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腾远煤矿露天矿坑内,一辆辆无人驾驶装载车选择最优路线自动行驶,完成装载、运输、卸载等一系列操作。这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的智慧矿山综合管控系统视频上看到的实时可视化监测场景。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矿山各作业区的自动化配矿、智能化派单,以及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这种无人化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为传统矿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案例。
创立于1969年的洛阳钼业是全球领先的钨、钼生产商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布局数字化即智慧矿区的公司。近年来,洛阳钼业在三道庄露天矿成功实施了5G覆盖,并引入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如无人驾驶矿卡、智能调度系统等,实现了从开采到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据洛阳钼业介绍,通过智慧矿山建设,矿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能源消耗降低了12%,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0%。这些成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作为智慧矿山领域的领先企业,科达自控(股票代码:831832)在巩固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充电市场,推出了“城市立体式新能源充电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社区充电为主、公共充电站为辅、换电为补充,满足了城市居民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及快递小哥、出租车等不同群体的充电需求。截至2024年1月5日,该业务已覆盖国内十二个省份,布设充电设备近十万台,收入稳定,现金流良好。科达自控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和服务,力争将充电桩业务打造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国家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2020年2月,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建成智能化煤矿572处,智能化比例仅为13%,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矿山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日,腾讯网报道指出,AI大模型已经在矿山行业中找到了应用场景,形成了商业闭环。通过引入AI大模型,矿山企业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智能决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内蒙古阿拉善露天煤矿,徐工集团推出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已经投入实际运营,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此外,AI技术还在矿山的安全监测、故障预测、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矿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矿山的建设正在迈向更高水平。未来,智慧矿山不仅将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将推动矿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创新应用,为全球矿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预计到2026年,我国将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针对重大灾害可以智能预警,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覆盖率也将大幅提高。
中国能建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准东宜化五彩湾一号露天煤矿进行智能化设备改造,推进矿山施工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打造智慧矿山。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智能采矿设备和技术,包括无人驾驶矿卡、智能调度系统、远程监控平台等,实现了矿山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智能化改造,该煤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显著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新疆地区的矿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矿山建设不仅是中国矿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是全球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未来,智慧矿山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智慧矿山的建设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理念的转变。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智慧矿山将为矿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