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香港铜锣湾一栋写字楼前,数十名来自珠三角各地的市民,拉出早已准备的横幅和告示牌,开始陈情与抗议。他们所抗议的公司,名为亮碧思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下简称亮碧思集团),为香港一家多层式直销公司。
“我们被亮碧思集团内地经销商拉到香港‘洗脑’、交钱,然后回内地搞传销,结果损失惨重,少则数千元,多则几十万元。”当天参与抗议的肇庆人彭先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眼红提成,结果套牢自己
亮碧思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多层式直销企业,最初经营香薰精油。亮碧思集团旗下,共有SPN、THY、明升、汇爱四大团队。4个大团队之下,每个还有无数个小团队。
亮碧思集团主要采用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和返利依据,通过不断发展他人加入,“业绩”便不断增加,进而不断向上“晋升”,由普通经销商、爵士、伯爵、侯爵、公爵、勋爵、至尊爵,七级逐级而上。不同级别不同提成额,上线可以从下线销售额中提成。
“我成为普通经销商后,上线就不断地鼓励我投更多钱,说晋升之后会有各种好处,如普通经销商只可以获得购买产品20%的提成,而伯爵可以有38%提成。”来自中山的张红说,按照亮碧思集团规定,购买一份62587元港币“大单”,普通经销商直接晋升为伯爵。
张红最后这么做了。但她去香港提货,发现产品价格贵的离谱:一个用来点精油的普通玻璃瓶,近900港元;一罐很普通奶粉,360港元;一串所谓磁铁项链,1000多港元。“华而不实,压根就卖不出去。”
张红知道产品很难卖出去,想发财只能靠骗别人,但她又不好意思向身边亲朋好友下手,也骗不到陌生人,最后她在上线的“鼓励”下,自己掏腰包,用他人身份证,买了5张“大单”,将自己发展了自己的下线。
“每个5万多元,加起来就30多万元,这些钱都是我借的,结果进退两难。”张红成为了一名侯爵,但她实际上没有下线,所谓提成,不过是自己左口袋到右口袋。“很多经销商为了晋级,自己同时买了几个大单,损失惨重。”
赴港考察,洗脑之后中招
相识一个月后,谭梅吐露出想辞工出来做生意的想法,该男生告诉她,他现在跟着表哥做外贸,从香港进红酒到内地销售,利润很高。“他说,可以介绍我跟他表哥认识,然后一起去香港考察。”
6月18日,谭梅与另外4个新人在5个“老人”的陪伴下,被带到了香港亮碧思集团。一到香港,先直接带到世贸中心33楼,亮碧思集团会计部所在。接着带到另一栋写字楼的14楼,里面正在上课,“坐满了人,乌压压一片,估计得有七八百人。一个老师在台上讲,时不时发问,台下的人附和着喊口号。”
6月27日,她回家后,细想觉得不对劲,便提出不再买大单了。对方却告诉她,已经提交给香港了。但直到一个月后,她才拿到大单。
打而不绝,赴港维权受困
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今年10月17日,肇庆23名亮碧思英峰兰团队受害者,前往肇庆打传办报案,接着又去了肇庆市经侦局。肇庆市经侦局受理了他们的报案,并找他们录口供。
“该公司多年来在珠三角地区活动猖獗,以中产人士为主要销售对象,平时多在一些饭店、茶庄暗中活动,诱骗群众到香港上课(洗脑)后再交钱。”佛山顺德区打传办主任叶卉今年7月曾告诉媒体,接到多起亮碧思拉人头的投诉。
今年8月27日,东莞清溪警方查获一个亮碧思“清溪飞鹰团队”。据警方披露,该团队归案前已经发展到规模约300人,骨干成员达80人,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清溪警方刑拘15名骨干成员,同时还查缴保时捷等6辆名车。
10月初,在一个亮碧思受害者交流群,一网友发出一则通告称“深圳金毛家族龙华团队大头黄某被抓,经侦办邀请受害者到派出所举报上线,请各位受害者站出来一起去举报上线!”记者向当地派出所求证,他们证实了这一说法。
今年8月17、18日,来自珠三角数十名受害者,前往亮碧思集团总部抗议陈情。10月6日,又一拨受害者,前往香港亮碧思集团总部抗议,“我们也不知会收到什么效果,但至少看到我们抗议的同胞,可以多一份警惕。”
很多来自内地的经销商也指出,他们知道传销在内地是非法的,因此便把潜在客户带来香港,在香港达成交易。“因为牵涉到跨境,维权陷入两难。”珠三角反亮碧思核心骨干彭先生如是说。
2010年起,亮碧思集团为了应对内地对非法传销的严厉打击,所有侯爵以上的经销商,必须在香港注册一家外贸类公司。如此,经销商与亮碧思公司的合作成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经销商是独立法人,而且是在香港注册,所以经销商在内地开发网络时,是经销商在触犯法律,而非‘亮碧思’。”一位不愿意出具姓名的律师说。
从已经曝光的情况看,珠三角多地已开始新一轮打击亮碧思传销行动,但所打击的对象也均为内地的经销商,无法追究到亮碧思集团。亮碧思集团老板黄树雄曾将被抓获的“经销商”比喻成“蚂蚁”,将香港公司总部比喻成“蚂蚁窝”,“踩死几只蚂蚁没关系,只要蚂蚁窝没有被捣毁就好”。
10月6日,彭先生他们向香港特区政府办公室递交了一份请愿信,要求政府介入。10月15日,彭先生致电香港特区政府办公室,对方称将会在10天内书面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