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在2020年一共孵化了两款交友软件,橙是其中的一款,旨在探索城市年轻人的恋爱解决方案,为一二线单身青年增加更多认识异性的机会,主打真诚交友,有每日限量推荐、匹配限时聊天和恋爱加速等特性。
在近期推出的3.0版本中,一改往日倡导男女平等、真诚交流、友好的立场,软件的口号从“认真让恋爱发生”变为“女生特权的社交游戏”,应用商店内的截图介绍从“放松平等的恋爱”变为“送走负分男”、“男生生命值过低,快死掉了”,更新日志更是高调写明男生的“生死”由女生共同决定,游戏玩法即是女生拥有主动筛选男生的权力,向男生送出“炸弹”会减少对方血量,如果男生生命值耗尽将不能继续使用软件。
改版后伴随而来的争议应该是在他们意料之内,关于性别特权讨论的“战场”从即刻蔓延到了微博,而后iOS渠道日最高下载量比往常日均下载量高出70倍之多,男女普遍都分为两派,女生会因为这对女性更友好而表示支持,或者认为这样有点矫枉过正、没必要、“罪不至死”,而男生会认为受到伤害、觉得不平等和不被尊重(特别是老用户),也有能接受这种游戏玩法的,愿意通过这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魅力。
但是要怎么从产品层面理解这种大胆的模式转变呢?下面将详细从产品是如何打造差异化以及改版后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即刻的成功在于其有着良好的社区氛围,凭借着优秀的运营经验,即使在交友软件市场饱和度极高、前有Tinder后有探探的今天,依然选择杀入战场,也许是看到了同类产品中人在其中被“物化”的严重程度,而市场缺少一个真实、真诚、有温度而不是让人一想到就与“约p”划上等号的交友产品,而这正是即刻的强项。
使用前需上传照片,然后进行人脸识别,确保照片真实性。官方还提供了“标准”模板,说明了大脸照、五官遮挡和非真人照片无法过审,提示了照片模糊、证件照和过度美颜可能不受欢迎,建议用户上传包含风景和人、宠物和人或单人半身照之类的照片。
不同于Tinder,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上传任意照片,即使是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而橙明显是想采用“标准化”形式,约束用户封面内容,规定内容范围及条件,保证用户双方尽可能更快速获取到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用户判断效率。
劣势是:标准化带来的观感趋同、磨灭了不同用户间的创造力。相对于女性用户而言,男性大部分拿不出“满意”的照片,更别提照片内容需包含风景和人、宠物和人了,期望通过“半遮半掩”的方式增加神秘感、弥补自拍技巧的缺失,转移颜值重点这招在橙不管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存在类似问题的男性用户提高了门槛。
封面照标准模板
与Tinder左滑右滑卡片不同,橙采用常驻按钮,减少因操作惯性带来的坏影响,旨在希望用户认真对待每一位推荐用户,在信息了解完整后再作判断。
对比现有市面上的交友软件,在用户匹配之后“漫无目的”、“不管不顾不介入”不同,橙采用完全不同的核心策略,希望打造一个最小闭环,让用户沿着系统设定的路线,每天完成固定的目标,在聊天截止前完成联系方式交换,达成最终目标。
在用户个人资料页中,除了封面照、基本资料外,还可以上传更多生活照片、设置丰富的DIY标签、恋爱准则、日常爱好(旅行、运动、喜欢的影视剧)和自定义说明,帮助用户形成具体的画像,以及在资料更新时,更新消息会推送给当前正处于匹配有效期中的用户聊天窗口中,增加话题性及促进对话。
*旧版介绍
新版介绍
应用商店的新功能说明中这样描述道:
橙App-女生特权的社交游戏
-新增女生特权,男生的“生死”由女生共同决定
-新增游戏玩法,男生生命值耗尽将不能再使用
乍一听你会认为,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女性被骚扰,而新增的一个类似“举报”功能,只是惩罚力度加大,在匹配后对话中如果存在冒犯行为可以操作使用。
但实际了解后你会发现,改版后女性用户的界面中,男性资料卡上的三个常驻按钮“超级喜欢”、“喜欢”和“不喜欢”中的“不喜欢”被替换成“炸弹”,即女性用户在筛选男性用户个人资料时就可以丢“炸弹”,选择炸弹就意味着可以减少对方“生命值”,当生命值耗尽时则无法继续使用该软件。
女性端DatingKill记录和男性端生存档案
由于官方并没有提供“炸弹”具体的使用标准给到女性用户,所以有一部分用户会沿用以前“不喜欢”的操作习惯,另外一部分是接受了使用炸弹会影响对方生存的设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这是由女生们完成的共同选择,可以更好替换机器算法的筛选
正如官方所称的那样,希望通过女生们的共同选择去代替机器算法,将普遍不适合橙这款约会、交友软件的男性用户淘汰掉,至少资料看上来不讨大部分女性用户喜欢的(淘汰掉),上述提到因为官方没提供统一的筛选标准,会导致不同用户对炸弹的定义不同,也正是这样随机波动产生的数据可以拉平偏差,能更接近现实情况,也符合众包共创的概念。
他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这句话出自脱口秀大会杨笠的某次经典语录,他们发现这类“普信男”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自己真实状态和女生对其反应是什么样的。所以所谓的“血条”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魅力检测器,平台通过魅力的涨跌吸引留存用户,用户通过血量认知和定位自己,接受游戏模式的用户会通过不断优化、迭代、维护自己的资料以获取“市场”反馈,而那些被“杀”掉的用户能怎么办,真的有平台会主动谋杀自己的用户吗?
通过仔细阅读男性用户端的规则后发现,其复活机制也相当简单——通过更换封面照和修改资料页即可复活,这也给了愿意接受“改变”的男性用户一种低门槛的复活机制,而那些不愿意接受改变的用户明显就不是平台所需要、或者是这个游戏玩法最需要淘汰的一批人。
而各平台抢夺女性用户、给女性用户开“特权”的例子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应了那句老话——“得女性者得天下”,女性用户的重要程度对社交软件而言不必多说。
特权最后由谁买单?
大概率是女性用户,平台通过倾斜权利,博取女性用户好感,培养产品使用忠诚度,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
再说点“愚蠢又高明”的地方,3.0改版的内容本质是将产品一般隐藏在背后的“评分系统”直接搬到前台,只是单独将女性的部分显露,男性部分继续隐藏。平台通过转移评分权,将其包装为“女权的社交游戏”,通过女性对男性的筛选,完成对男性用户的魅力分层体系,“名正言顺”进行着减少或增加用户曝光量、“借刀杀人”式地筛选掉非目标用户等操作。
除了评分模式不对等,引发争议的本质原因是在这基础上男性用户只能“被决定生死”,且是在浏览个人资料的阶段就被判生死,那实际决定“生死”的落脚点主要还是集中在“颜值”上,即你所上传的照片是否满足对方审美,而不是对匹配成功后的沟通情况作综合评分。
新功能特性中强调了“你看到的是女生们共同的选择”和“男生生命值耗尽将不能再使用”,给女性用户提供了一些确定性的保障,即系统推荐给你的是优质的用户。机制看似比较残酷,但仔细研究游戏规则会发现,当生命值归零时,只需更换封面照和修改资料页就能复活,也就是说“低质用户”重新进入推荐池的门槛很低。
作者:半岁PM,公众号:半岁PM
本文由@半岁PM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