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高中女生小雅通过一款手机交友APP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男生小涛,看着对方的头像挺帅气,小雅难免对他产生几分好感。隔着屏幕,两人的举止言行也少了顾忌,甚至有些暧昧的言行。在交友软件上没聊几天,两人就相约在一家大商场见面。
可是,见面不如闻名。小涛的相貌与交友软件上的头像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土气。小雅心里不快,对小涛爱搭不理,自顾自地在电玩区打游戏。
事实上,17岁的小涛是瞒着父母偷偷从外地跑到城里来打工的,刚找到了一份工作。手机交友成为他融入大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小涛对这次见面满怀期待,憧憬着发生一段美好的恋情。看着小雅打游戏的背影,他禁不住从身后抱了一下小雅。没承想,遭到小雅强烈反抗和厉声斥责。
小涛被小雅冷淡的态度浇了一盆冷水,再想着自己花了100元买币供小雅打游戏,心里更觉得亏了。于是,他孩子气地把对方的包藏起来,借此将小雅叫到地下车库,气呼呼地管小雅要100元钱挽回经济损失。
拿回了钱,小涛依然怒气未消。一时冲动之下,他将小雅推到墙上,伸手摸了一下对方的隐私部位。在刚被警方抓获时,小涛并没觉得自己这个举动能有多大事,更意识不到是犯罪。最终,小涛被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刑。
虽说一个是被害人一个是被告人,但在办理这起案件时,西城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冯苗苗不免替两个孩子都惋惜。如果不是手机交友软件,两个未成年人的生活原本是毫无交集的。现在,一个被强制猥亵,留下心理阴影,一个初入社会就先入狱,某种意义上都是受害者。
就在小雅的案子发生后一个月,国家网信办针对网络音频平台乱象启动了专项整治行动,这款软件也在下架整改之列。直到上个月,该软件才恢复上架,并提高了注册门槛至年满18周岁。
调查
虚报年龄注册缺乏监管
记者用手机号进行注册,在完善信息的环节,页面上提示:“填写正确信息有助于匹配,我们将保护好您的隐私信息。”记者发现,如果填写的年龄未满18岁,系统会提示设置失败,无法继续。只要选择的年龄达到18岁,就可以通过。既不需上传身份证,也没有额外验证程序,就这么注册成功了,接着就可以选择与自己匹配的人聊天。
记者又注册了另外一款安装量超亿次的交友软件,虽然用户协议中并没有关于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但在注册过程中同样设有年龄门槛。无法选择不满18岁的出生日期进行注册,而随便选择一个达到18岁的出生日期,就可以注册成功。同样没有实质审核的程序。
冯苗苗检察官说,以年龄设置门槛,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踏入成年人的社交圈,接受一些不良信息或遭受不法伤害,对未成年人来讲是有利于对他们的保护的。但这种仅凭用户随意设置就可以突破的门槛,形同虚设。对于好奇心重,或者有实际需求的未成年人来讲,虚报年龄不费吹灰之力。而他们也很难真正意识到,拿着并不符合自己真实年龄的通行证进入成年人的网络世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教训惨痛的案例和检察院的检察建议,都说明交友软件不进行身份核实,让未成年人可能遭受不法侵害的问题亟待破解。
冯苗苗检察官表示,上传身份证,甚至人脸识别这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完全能起到验证身份,屏蔽虚假信息的作用。然而对这些软件企业来说,严苛的身份审核,必然会引起部分用户抵触,从而影响用户注册和使用量,企业当然也没有动力去做实质审核。
发现
而未成年人热衷于这种比成年人还要开放,几乎不设防的交友方式,也把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在一起真实案例中,十四岁的中学生婷婷在课外补习班里认识了其他学校的一个同龄女孩,当婷婷得知对方的同学可以帮忙推朋友圈之后,出于好奇也提出想尝试这种交友方式。
这名中学生经常帮同龄人在自己的朋友圈推好友,有的人甚至会给她发几块钱的红包让她帮忙推友,当对方加好友的数量满足需求后,她就删除推友信息。靠这种方式,她还能赚点零花钱。
但糟糕的是,孩子们觉得这不过是个认识更多朋友的方式,但在伺机而动的“捕猎者”看来,这种“开放”的交友方式本身就是一个暧昧的信号。
建议
交友平台应进行身份实质验证
施亮说,很多未成年人的心理认知和生理发育不平衡,他们觉得自己和成人拥有了几乎相同的体格,就获得了走进成人世界的能力。但事实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程度、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却差的很远,很容易受到诱惑或伤害。
冯苗苗检察官建议,应该通过行政强制性规定,至少是行业协会自律规则的方式,要求交友平台进行实质性的身份验证,比如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同时注重保护未成年人隐私。这不仅对未成年人是保护,也有利于减少其他网络交友犯罪的可能。作为互联网和软件企业,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来,不能为了追求用户量和经济效益,对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苗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业监管部门更应该严格管理,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净化网络环境。(记者孙莹插图冯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