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外表温文尔雅、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的男人,身上着实有些不一般的地方。
陈先明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些小区群,是因为交警和派出所一样,也有巡区的概念。民警会各自负责不同的区块,做好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性质类似大家熟知的“片儿警”。
陈先明当时想的是,居民们的出行感受都是实打实的,觉得哪里有不妥都可以提意见。倾听大家的诉求,自己的工作也能更有针对性。
说实话,“民警加入社区群”这个操作并不算稀奇,但陈先明却把这事做出了招牌:对于群里的任何问题,他从来有问必答,回复速度有时甚至比电商客服都快。
每次面对这样的提议,不管对方的想法是否成熟,陈先明都会和同事进行测算,看看能否做出优化。如果确认有调整空间,陈先明就会告诉新调整的红绿灯时长;如果因为安全等方面因素不能更改的,他也会原原本本把理由讲给对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你去尊重人家,人家才会尊重你。”明哥的话,讲得很透彻。
大家在群里反馈的各种问题,有很快就能解答的,也有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的。陈先明觉得,只要是能想到办法解决的,都要尽力去做。
虽然严格来说不算“自家事”,但陈先明没有选择推脱。他主动找到了乔司交警中队一起协商,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根据原先的设计,这个右转箭头灯是为了保障路口安全。但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陈先明和同事发现,如果把其他几个方向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这个右转信号灯或许可以取消。
通过几轮后台测算,双方最后一致商量决定,在优化整体信号灯配时的基础上,把原来的直行、右转两个箭头信号灯统一改成圆饼灯。这样一来,右转车辆的拥堵问题便迎刃而解。
虽然过程耗时不少,但事情做成了,大家很高兴,陈先明更高兴。“其实居民们提出的看法,对我们也是一种促进,”他说,“有些住户把观点一抛,就明显能看出是懂得交通规律的行家。”做了十多年交警,陈先明还是一直保持谦虚的态度。
即便如此,明哥也会想办法问来再答复别人。“人家认的就是你这身警服,觉得有事可以找警察帮忙。做事情不怕麻烦,大家才会信你。”
有他在,大家就有安全感沟通能力,是他的制胜法宝
陈先明的“名气”,是大家公认的。楼女士是九塘社区的居民,和陈先明一样在500人的小区大群里。说起陈先明,她用了“宝藏交警”四个字来形容。
“说真心话,我都没想过一个交警能做到这样。”楼女士说,有时一些住户提的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换作我看了都不想回,但他每次都回,而且都能让对方觉得满意。这真是本事啊!”
邻居们闲聊的时候,也时常会提起陈先明。有一位邻居大姐跟楼女士直言:有他在,就觉得很有安全感。
说起来,今年41岁的陈先明并非“科班出身”。他在浙工大读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做了好几年工程项目,算是个标准的工科男。2011年,他从陈工变成了陈警官,不过这样的角色转换对他来说倒并不算很难。
严谨、仔细,这些工科人的特质放在交警这份职业上同样可以“无缝衔接”。而且因为老本行的缘故,他对信号灯的时长、相位设置等理解得更快,调整起来更得心应手。
但工科男的严谨外衣之下,细腻、体贴的性格可能是陈先明更重要的“法宝”。交警这份行当,干的大都是接地气的工作,也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这种情况下,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陈先明记得,今年寒假结束开学的时候,有一位家长为了图方便,一脚油门驶离右侧队伍,直接往前停在车流的左侧后让小孩下车去学校。陈先明看到后很快上前示意司机靠边停下,但对方态度却并不友好,语气中充满不耐烦。
陈先明没有扯开喉咙跟他争执,反而请他下车跟着自己来到刚刚停车的位置。他指了指旁边的排队车辆,“这就是你刚才停的位置。如果小孩在这里突然开门,右边的车子很难反应,万一没注意撞上,你会不会后悔?”
他只说了这一句话,但效果显著,刚刚还口气很硬的家长一下子软了下来,挠挠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碰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是一个交警的本事。“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知道对方在意什么,”明哥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
在工作中的很多方面,他都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走进学校做安全宣教的时候,他几乎从不用PPT,都是边放视频边和孩子们说。明哥觉得小孩都喜欢会动的内容,刻板的文字未必合适,事实也的确如此。
进入不惑之年,岁月开始在陈先明的脸庞留下痕迹。有人善意地调侃他,“戴上帽子有点明星气质,不戴帽子就是成熟气质。”陈先明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毕竟比起外表,内涵才是一个人更重要的部分。愿意做事,也能做成事,这才是明哥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