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的逻辑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跟爱情本身的逻辑是完全吻合的,它是一个扩大朋友圈认识更多人的方式。
很多人对他们提出了批评,表示了失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相亲的经历?
我相信还是有部分的人是会相亲成功的。我一直强调说社会学其实不太做价值判断。我自己不太喜欢说好或不好,我们喜欢讲一个事实的东西。我在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点特别有意思。
以前我们学生有时候经常会选择相亲的话题去做研究。比如说看一本杂志连着几年的征婚启事是怎么写的,看男女各自在乎哪些条件。我看了985相亲局里大家所在乎的东西,发现和多年前杂志上的征婚启事也差不多。
男生首先看年龄,发布者也由男性多转变为女性多。
以前的征婚启事上男性也是对女性有年龄要求。但女性对配偶有年龄要求的比较少,在985相亲局里面他们也是这样的。985相亲局里参与者女性比男性更多一点点。
十几年前不是这样,在以前做的研究里,发布征婚启事的是男性更多。女性多是这十年才出现的事情。我在上个世纪研究的时候,根本没有出现这个现象。在21世纪初的大量研究都表明绝大部分的征婚者是男性。这是有个巨大的变化。
我特别能理解一些,比如说自己条件不是很好,希望能找一个好点的人来改善生活条件。但当你已经能独立自主、已经能很过得很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找一个TA,经济要跟你匹配的,学历要跟你一样高的等等,理由在哪里
当然参与者也给了很多理由,比如说学历高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些理由我也都接受。我再强调一下,社会学不太做价值判断。我今天特别想讲的是几个点。
第一个你会发现,在今天我们在爱情里面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相亲或者经人介绍依然是我们认识这个配偶或者认识这个“恋人”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式。
第二个我们想讨论的是为什么相亲里面对爱情来讲特别艰难。
第三个是我们怎么去面对相亲这个事情。
这个经人介绍有非正式的,也有正式的情况。你会发现相亲依然是我们今天比较主要的方式。如果你有一天上了我们的爱情课,你有突破。你就会发现你是可以打开自己的世界并不需要完全通过所谓别人介绍来认识的。但由于你认知的局限,你不得不经别人介绍认识对象。
这不见得不好,但我们要在这里讲的是为什么相亲和爱情的感觉是相差甚远的?我们理想中的爱情,它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我见到你是没有理由的爱上你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情本身是一种非常感性的力量。TA看到一个人有生物学的本能,这也是爱情最美的东西。这是爱情超越其他功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可是到了相亲里面它就不能这么操作了。在相亲里面,一定是条件和条件的匹配。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学者EvaIllouz,她当时在说网上相亲市场的时候,她就讲在过去其实是不存在所谓的相亲市场的。我们会有一些隐隐约约的需求,但是我们会去碰不同的人,并不会直接陈述出来。可是当我们在相亲市场上,无论是在挂牌相亲平台,还是在互联网上也好。一旦成为市场,你就会发现每个个体在这个市场就必须要标签化。
这些都是标签。所以EvaIllouz在研究里就发现我们在找爱情的时候,是想要找一个独特的人。那个独特的人TA一下子打动我,这是我想要的爱情。
可是一旦进到相亲市场里面,它就是条件和条件的匹配,是不断地贴标签。你会发现,虽然你很独特,但是一旦成为标签,你没有独特性了。比如说容貌,你总不能说自己长得像猪一样不好看,你一定是说我长得落落大方,一定用的是相类似的好的形容词。
你说自己性格不可能是阴郁、有功利心,你肯定会说自己比较积极乐观。所有人都选择这种比较正面的标签,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独特性它就没有了。所以在相亲市场上你一旦给自己标签化,独特性就起不来。
当我们在相亲的市场里面,爱情的感觉是往后退。更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一旦进到市场里,我们“交换”的时候是希望我的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那在这过程中,我当然希望找到比自身条件更好的对象。这就使得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会激发出自己的贪心。你自己的条件是到这个level,你一定是希望找一个比你条件更好的,对方也希望找条件更好的。我们永远有错位,每个人其实都是有一个贪婪的心,尤其所有的标签都是明示的时候。
为什么有那么多奇葩的相亲故事?是因为我只能说我遇到了一个奇葩,才能解释我怎么会遇到这么糟糕的人。否则就变成我在介绍人眼里我是价值很低的,所以他给我配了个价值很低的人,导致我很不舒服。我们是不承认这个逻辑的。
我们一定是说TA很奇葩,TA奇奇怪怪,介绍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会遇到这个奇葩。实际上是我们避免自己在一个市场上被衡量。相亲会带来对爱情本身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相亲比较艰难。
我们第三个问题就想回到——怎么能相亲成功?我自己一直认为说无论经人介绍也好,或者别的相遇方式也好。那都是我们在认识别人的情况里面,多一条途径认识人。你都是在建立朋友关系。学会和不同人建立朋友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我在爱情课里专门有章讲差异,你不要一看到这边有缺点跟你不一样就立马不要他。其实你这样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们也专门在课程里讲,怎么排除掉Mr.Wrong,你是找不到Mr.Right的。
你怎么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和更多人建立朋友关系,这才是走进爱情的第一步。当我们在相亲里面把爱情这个概念先放一放。你更多地是以探索性地对他人的好奇心去交更多的朋友,你会发现爱情才更有可能发生。
我并不觉得相亲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它就是一个扩大朋友圈的认识更多的人的方式。但是它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跟爱情本身的逻辑是完全吻合的。
我们今天讲这三个部分想要讨论的是说,如果你想要一份好的爱情,爱情到最后是个结果。
收获爱情的前提是:
1.你要对他人有好奇心。
2.你要知道你的Mr.wrong是谁,你怎么排除Mr.wrong。
3.我怎么跟别人交朋友
你这三部分都有了,你才有在相亲里找到爱情的基础。所以我们在爱情课的第一个模块就去解决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在第一模块放这些内容,就是想和大家说你要找到爱情首先要说这些基础。否则即发生不了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发生了,它也很容易夭折。别人给你介绍很多的朋友也好,你也很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就会看不惯。
我希望大家能走出这个困境,希望现代年轻人有所改变,对爱情能够打开想象力。感情的世界比你想象地更加的重要,有时候物质条件可能没那么重要。很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他拍了一部纪录片叫《上海新娘》。
他在拍这个纪录片的时候访谈了很多不同的人,其中有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女性。她在中国结婚以后,她就提出一个疑惑的问题,为什么我认识的每一个中国男性。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说,我是来自某某公司,我是毕业于哪个学校。
这个问题提出了对我们人生本身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你想要拥有一份好的感情生活的时候,你生活本身的丰富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除了985的标签,除了职业的标签,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我除了这些,我还有什么东西是我值得向别人介绍的。
我的爱好是什么?我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我特别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爱看的片子是什么样类型的?哪些话题是我可以跟别人有共鸣的?我觉得这些问题其实是每一个年轻人想要拥有更好的感情生活的时候,都要问自己的。因为你会发现这些才是让我们的感情生活不断持续下去的非常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