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受访单身青年认为“简历相亲”能有效脱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孙山
现在在青年相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简历相亲”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条件、经历和择偶要求、期待等,分条目列清楚,像职场求职简历一样,在相亲的过程中分发。有人觉得这种方式简单高效,也有人觉得太过程式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14名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8%的受访单身青年采用过“简历相亲”的方式,76.3%的受访单身青年能接受相亲对象发“简历”,44.0%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简历相亲”是一种有效的脱单方式。
受访单身青年中,女性占59.8%,男性占40.2%。00后占19.4%,90后占68.0%,80后占12.1%,其他占0.5%。
76.3%受访单身青年能接受相亲对象发“简历”
95后赵楚(化名)为了脱单,参加了不少相亲活动,有家里人安排的,也有相亲平台组织的。赵楚觉得找个适合的人不容易,简历可以起到快速了解对方的作用,“茫茫人海中,从来没接触过的两个人,怎么才能更好地知道对方的情况?有份简历可以帮助做个基本判断”。
数据显示,47.8%的受访单身青年采用过“简历相亲”的方式,52.3%的受访单身青年没有。在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80后用过的比例最高(55.2%),00后比例最低(25.3%)。
90后刘湘(化名)自从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就被家人催促着去相亲。她曾在不到一个月里,被安排了5场相亲。“有一次家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对方直接发来一份简历,我觉得很诧异”。
刘湘说,虽然简历上的条件比较符合自己的需求,“人长得不错,工作也挺好”,但是见面接触后她发现对方缺少幽默感,不是能让自己“心动”的人。
刘湘表示,不太能接受“简历相亲”,也不会为自己做份简历。刘湘直言,这种方式好像在理性地做筛选、列条件,“我更看重那些在简历中体现不出来的特质”。
调查中,76.3%的受访单身青年能接受相亲对象给自己发“相亲简历”,23.7%的受访单身青年不能接受。
交互分析发现,女性受访者不能接受的比例(25.1%)高于男性(21.7%)。00后不能接受的比例更高(31.7%)。
“简历相亲”能否脱单?44.0%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可以
赵楚曾参加过平台组织的8分钟交友活动,活动中有十几组男女嘉宾,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对方,在活动开始前会填写一份简历,“简历中不光有学历、工作、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还有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希望旅行的城市、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等等”。赵楚觉得,这样的简历比起简单地列条件,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对方。
刘湘觉得简历上条件的对等,不代表着两个人一定合适,“能否合得来、聊不聊得下去很重要,但这些在简历中可能很难体现出来”。
对于“简历相亲”这种方式,调查中,58.7%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可以根据条件筛选,寻找符合要求的人,48.2%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能更好地了解对方,还有43.8%的受访单身青年觉得可以提高效率,省事高效。
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过于看重条件,忽视接触中的感觉(44.1%),信息可能作假,产生误导(42.1%),靠条件筛选,可能会错失机会(23.5%)等。
90后杨红(化名)通过相亲的方式脱单了,虽然没有直接用过“相亲简历”,但她觉得这种形式现在比较普遍,“像现在用的一些交友平台,都会让用户填写许多内容,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理想的另一半特征等,这些内容会像简历一样呈现出来”。
杨红觉得,简历更多的作用是帮助筛选,但不能完全依靠简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把条件限定得太多,选择空间就会变小,也有可能错过一些机会”。
调查中,44.0%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简历相亲”是一种有效的脱单方式,16.8%的受访单身青年不认可,还有39.2%的受访单身青年表示说不好。分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认可的比例(50.2%)高于女性(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