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个别官兵通过网络交友,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现实中人际交往,以“键对键”替代“面对面”,寻找所谓真感情,存在失泄密隐患。
5月上旬,沈阳军区某机步团针对这一现象,从谁在网络交友、为什么热衷于网络交友、应该如何引导等方面入手,积极对官兵进行教育引导,切实杜绝这一违纪行为。
条令有规定,各级有要求,会议有重申……该团积极寻求答案——
屡禁不绝根源在哪里
军人不得进行网络交友,法规有明确规定,为何屡禁不绝?
5月初,该团以“究竟是哪些人在网上交友”“用什么方式上网交友”“在什么时候上网”为题,进行认真调查清理。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有过网上交友经历的官兵为数不少,但此类行为绝大多数发生在入伍前。特别是新战士入伍前普遍都有网络聊天交友的经历,甚至以此为时尚。来到部队后,因为纪律约束,基本杜绝网络交友行为。新战士小杨说,以前经常与网友聊天、相互问好、交流思想,入伍后虽然不能在网上交流,但还是惦记着网络另一端的他们是否安好。
论坛、博客、交友网站……该团透过众多交友方式进行剖析——
网络交友哪来吸引力
“今天你上网了吗?”“你有多少网友?”这曾经是个别官兵业余的谈资、炫耀的资本。为加强对官兵的教育引导,该团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个别官兵网络聊天交友的心态进行深入剖析。
——求知欲望。一些官兵反映,由于军营生活与社会联系少,相对封闭,学习了解新知识和社会信息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想通过网络聊天交友,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特别是一些有某方面特长和爱好的官兵,喜欢在网上找高手交流切磋。机关干事小杨喜爱摄影,上学时经常活跃在一些专业聊天群里,与有相同爱好的高手进行交流,学习摄影技巧。
——求偶心切。部分官兵特别是大龄青年想早日结束单身生活,但苦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社会接触面狭窄,于是希望通过网络找到理想伴侣。勤务班司机小沈告诉笔者,自己已到当婚年龄,但士官找对象比军官更难,在驻地找对象条件也不符合,于是就想在网上找到合适的对象。
——宣泄感情。有的官兵性格内向,认为网上交流没有“后遗症”,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愿向干部骨干倾吐,互联网便成为释放压力的窗口。
“无论以什么心态进行网络交友,都是法规所不允许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交友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特别是青年官兵社会阅历浅,不仅容易上当受骗,还存在较大泄密隐患。对这一新时期的现实问题,必须通过严格管理和有力引导,切实杜绝。”团政委姚旭这样认为。
用法规“网”住官兵的心
针对网络交友现象,该团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引导和清理整顿,引导官兵切实筑牢“防火墙”,远离“警戒线”。
重申法纪,严守底线。该团政治处主任焦杨介绍说,团里开展了“讲政治、慎交往”专项教育活动,组织官兵学习熟记军人不得进行网上交友活动的有关法规,剖析网络交友造成泄密的典型案例,引导官兵强化法规意识,严格遵章守纪,不越雷池一步。
坚持原则不开“口子”。该团严格落实接入互联网和使用手机的规定,军务股登记备案每一部手机并与使用者签订责任书,明令干部不得在营区内任何场所使用无线网卡上网。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追究直接领导责任。前不久,该团还对存在泄密隐患的两名干部进行了公开处理。
引导官兵用好军网。军网虽然进了班排,但很多功能都不为官兵所熟知,如各种交流平台、论坛社区、学习课堂等。为此,该团围绕如何利用好军网进行专题授课,引导官兵加深对军网的认同。他们还将互联网的一些时尚元素“嫁接”到局域网上,开设军营博客、论坛等交流平台,培养官兵利用军网的兴趣。
丰富军营文化生活。该团今年新建了有5个塑胶篮球场、2个足球场的文化活动广场,重建集放映室、健身室、演播室、图书室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场馆。
用真心换来真爱。他们积极与驻地民政部门、人武部和妇联等单位联系,多次举行“鹊桥会”,帮助大龄官兵找对象。
对团里的一系列举措,下士王坤高兴地说:“原来总想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感觉营区内比外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