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多前成立的前海法院,地处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集中管辖深圳市基层法院审理的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致力于为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积累经验。
截至2021年10月,前海法院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3406件,其中涉港案件9003件,居全国法院第一。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前海法院已经成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涉港案件受理量居全国法院第一
近年来,前海法院专门成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调解力量,为跨境纠纷中的当事人指定港澳台地区调解员参与调解,打消港澳台地区当事人因法律、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顾虑。
“港澳台地区调解员的身份主要有三种:律师、具有专业资质的调解员,以及在内地从事国际金融、贸易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申请或法院邀请两种方式,经过一定的身份审核成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前海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的法官刘哲介绍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前海法院广泛运用在线调解,为港澳台地区的当事人和调解员省去了出行不便、费时费钱的麻烦。
2016年到2018年,前海法院与香港和解中心、粤港澳调解联盟、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等多家域内外仲裁、调解机构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为促进跨境纠纷多元解决提供了基础。
▲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
今年8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前海法院成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分中心,这成为前海法院打造前海特色诉源治理新模式,助力“双区”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
党建引领,优化“类案类调”机制
以党建为引领是前海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在打造国际商事调解党建新载体方面,六大分中心以强化联合党建为抓手,通过党建聚力推进各分中心开展专业培训、专项调研、法律咨询等多项工作职能,推动前海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中心与六大分中心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联学共建
同时,前海法院还践行国际商事调解队伍党建活动新形式。强化与特邀调解组织所在党支部的“联学共建”,通过开展“学党章、学经典、学名著”等党建系列活动、国际商事调解业务沟通交流等专业活动,双管齐下打通特邀调解组织联合培训的短板,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最大的发展优势。
前海法院从2016年就开始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与机制的建设,其中案件调解的专业化,增强商事调解的普遍性和实际效能,是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们制定了体系化的制度,有十多项制度性文件,实现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包括在类案类调方面制定6类商事纠纷调解指引和22类案件要素表,通过规范国际商事调解的流程和调解要素,提升了国际商事调解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前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郑松介绍。
▲六大分中心启动仪式
六大分中心成立,是前海法院充分把握商事案件高度专业化特征,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的机制再精细,再延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引入了行业组织,企事业机构等,充分调动和提升他们在多元解纷中的作用、在诉源治理方面的重要效能,打造共商、共治、共享的诉源治理新路径。
“以往我们是通过规范化的调解流程提升调解的专业化水平,今后我们将向精细化调解大步迈入。根据不同特邀调解员或特邀调解组织的专业特长进行分类并实现类案类调,国际商事调解实现‘流程专业化’转变为‘个案专业化’。”郑松表示。
构建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探索,依托打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商事诉调对接平台,前海法院建立了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方案。创新涉港案件中立第三方评估、防范与惩戒虚假调解、无争议事实记载等机制,依法扩大司法确认范围,促进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
据了解,截至2021年10月,中心共受理案件27342件,成功调解12341件,有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水平。
▲香港地区调解员徐晶在线调解案件
▲在线司法确认
▲“一带一路”法律公共服务平台
郑松表示,诉服党支部通过强化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了基层党建品牌。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近百次,其中开展党史教育专题学习52次,自主学习32次。
“今后,前海法院将继续立足于前海的特殊定位,在探索扩大涉外商事案件受案范围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法系跨境商事调解规则衔接,建设诉讼、调解、仲裁既相互独立又衔接配合的国际区际商事争议争端解决平台,为前海合作区内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提供有利司法保障。”郑松表示。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
原标题:《腾讯大粤网|诉源治理的“前海模式”如何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