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纷纷走向相亲,自由恋爱失败了吗?

微博上#为什么年轻人抗拒相亲##第一次相亲是种什么体验#等话题下充满年轻人对相亲的吐槽: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相亲对象、过年八场相亲局看了七次《你好,李焕英》……

对于年轻人来说,抗拒相亲就像一种本能。从年轻人所处的“小生境”来看,秉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观念的父母和热心肠亲友常常构成一种因爱之名的伤害。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亲戚朋友间的相处,往往会模糊彼此的界限,保持界限感很难。一个大龄未婚青年往往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迫于人情世故的压力,咬紧牙关,亲赴相亲战场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活策略。

即使这样的努力并不一定会有圆满的结果,展现自己积极相亲的态度能安抚为儿女婚事焦虑的爸妈,这也会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回报。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形态各异的相亲活动。

传统的婚恋观念与年轻一代新婚恋观念发生碰撞,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相亲的姿势,“相亲”一词的含义被赋予更多复杂而微妙的意义。

通过“相亲”,你可以从中看见依然牢固的“门当户对”观念,看见双方父母之间的权衡考量和“斗智斗勇”,看见年轻人的婚姻焦虑与“自我确证”。

02

互联网解锁“相亲”新姿势

伴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80后、90后逐渐成为婚恋市场上的主力军。相比于70后、6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平台交友。

直播、短视频等新兴社交模式加入到相亲的传统议题中,既还原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沟通聊天场景,同时也能够体验到社交乐趣。

1.婚恋平台相亲

随着“宅经济”兴起,婚恋交友市场广泛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大数据匹配、直播聊天互动、互赠礼物的新型“云相亲”体验,在拓宽交友范围的同时,降低交友成本,成为新一代适婚人士的“脱单方式”。传统的婚恋平台,以及相亲直播等等,虽然在形式和技术上有所改进,但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传统线下相亲的线上化。

2.社区类平台相亲

网络社区平台形成的基础,源自相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相当于为相亲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背景过滤,从而契合度相对较高。这些“同类目”用户聚集在一起,在产生更多的话题以及社区活跃度同时,促进婚恋的可能。

3.朋友圈社交式相亲

所谓“朋友圈社交式相亲”,即一场不用精心打扮、不用准备礼物、不需要见面,只需要加个好友,通过查看对方朋友圈,了解和评估对方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审美,就可以完成的一场相亲。

03

这一届年轻人为何走向相亲?

(一)偶然的恋爱事件发生显得困难

随着个体化社会的到来,人们与原有的社会整合机制之间的脱嵌,个体与建立在阶层、种族、家庭、邻里、职业甚至民族国家基础上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脱嵌。

而伴随高速经济发展,求学、求职导致的迁徙变得频繁,高度流动性让建立和维系亲密关系变得困难。

“相亲”这一古老婚配社交仪式得以回归,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个体化时代的生存境遇使得偶然的恋爱事件发生变得困难。

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情境:房价高企、适婚年龄、经济压力,社会结构性压力加大,使得他们越发希望从二人世界获得更多安慰和支持。

(三)年轻人婚恋观的改变与进化

过去家长权威、媒妁牵线、熟人关系等一系列社会装置替代当事人对个人“终身大事”谋划与操办,但是相亲的对象往往局限于熟人关系圈。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相亲给予了年轻人在免除面对面沟通的尴尬的情境下,扩展社交圈子、寻觅良人的机会和舞台。

现代的年轻人普遍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开始主动选择各方面条件匹配的相亲对象。比如参加“985相亲局”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认为“智性恋”比“钱”更重要。

04

相亲是否意味着“自由恋爱”的失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参加相亲,是否就意味着自由恋爱的失败?

其实未必。

在传统社会,婚姻是维护父权制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生儿育女,尤其是繁衍男性后嗣成为两性缔结婚姻的最主要目的。因此,婚姻和浪漫情感无关,择偶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现代婚姻的核心是“婚姻自主权”。市场经济、教育平等、人口流动等为青年婚恋观的转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青年人在婚姻中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更强,婚姻被视为个人之事;青年人更注重自我感受及自主选择,更追求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

“相亲”是一种高效率的社交方式,可以有效地迅速掌握对方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及外貌资本的有关信息。

正因为现代的年轻人普遍追求个性、追求自由、追求高效,不愿意将就,因此主动选择各方面条件匹配的相亲对象,从而将择偶的主动权以及标准放置到自己手中。

然而,尽管“相亲”这件事正在被年轻人重塑。

不可否认的是,“相亲”的内核永恒不变。无论是传统相亲,还是网络相亲交友,相亲者仍然是功利性地寻求“条件匹配”。

有学者认为,“相亲”是一种自我确证的过程。一旦踏入“相亲”的场域,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就会受到一个客体的检验,相貌、学历、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等自我价值在婚姻市场中受到了最直接的检验。

将年轻人相亲行为置于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考察,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条件随着社会变迁愈加重要。

在中国语境下,对于婚姻的讨论是无法脱离实际生活的,现实和情感的考量被捆绑在了一起,因此取舍变得十分困难。这就是为什么,在婚恋市场里永远无法回避“相亲鄙视链”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秦晨.“边际人”及其“中国式相亲”——转型期中国青年的婚恋观与择偶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17(07):5-10+47.

[2]宋月萍.单身族群带来的文化空间与发展向度[J].人民论坛,2020(34):104-106.

THE END
1.交友软件平台以谈恋爱名义,说需要刷礼物才能解锁联系方式这样诱导不违反法律规定,如为此赠予礼品属于个人自愿行为,合法有效。https://www.66law.cn/question/42579087.aspx
2.相亲交友平台刷礼物解锁,属于欺诈吗相亲交友平台刷礼物解锁可能构成诈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3723864.html
3.龙哥风向标20230404GPT拆解temu可以在海外抖音上挂小黄车将修改后的文案分享到各种营销渠道,如企业官网、社交媒体平台等,或直接提供给客户使用。 与客户进行沟通,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文案创作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营销内容。 所需软件: AI写作网站:用于生成各种营销内容的AI写作工具,如AIGC原创文案写作神器、快文CopyDone等。 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1703
4.充值才能解锁对方联系方式?男子掉“荷尔蒙陷阱”被骗25万元……通过平台规则对用户“下套” 让交友过程异化为“交钱”过程 ▼ “荷尔蒙陷阱” 分析 一些打着脱单交友、同城约会名号的社交软件,吸引了很多单身青年的关注,并利用单身年轻人群对爱情的渴望进行诈骗。 这些APP往往需要注册个人信息后才能进入,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U1MTQ4OQ==&mid=2650235428&idx=1&sn=08376f1f76467fb9bd0ad0bf12f81c06&chksm=8222c6ced6dc982dda14ed569d56a1368326b5c67399c28789795d3e668ea3120eee70b0eefa&scene=27
5.QQ炫舞怎么交往——解锁游戏交友新方式无论是单身玩家还是已有伴侣的玩家,都可以通过参与游戏内的各种活动,增进与他人的互动,拓展交际圈,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QQ炫舞》作为一款深受欢迎的舞蹈游戏,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游戏内容,还为广大玩家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友平台。 【第二段】:轻松加入好友,开启交友之旅https://news.17173.com/z/kfb2024/content/10242024/124557855.shtml
6.QQ炫舞手游美妆搭配怎么解锁解锁美妆搭配方法分享解锁美妆搭配方法分享?qq炫舞手游这款交友的游戏中,玩家需要选择自己的角色,给他搭配各种各样可爱的衣服,来吸引其他玩家的注意力,从而两个人通过心灵的交谈成为朋友,那么面对千篇一律的脸,Qq炫舞手游最近也是推出了美颜美妆功能,也就是说玩家可以给自己的角色捏脸了 具体需要怎么操作呢,下面就由小编来讲解一下。https://m.wandoujia.com/apps/7709070/11103668650772685963.html
7.广州日报数字报一个线下活动链接,为青年男女交友“牵线”!记者注意到,佛山市及各区的工会、团委等也纷纷助力,当起了青年男女的“红娘”。例如,佛山市总工会举办青年职工联谊交友系列活动,为单身职工交友搭建平台;顺德区以“缘聚顺德”为品牌助力解决青年婚恋交友难题等。 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2-08/05/content_747_800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