝上都安放了逼真的假花。
宋真宗当太子时,曾经担任开封府尹,这是他当时的住处,后来他当了皇帝,这里就改为潜龙宫。
开封府题名记碑,这里刻有北宋开封府历任知府的名字。上面图中的凹陷处依稀可见包拯的名字。古代的老百姓盼望清官主持公道,十分崇敬包公,就不断用手指摸刻有包拯名字的地方,很多人去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深坑。
范仲淹也担任过开封府尹。
这是当时开封府的监狱
监狱里供奉狱神皋陶。(皋陶读音“高尧”)皋陶是尧舜禹时代的主持司法工作的大法官,传说中他断案公正,明察秋毫。后来就被后人供奉为监狱之神。
囚车模型
传说这是古代监狱长“牢头”办公的地方。
其实封建社会的监狱环境是很糟糕的,不仅卫生环境不好,虫鼠滋生,吃饭和睡觉都是虐待,监狱管理中的腐败现象很严重。最为可怕的是当时的监狱是可以私自对关押的犯人用刑的,拥有各种可怕的刑具,直到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布焚毁公堂和监狱一切刑具的命令,中国才开始从法律上禁止一切肉刑和私自用刑。
开封府里还有一座道观。
这是五岳真形图,用几个篆字画出五岳大致的形状。
从鼓楼底下的鼓楼广场车站坐上15路公交可以到禹王台公园的北门。禹王台票价30,学生票15,似乎没有导游讲解。禹王台公园位于开封东南郊区,原是古代梁园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开封历史最悠久的游览胜地,早在先秦时代,这里就有一座宽阔高大的土台子,春秋时期盲人乐师师旷曾经在这里抚琴演奏,故名吹台。战国时期的梁惠王对吹台进行了修筑。传说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曾经在吹台建造梁园。刘武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经结伴到这里游览,并饮酒作诗,怀古赋词。宋代在吹台上曾经建有一座二姑庙。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正德年间将祠堂改为禹王庙,台随庙名,也就改名为禹王台了。明清时代,“吹台秋雨”和“梁园雪霁”都是开封八景之一。
首先来到的是辛亥革命纪念园。这里,埋葬着辛亥革命中为革命而牺牲的十一位烈士。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革命志士先后响应。当时河南省城开封也点燃了革命烈火,革命党人分别联络红枪会、仁议等民众团体,组织武装起义,同盟会员张钟端鼓吹革命,决议于十一月初三(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举火为号,进行武装起义,开封的这次起义因准备不足,队伍不纯,终因被告密,而宣告失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友、刘凤楼、单鹏颜、徐振泉、张得成七人和李干公、王梦兰、李鸣绪、崔得聚四烈士分别就牺牲在西关和南关。由于环境变迁,原址不便瞻仰,于一九八一年夏,开封市人民政府又将墓葬照原样迁于禹王台。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孙中山铜像,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这铜像背后的墙上两边刻有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纪念碑中央镶嵌着孙中山先生的题字“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字里行间,笼罩着英勇悲壮的氛围。
这是两次辛亥革命中开封牺牲的革命志士名单。
出了辛亥革命纪念园,到禹王台的路上看到干涸的河道,河道上有几座古色古香的桥,这是因为经济贫穷而不能补充水源吗?如果有水的话观感无疑会好很多。
来到了禹王台后门外不远的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坐镇泰山,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民间传说,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此乃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
走入了禹王台后门,看到了这个石刻,上面的是麒麟?
台上有假山修竹,还是有点意境的
从左到右杜甫、李白、高适
公园不仅水断流,树木缺乏维护,连展品陈设也很破旧。
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姑娘带着丫鬟来到这里,她凝视着粉墙上的诗句,不觉赞叹道:“真乃聚山川之灵秀,融天地之神韵!”她反复吟诵,如痴如醉,连僧人进房都未能察觉。当僧人对写满诗句的墙壁心生怨气,举布欲擦时,被这位姑娘拦住。为了保留诗句,她愿千金买壁。她就是名门之后汴州的才女宗氏,她的祖父宗楚客,在武后、中宗曾三次做过宰相,后来因依附韦后,为玄宗所杀。
此时,李白的夫人许氏已经过世,许氏留下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住在东鲁。当李白听说“千金买壁”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便遣杜甫、高适做媒,与宗氏结为美好姻缘。宋氏成了李白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婚后,二人感情深厚。李白也开始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还多次施救。
离开三贤祠,继续向前就是禹王台了,碑亭内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
乾隆御碑
禹王台上刻有很多古代诗作。
功存河洛是康熙为了称颂大禹治水的功绩,亲笔题写的。
台上的禹王庙
庙是一座二进四合院,西侧的厢房里有师旷抚琴雕塑。
当年大禹治理洪水使用的工具顶多也就是这个样子。
禹王庙大殿北壁镶嵌有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赏摹刻的峋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描绘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的事
鸟眼石
古代石刻。庙内有一位50多岁的道士,他已经注视手拿相机的我很久了,用带有浓重开封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不准拍照”
禹王台南门
南门外有三口鼎。
我在禹王台东南边发现了地道,很可能是过去留下的防空洞。后来我看到材料说我朝太祖时代曾经有一支小部队驻扎在这里。随后出禹王台公园东门,就能看见对面不远处的繁塔大门。
两个景区之间的城中村,开封城内类似的情景还是很多的。看了以后我真觉得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一个八朝古都,1000年前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眼下只剩下这般光景,真希望这里能快速改变落后的面貌。
繁塔门票30元,学生15元。
看完繁塔,坐上8路车来到了包公祠门口,途径开封城的南城墙,开封现在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在北宋开封内城城墙的基础上扩建的,将南北两侧的城墙向两边推移。而明代城墙的下部在明朝末年被黄河泥沙掩埋了,今天的城墙是1841年清朝道光年间修成的。
到了开封包公祠的时候差不多下午3点,我想到开封博物馆可能5点就不开了,于是赶紧向离这里10多分钟步行距离的开封博物馆走去,但是到了博物馆门口才发现春节前几天,这里都不开放,于是又步行返回包公祠。
包公祠和开封府都位于包公湖岸边,包公湖原名包府坑,是清代黄河泥沙淤积后在洼地形成的湖泊。包公祠门票30元,学生15元。我觉得我对包拯十分了解,到这里游览不需要导游都能看懂,所以就没找导游
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的时候将包公祠毁掉,现在的包公祠是1985年重建的。
这是包公墓志铭,出土于合肥包拯墓,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齐山石刻,是合肥包公祠所没有的,齐山二字原先是包拯担任池州知州的时候游览齐山而题写的。至今真迹仍然在齐山上。
北宋开封城的地图。
仿宋代的官服。
包拯坐像
这是《合肥包氏宗谱》里包拯历代先祖的画像。合肥包公祠内不展示这些画像。
包拯年谱
包公祠建筑后面是假山
怎么样,《宋史》早就记录了,包公确实不是开封人,而是合肥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人。
看到远处那个中式黄色屋顶的建筑了吗?那就是开封博物馆。包公湖是大宋御河景区的一部分,我看到御河游船票价50元,晚上夜游的船票80元一张。我觉得这个票价很不值,我打死也不会花如此贵的钱,游览风景如此平凡的水域。这段的风景感觉还不如合肥普通小区里的池塘漂亮。(我是说真的)
我朝三个代表皇帝御笔亲书”山陕甘会馆“
这是会馆关帝庙的照壁。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是忠义的化身,被封为武财神,自然也就被商人们供奉为会馆的主神。这个照壁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建于1776年(美国建国的那一年)照壁下方部分的四个边雕刻着缠枝牡丹和回字纹花框。四个角雕刻着夔龙的形象。中心是二龙戏珠的雕塑,上部是庑殿顶,檐下全部以砖雕装饰。图案富有生活气息。有各种造型的花瓶。宝剑。插花。书函。乐器等另外还有一些表达人们愿望和理想的吉祥图案。其中一幅用花瓶。几案。蝙蝠组成的图案寓意平安是福。菊花丛中有两只鹤鹊和芦叶的图案,象征安居乐业。更富有情趣的是砖雕中有一个精巧的小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算盘不仅是计算的工具还表达着日进斗金的愿望。照壁上有歌颂关羽的文字,忠义仁勇,这四个字被清朝皇帝加入了关羽的封号中,清朝封关羽为”忠义仁勇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照壁正中的二龙戏珠雕刻,将两条龙雕刻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尤其值得一提是两条龙所戏的珠子。并非普通的珠子,而是一只蜘蛛。古代的商人们认为,蜘蛛擅长结网,而商人需要依靠自己的人脉。这是寓意经商的人际关系网越结越广,越结越大,朋友遍天下,生意越做越红火。
关帝庙的大门。
穿过甬道,可以看见一座花戏楼。戏楼有两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台叫乐床,是正式演出地方,前台后面的屋子是后台,后台也叫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戏楼的木雕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是七只凤凰组成的丹凤朝阳图案,第二层是十只仙鹤围绕着一个戏楼的云鹤图,最下层的两边雕刻着两只腾云驾雾的龙。正中的牌匾上似乎写着震古烁今,清代每逢关帝圣君的忌日,即每年的正月十三(接武财神)、五月十三(关帝生辰)、九月十三(祭关帝日)都在这里大演关公戏。古人观戏有感,写楹联,上层是:“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下层是:“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很有哲理趣味性。
在戏楼北边的东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我国古代重镇和规模较大的寺庙都设有钟鼓楼。会馆的钟鼓楼是开封经过战乱水患后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弥足珍贵。在大殿之前、戏楼之后,分列左右、相向而立的建筑称厢房。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民间称作“黄气冲天”。山墙在檐下嵌墀头,上面雕刻有太狮少狮、菊花等吉祥图案。厢房正面均为隔窗式门窗,上部隔心透明,下部裙板雕有如意头等图案。厢房前有廊房,下设木质坐式红栏杆。檐下置单翘斗拱,每间二攒,柱头科亦两攒。前檐柱与额枋相交处均饰有倒挂楣子,其上额枋、平板枋上面皆为木雕,有“九狮戏绳”、“九狮戏带”、“八仙醉酒”、“八仙庆寿”、“凤穿牡丹”、“二龙戏珠”、“街头即景”、“征战图”等,装饰繁华,雕刻精细,令人眼花缭乱。西厢房内有木雕立体模型《清明上河图》,东厢房内有《中国十大圣人展》
这是“九狮戏绳”图,表现了九只活泼可爱的狮子正在舞绳。狮舞绳飞上下盘旋,绳索自然流畅,狮子逗人喜爱;「九狮」与「九世」谐音,故此图寓意「九世同堂」。
“街头即景”它描绘了开封街头的水城风貌图,行船上一女子怀抱琵琶弹奏,一人在船头演唱,表情诙谐;船后一女子,头戴大沿遮阳帽,耳环垂肩,笑容可构,宽衣博袖,双手摇橹,悠然自得。游船是画的中心,他们唱的好不好呢?前来看热闹的有身骑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有轻摇合扇的公子王孙……,有挑担叫卖的小贩,有相互搀扶而来的老头老太太。连路边两位石匠也停下向船头瞧个不已。画面内25个人物,表情不同,姿态各异,一个个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是八仙醉酒图,一唱酒宴过后,八仙中的七个人都醉倒了,只有何仙姑没有罪,河南当地似乎有种说法是最怕女人喝酒之类。下面有二龙戏珠的木雕
八仙醉酒
街头即景图。最右边表现了一个酒楼里右边酒桌上三个人因为酒喝多了。左边的一个人喝高了滔滔不绝的讲话,中间一个迷迷糊糊的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最右边一个正在往外吐酒。左边的酒桌上两个人正在行酒令,在当时喝酒要回行酒令,不然就会让人感觉不懂礼仪。在酒店外,一个老爷爷喝酒喝多了正在闭目养神,这个情景比路过的一个顽皮小孩看到,他偷走老爷爷的酒葫芦,向老爷爷做了个鬼脸,正要跑,老爷爷占了起来,正要追赶偷走酒壶的小孩。最左边,一个老太太正在一个骑在毛驴上准备外出的老爷爷身后说话,仿佛正在叮嘱着老爷爷要注意什么,比如早点回家,不要上当受骗什么的。
九狮戏袋图。和“九狮戏绳”图差不多,表现了九只活泼可爱的狮子正在舞丝带。
牌楼,是一种纪念性建筑物,用于宣传礼教、标榜功德。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关帝庙大殿的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因为它形状有点像鸡爪,所以开封人叫它“鸡爪牌坊”。牌坊的屋檐和斗拱都很大。下部只有几根立柱,曾经经历过两次洪水入城的时期。如何能屹立二百多年不倒?牌坊能稳如泰山主要得益于它的两边的柱子围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这种框架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牌坊的柱子站立的十分牢固,而牌坊的木构框架不会在大的外力作用下变形。而木柱底下的抱柱石也是每个柱下三块形成一个三角形。也起到了增加底座重量,固定底座,扩大牌坊与地面接触的受力面积保证重心稳定的作用。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牌楼上的彩绘有古城聚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桃园结义、挂印封金、刮骨疗毒等八个与关羽有关的三国故事的彩绘画。
这个抱鼓石上刻着一大一小两只猴子,表达了“代代封侯”的含义。封建社会的商人虽然拥有财富,然而因为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社会地位却很低。当时的商人们都希望致富后能够向朝廷捐献一些财物,做出一些贡献,来得到国家授予的官职爵位,认为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得到尊重。
关帝庙的大殿。大殿的木雕从上到下共分为七层。最上的三层是三中不同的蝙蝠的图案,蝙蝠和幸福的福同音,代表着福气,第四层雕刻着九组二龙戏珠的图案。第五层雕刻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第六层是凤仙鹤在花丛中飞舞的图案,最下一层,中间雕刻着象征多子多福的缠枝葡萄,两边雕刻着两组二龙戏珠的图案。在每个二龙戏珠图案的两边是凤凰在牡丹花丛中飞舞的凤穿牡丹图案。
这些镂空雕刻都是用一整棵木头雕刻而成,你们看龙嘴里的珠子。虽然它和龙舌头的连接部位只有几平方毫米,但是因为是一棵整木雕刻而成,几百年了仍然完好如初。
大殿右手边里陈列着宋代开封城的模型沙盘,在大殿正中是一手拿《春秋》,另一只手抚须的关羽坐像。两边侍立着手捧官印的关平和手拄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在大殿两边有建都开封的朝代和当时开封城历史的简介。
牌坊两边的牌匾是流放千古和大义参天。
导游讲解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我和导游姐姐很聊得来。结束参观前我问导游姐姐周围有什么好吃的饭店,导游推荐了山陕甘会馆斜对面的过桥米线。
到了过桥米线点了普通的过桥米线。感觉味道还不错,虽然在合肥也就是小饭店做菜的水平,但是比第一楼的包子好吃多了。
高丽医馆是根据《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重建在这里的
稻香居是开封一家老字号饭店,他家的豆腐锅贴十分有名。
那个高台就是龙亭,这个等到介绍龙亭的时候再说。
这是开封古城的北门城楼。
铁塔公园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塔)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100家名园之一。门票40,我买20元。
公园内的桃花树上都装饰了假花。我从河南回到合肥的时候发现合肥的梅花都盛开了,柳树也早已发芽,2月25日左右,都开始看到金黄的油菜花了。而河南这里的植物开花晚些。
铁塔公园里的盆景园。我感觉这里的盆景还是很好看的,虽然习大大最近说要少造盆景。盆景也是开封一大特产。
园林还是比较美丽的
来到主景区
“接引殿”在铁塔的正前面,仿汉白玉砌成,系三门牌楼式仿宋建筑,宽70米,高12米,大门左右墙壁上,对称镶嵌着8块庄严、肃穆、圣洁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该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前,石师雄踞,鼎香缭绕;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青石栏杆拦护,妙趣横生的96只小狮子环绕排开。
灵感院是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正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白玉佛像”是1933年由旅居缅甸的华侨捐赠。佛像高约1米,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秀丽端庄,晶莹洁亮,堪称佳品。
如此美轮美奂的琉璃塔让我看了以后十分震撼。
这里原先是河南省佛学院的一栋楼。
里面卖很多汴绣作品,我当然买不起,这些汴绣还是很精美的
在这里买了两本介绍开封的书籍,书比较贵,不能还价。不过为了学习和开封有关的知识,我还是买了。
一位高僧的墓。
灵感院
感觉铁塔还是有南方园林的那种精致之美。魏国的大梁城城墙按照当时人须贾的描述高达八仞,64尺,以当时一尺23厘米换算,高达12.88米,而今天看到的开封城已经是多次在淤高的地面上加修的,感觉比较低矮。开封的古城墙是中国明清古城墙里围合面积第三,仅次于南北两京城墙,比明代苏州,西安,杭州的城墙内面积都大一些。
这是龙亭的后山,过去就是北宋皇宫的御花园所在地。
龙亭前面的潘湖和杨湖都是清朝形成的湖泊。
这些花灯很一般,我看到了以后就为第一天晚上没多花钱进这里看灯欣喜。
导游只带我逛了龙亭大殿,我感觉从大妈的导游词里学到一些知识,但是不大聊得来。龙亭大殿始建于1692年,建于72级台阶上,台阶两侧共有36个石栏杆,分别代表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两者相加108,这是古代的一个吉祥数字。(和水浒108将无关)大殿是清代重檐歇山顶高台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古代把四个柱子围成的单个空间为一间)台基高13.2米,大殿高13.5米,共26.7米殿前有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东西两侧各有迂回上下的便道,登上大殿,水城风貌尽收眼底。
上了大殿,导游告诉我建都开封的八个朝代,后面六个朝代皇宫都在这里,魏国的皇宫在朱仙镇,然而我看了历史地图,魏国的大梁城只偏移今天的开封古城1公里,开封明清老城西北区域都在大梁城城墙里。这个肯定不对,但是因为魏国大梁城掩埋在泥沙下,上面是市区,所以无法通过考古得知它的地点所在。然后向我介绍了开封的几个景点,从她的话里我才知道自己早上坐公交路过了河南大学,我也知道王立群就是河南大学的教授,她问我哪里来的吗,我说合肥来的,问我合肥有什么好大学,我说我们学校是211,合肥有15所本科院校。说明当地人很以河南大学为荣。据说老校区有很多民国建筑,但是我很遗憾没去,还知道了黄河离开封市区以北只有10公里,黄河河床高出开封城地面10多米。
龙亭大殿据说就在宋朝皇宫的大殿之上。
往北是宋朝后宫的所在地。
这是一块灵璧石,是当年北宋皇宫假山的遗物。
出龙亭西门,步行来到了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原先是北宋杨家将居住的府邸,门票40元,票价20元。杨家将的史料请百度,相传杨业忠心报国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毅,不阿谀奉承,下令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为杨业建造了府邸,并且亲书“天波杨府”的匾额,下旨凡是从杨府门前经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杨业为国捐躯,儿子杨延昭为了纪念父亲,奏请宋太宗将天波杨府改为寺院,太宗念其孝心及杨业的功劳,准奏并赐名“孝严寺”(古代把父亲叫家严)作为杨家敬奉祖宗的家庙,祭祀杨业,该寺在北宋末年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重建,明末河决寺毁,请康熙十二年(1673年)河南巡抚佟凤彩重建天波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大水包围开封城,孝严寺部分建筑被拆毁护城。现在的建筑主要是1992-1994年重建的。
天波杨府由东中西三个建筑群组成
大门,有点宋朝建筑的感觉。
大门上有很漂亮的彩绘,故意做旧吗,很有沧桑感。
进了门以后中轴线上第一座建筑是宋代兵器展厅。
展厅大门两旁立着杨业手下两员得力大将孟良和焦赞。传说他们在不打仗的时候就给杨府守门……这是焦赞
孟良
北宋时代的地图
这张图描述了古代的火攻,坐左边两幅是火牛、火鸟(把棉絮绑在牛和鸟的身上,点燃火,让它们冲向敌阵。火牛主要是利用发怒惊吓狂奔的牛冲击敌阵,杀伤敌军,而火鸟主要是利用鸟会停留在建筑物屋顶山上,用来点燃建筑物、敌营,还可以用来焚烧仓库里的物资。第三张火车和第四章火船,是火攻敌军营寨和战船的工具
这里展示十八般兵器
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上说,火攻的用途有、焚烧敌营和敌军,让他们陷入混乱然后发起攻击。焚烧敌军的粮草和军需物资让他们饥寒交迫,无法作战,焚烧敌军的仓库
火羊
发石机(投石机)和火炮车(宋代的火铳还很原始)在火炮发明以前,发石机就是最重型的远射武器。发石机,即原始的炮,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制造的。把一根长长的炮梢,也就是巨大的杠杆装在可以转动的横轴上,再把横轴架在用粗大的木材构成的炮架上。在炮梢的一端用绳索连着一个用来兜装石弹的皮窝,另一端系上几十根长长的拽索。放射时,由一个战士负责把石弹安置在皮窝里,另外几十个战士猛地拽动拽索,梢杆一下子反转过来,把安在皮窝中的石弹抛射出去。巨大的石弹可以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也可以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也可以杀伤敌人,击乱敌人的阵线。
当时所谓的火炮并非今天所知道的管形大炮,而是发射火药的投石机。他们也叫霹雳炮。宋代中国火药的制造技术大有进步,火药在军事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在军事上使用火药的是三国时期,当时的魏国人曾经使用火药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而宋代使用火药作战的著名战役有1161年宋将李宝舰队3000多人率军在山东胶州海口用发射火药的投石车、火箭大胜3万金朝水师,宋宁宗时期,金兵围攻襄阳,宋军以火箭、霹雳炮。火炮射入金营。
铁火炮,铁火炮就是火铳和明清以后所称的古代大炮。它是从突火枪演变而来的。这种武器最早发明于安徽寿县。火铳之内装满火药,爆炸时迸发出铁片和碎瓷片,伤害原理类似16世纪以后欧洲的葡萄弹和现代榴弹。
当时的战船
水攻。《武经总要》记载,夫水攻者,所以绝敌之道,沉敌之城,漂敌之庐舍,坏敌之积聚。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害之轻者,犹使缘木而居,县釜而炊。故曰:汾水可以灌平阳,济水可以灌安邑;河水灌大梁,洧水灌颖川。韩信夹潍水决沙囊而斩龙沮,曹公引沂泗注下邳而克吕布,皆控带山阜,得地形之利也。若平陆引水,劳力费工,利害相半,智伯以水攻而亡,此又水攻者之宜戒也。今存其法焉。故兵法曰:以水佐攻者强。凡水,因地而成势,谓源高于城,本高于末,则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或引而绝路,或堰以灌城,或注毒于上流,或决壅于半济,其道非一。须先设水平,测度高下,始可用之也。
水战,记录了当时各种类型战船适合使用的情形。
短锥枪就是钩镰枪,历史上岳飞为了对付金朝用铁锁串成一排的金朝重骑兵拐子马,指挥军士隐蔽埋伏在草丛中,用钩镰枪钩断马腿,大破金兵。(古代的战争按照今天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观念,很有虐待动物的意味)
马甲
盾牌
盔甲,宋朝的铠甲按照防御能力从低到高等可以分为纸甲、皮甲、铁甲。
十八般兵器
当年杨家将创造了武功杨家枪法,武功秘籍至今流传,在过去它只传给家族内部的人,一般传男不传女,外人是不能接触到的。
白虎节堂,它是古代大帅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节是古代大将出征时天子所授的军权象征,节度使一词由此而来戴埴《鼠璞》:本朝节度使,有六纛旌节、门牙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白虎象征西,宋时一般节堂在帅府之右,故称为白虎节堂《水浒传》中: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着:“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得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可见白虎堂为古代军机重地,相当于现代的军备司令部。白虎堂是军事重地,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携带武器进入,林冲疏忽大意,被高俅陷害为谋杀。
这些都是戏说
杨家祠堂——孝严祠。它是一座清朝古建筑。
大殿正中供奉着杨老令公和佘太君。两边供奉着杨家的杰出祖先。
出了天波杨府的北门,看到马路斜对面有家黄家包子店。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艺术大师。张择端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河图中的虹桥附近
印有全图的邮票
然后是团长表演头顶杯子接铁球。
一位小妹妹表演柔术,柔软的骨骼,难以置信的动作让众人叫好。
蒙面飞刀表演,刀是锋利的菜刀。虽然很多人害怕,但是小爷我一点也不担心。
上善门
气功喷火
上善门门口挂着犯人的通缉令,我在远处看到五位美女和这位大哥合照,其中1个特别漂亮。但是这位叔叔一动不动,神态自若,遗憾的是我上前的时候美女都走了,没抓住合理拍照的机会,又不敢直接照美女。
接下来害死王员外招亲。
王小姐抛绣球
布袋木偶,我感觉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幽默的剧情,带河南口音发出奇怪声音的幽默台词,木偶夸张的动作,引人入胜。
表演木偶戏的老爷爷。
马术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我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坐在最后一排还是问到了马粪马尿的味道……
斗鸡表演。三只鸡参与比赛,一只鸡连续两次将另外两只打下擂台就算赢。可以押注,一注10元,最高可以押十注。要是买的那只鸡获胜,可以获得押注金额1.5倍的钱。我不懂斗鸡,就没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