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游上的游戏陪玩“猎人”,在主页贴出暴露的照片。
猎游平台上的陪玩“小学生”。
伴随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陪玩服务也“应运而生”。因其社交属性,陪玩一度被不法分子利用,涉黄引诱或桃色交易。2021年9月,小鹿陪玩、比心、咪呀、可可西里等7款陪玩App在应用商店被无限期下架。行业整顿的呼声随即而来。
A
陪玩“擦边球”内容并不少见
例如,南都记者点开伴玩App(原陌伴App)的广场,看见名为“小爱”的用户发布的一组照片,穿着紧身上衣、黑色透明丝袜和超短包臀短裙,对着镜子摆出性感姿势,并配文“不要抗拒我”。
猎游App亦如此,该应用自称为专属游戏玩家的社交平台,用户可通过查找符合需求的陪玩“猎人”下单,进行游戏陪玩,也可进入聊天室进行下单、娱乐、交友等互动。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用户加入猎游时,平台会自动推荐陪玩,许多“女猎人”给自己打上“嫩白小腿温柔嘴”“身娇体软”“可通宵”等等具有性暗示意味的标签。“猎人”的个人主页也不乏如“黑丝大长腿姐姐在线陪伴”等挑逗性话语。猎游上支持的陪玩游戏类别被列在“女猎人”的个人主页服务范围内,除此之外还显示提供语音互动服务等。在服务评价里,可见许多低俗内容,如“骚***,***你”等。
B
“陪玩”明码标价服务“老板”
据南都记者了解,部分陪玩的收入十分可观。最基本的排麦一小时5元,游戏陪玩10元至60元不等一把。愿意接软色情的陪玩能通过语音聊天一小时赚取99元,视频十余分钟赚取188元,提供哄睡服务赚取99元等。此外还有礼物收益,部分陪玩一天能收取三四千元的礼物。而“老板”还会打赏陪玩。在此情况下,“特殊”陪玩的收入比多数正常游戏陪玩的收益高得多。
C
娱乐陪比技术陪更吃香
早期的游戏陪玩只有“技术陪”,而后“娱乐陪”出现。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陪玩App上,娱乐陪玩的接单量总是比技术陪要高,且能在平台主页上获得更多曝光推荐。陪玩的标准不断提高,但相比于游戏技术,更多在于声音、样貌、身材、年纪、能不能接受聊骚等,这些甚至决定了一位陪玩的“竞争力”。
声音是一位陪玩的“门面”。以猎游App为例,每个语音厅都有价目单,标明各种语音游戏及价格,为了向玩家兜售猎人,主持人及猎人们会开嗓自我介绍。玩家付费即可得到“高爆”服务(“高爆”是具有涉黄性质的语音)。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带走”后猎人会与玩家交换联系方式,通过其他社交平台“嗑炮”,即通过语音来满足性需求,甚至可以提供裸聊等服务。
在招揽游戏陪玩消费者的过程中,陪玩平台的功能逐渐变味。例如,猎游App平台上的“派对房”和“相亲房”是娱乐陪伴们进行自我展示的场所,这些直播间的人数通常都在2000到5000,且有固定的主持人。派对房一般都由陪玩团运营,用户可以根据介绍和声音挑选三轮的陪玩,主持人会说“小姐姐可以被带走”“老板现在为你试音”等开场语,“老板”可以提出对陪玩的要求,如“声音甜美”“话多会撩”等。观察发现,有的“老板”直接提出“我选三个不同声音的来陪我”等“需求”,流程如同情色夜总会场的线上版。相亲房同样低俗,南都记者进入人数最多的直播间发现,已有四位女士和四位男士在进行配对,其间女生被男生追问三围、家住哪里、有无男友等私密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陪玩平台火爆下,女性陪玩比男性陪玩吃香。对女性陪玩要求“接触过游戏,技术无硬性要求,声音动听”,对男性陪玩的要求是“任一游戏水平需达到要求,如王者最强王者以上”,有些陪玩团更是标明“招陪玩,限女生”。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导向下,部分男性陪玩为提升接单量,甚至伪装成女性陪玩,使用变声器软件的男性陪玩不少见。在个人简介里,“技术带飞”后往往会接“人皮话多”“可盐可甜”“撒娇能手”“可语音可视频”“可处CP”等与游戏毫无关系的形容词。
有未成年人活跃其中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在陪玩行业,很少陪玩会使用真实照片,部分陪玩平台资质申请门槛很低。以“带陪玩”App为例,南都记者实测发现,虽然平台要求上传本人头像和语音,但使用非本人的网图并不会受到限制,无需人脸认证即可通过陪玩申请。
南都记者发现,未成年人群体在陪玩平台上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不少人冲着“找对象”“谈恋爱”来,有的直接在平台上表明自己年龄很小,以“房主12”“16.165”等有关年龄的数字强调自己的未成年人身份。在各大陪玩平台上,记者搜索“Xiao”“年纪Xiao”等关键词,能发现不少疑似未成年人用户,搜索“学生”,也会出现一些2至6人的房间,房间里有许多声音稚嫩的疑似未成年人,讨论着有关游戏和“处CP”的话题。
而在猎游App的直播间、首页推荐和游记内可以发现许多声音稚嫩的陪玩猎人,“学生”一词甚至被部分陪玩作为宣传的关键词,诸如“我是小学生,有人跟我玩吗”“来一场小学生之间的对话吧”。
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市面上较火的多数陪玩软件的注册流程非常简单,只需要手机扫四位数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在注册时平台让用户自主选择年龄,不满18岁的年龄不能被选择,但未通过实名认证用户仍然可以享受与实名认证用户相同的服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选择实名认证,也可使用假信息,南都记者用购买的“隔夜18”的假身份信息即直接通过了部分软件的实名认证,人脸识别认证不是实名认证的必须步骤,无需通过人脸识别也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部分软件。
部分陪玩平台虽然按要求搭建了青少年模式,但是南都记者实测发现,猎游、陌伴、daidai电竞等提供陪玩服务的软件在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仍能进行消费。以猎游为例,在进行猎游币充值时,平台仅弹出“若您是未成年人,请在获得监护人许可后进行充值操作”,用户仍能畅通无阻地点击“继续支付”,平台未对消费功能进行任何实质性限制。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想要防止游戏陪玩的涉黄内容影响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要平台加大审核及巡查力度,对涉黄及影响未成年人的内容严格处理;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对涉黄、未成年人参与陪玩等问题平台加大处罚力度。将近77%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应加强针对涉黄及未成年人参与陪玩的举报功能。另外,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应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身份查验,对未成年人账号功能加以限制。
专家意见
陪玩业务须做到“三个确保”
对于陪玩平台涉黄信息不绝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如果陪玩业务想得到合法合规的发展,必须做到三个方面的确保:第一,确保准入主体的资质要求,避免违法违规人员的进入;第二,在业务规则上要有清晰的业务要求,避免与非法行为的交叉重叠;第三,必须要有完善的举报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实现责任追究。平台本身在人员进入这个环节要把好入口关,包括持续的人员资质的追踪,包括是否有不良记录等等,及时清除屏蔽违法违规主体,承担起第一位守门人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电子竞技分会颁布的《游戏陪玩师》团体标准,游戏陪玩师已有作为正式职业的职业准则,此外还有“游戏职业技能认定平台”,通过职业认定考核后即可取得“游戏陪玩师职业证书”。
雷腾律师事务所主任滕立章认为,一个没有清晰发展目标和发展规范的领域,也难以成为一种可以长期发展的产业。吴沈括则表示,职业陪玩师如果想要有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遵循技术安全性、行为合法性和价值伦理性三个层面的符合,包括人员资质必要的考核、审查和备案,包括业务行为符合各项法律要求,不能出现侵犯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样态。在业务发展过程当中,应符合主流伦理道德要求,避免法律和道德的擦边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