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被看作是元宇宙元年。一些人相信,互联网的“转型窗口期”已经开启,而转型的方向,就是元宇宙。
谁真正了解元宇宙?
何展是英伟达中国区一位业务发展经理,他所负责的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被看作是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数字虫洞”,也有人将其称为通往元宇宙的“管道”。何展并不认为自己了解元宇宙,但这一概念走红后,他的工作量却是实实在在增加了两三倍。
在科幻和科技人士之外,普通人又将如何与元宇宙发生联系呢?有人调侃说,如果不打游戏、不被诈骗,可能暂时就不会发生联系了。是这样吗?
设计虚拟形象月入5万元,社交元宇宙初现端倪
虚拟人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标志性要素之一。设计虚拟形象的人,被称为捏脸师,这也被看作是带头冲进元宇宙的一个新职业。
毛万金就是一位85后兼职捏脸师。2021年,随着“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转型元宇宙公司,网上有关元宇宙的消息明显增多,元宇宙的风也吹到了毛万金的身上。
在江苏做皮具定制师的毛万金,因在某社交软件平台兼职“捏脸”,最多的一个月增加收入5万余元。他说:“(兼职)比我工资高。我当时跟我老板开玩笑说,我可能要辞退他了。”
按虚拟头像约30元的平均售价来算,该平台当月有超过1600人购买了毛万金设计的作品。“数量太庞大了!”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这个计算结果把他自己也吓了一跳。
2018年,与相处8年的女友分手后,毛万金无意中走进了这家网络社交平台。起初,他只把“捏脸”当成交朋友的纽带,但随着作品越来越受到认可,“捏脸”成为他自我表达的精神寄托。他说:“通过创造这些形象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别人理解自己。”
虚拟形象的表现力会被谁重视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Z世代。
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被称为Z世代。毛万金所在社交平台的副总裁、产品负责人车斌介绍,该平台目前近3400万月活跃用户中,大部分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该平台数据显示,热衷购买虚拟头像的消费者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44%;18至27岁的用户占比达50.4%。
“为了去除颜值压力,我们不支持用户使用真实照片当头像。”车斌说,“Z世代又是高度追求个性化的一代人,怎么可能会愿意用千篇一律的头像呢?那多不酷啊!”随着虚拟头像的需求和供应双双上升,该平台目前约有80位像毛万金这样的签约捏脸师。
因为“捏脸”,毛万金结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网友,他感到“邻里之间的热络感”重回生活。“就像以前在农村,大家都爱串门儿一样,在线上看到哪个朋友开了‘捏脸’主题的语音房,就想过去看一下。”毛万金说。
在他看来,在这个网络空间中,大家更倾向于选择相信彼此所展现出来的虚拟形象,“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他有一个“流量信任”理论,认为流量会筛选出“真相”,“一个人能在这里待住就待住了,待不住就走了”。
现在,毛万金和身边的网友觉得,线上关系并非线下关系的补充,线上关系“既不排斥、也不强求”转化为线下关系。
毛万金认为,这种线上相处模式就是他想象中的元宇宙模式。从网络社交的角度来看,他甚至一度疑惑,自己好像已经生活在元宇宙那个概念里了。
车斌说,正是看到这种异于传统的人际交往需求,他的团队探索了未来社交的场景和应用,并在2021年年初提出要打造“社交元宇宙”。他说:“不论现在元宇宙概念火爆与否,都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社交进行思考和探索”。
元宇宙敲锣打鼓之前,科技已悄然上路
前不久,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在谈到该公司的元宇宙平台时表示:“今天我们展示的只是开端,现在元宇宙这个新平台、新应用程序,与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谈论网络和网站时无异。”
廖勤樱说,此次用于打造虚拟艺人的语音合成技术,微软已经有近30年的积累。2018年,该团队实现了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语音合成产品化的技术突破。在她看来,这一突破,让降低该技术的使用门槛成为可能,相当于在人工智能“平民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她透露,该团队正在尝试用这项技术,帮助渐冻症患者在彻底失声之前,提前保留下自己的声音。
何展认为,技术之所以在朝着3D虚拟世界发展,是因为它能够回馈现实社会,提升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生产、生活品质。
英伟达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宋毅明解释,基于强大的算力,该平台的通用场景描述技术,可以将现实世界的场景“传递”到虚拟世界中,从而帮助大家在虚拟世界中解决现实问题。
何展举例说,基于该平台,爱立信公司正在采用数字孪生方法,模拟5G基站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作用,更好地布局5G基站的位置;近期,美国某地的火灾预防与控制部门,决定使用该平台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模拟技术,实现火情可视化,预测火情的发展。
普通人如何不被割韭菜,神话往往都是假话
不过,在技术耐心迭代的时候,资本已跑出了加速度。这对于有意搭乘元宇宙发展快车的普通人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将资本对元宇宙的态度分成三类:理性、泡沫、诈骗。
首先是专业机构和个人的部分理性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向了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
第二种是泡沫资本非理性的、甚至是带有炒作性质的追捧。想避开泡沫,就要看看它以前做成过什么,是不是这次还能做成,如果一家公司以前什么也没做成过,现在看来也不具备做成的条件,那就需要警惕。
第三种则是诈骗行为。无论是“用后入场的资金填补前面窟窿”的元宇宙区块链游戏骗局,还是打着元宇宙虚拟房地产名义进行的炒作和投机行为,沈阳都将其诈骗原理统称为“击鼓传花”。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很容易被割韭菜”。
他给出建议,首先要培养风险感知的能力,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同时要善于学习,可以先体验一下虚拟现实技术,找找感觉;最重要的是,凡是涉及“要掏钱的事情”,一定要慎重。他提醒大家:“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神话往往都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