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无锡文化的卷轴,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城市声音,展示文明形象,擦亮文化名片,笔笔浓墨重彩,篇篇繁花似锦——
一件件文物瑰宝,从“保护好”到“展得出”再到“传得久”,灿烂的地域文明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一个个文化阵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再到“活起来”,贴心的文化服务被市民连连称赞,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批批文艺精品,从“叫得响”到“传得开”再到“留得下”,无锡文艺、无锡出品一次次被世界看见,凝聚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成为后劲十足的文化积淀。
近年来,我市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坚持系统谋划,突出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政府与市场同频共振、自立与开放协同共进,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护好、传承好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以人文之力,持续奏响时代强音。
做优做强文化产业动力澎湃
在引入优质文化企业和项目的同时,我市也在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今年出炉的第五届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中,我市闻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邦道科技有限公司、墨境天合无锡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方成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圣世互娱影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逐步呈现。
载体提档文化服务持续优化
无锡博物院精品大展接连不断,锡博星空剧场好戏连台,就连城市市集品牌“西水市集”也搬进了场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相约下河塘品茗、欣赏一场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穿上古装打卡老街,惠山古镇景区内,文化生活空间正在形成;“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持续推进,一批老宅连接起社会资源,衍生出多种功能,“活”出了新感觉;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古运河·遇见博物馆内,数字技术让人们在无锡就能看见三星堆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文化场馆发展提质提标,无锡市民的文化体验更加丰富,对城市文化的探索有了更多选择。
走进南下塘N1955文化创意园,耳畔传来一曲民乐合奏《茉莉花》,为古运河畔增添了一分诗情画意。8月23日,来自北京的一支青少年文化交流乐团与无锡民族乐团在乐团新馆共同举办国乐社会实践活动。在无锡民族乐团演奏员手把手的指导下,远道而来的琴童们受益匪浅。“还是要到无锡感受江南丝竹的感觉,北方孩子拉琴比较硬,无锡有这么好的场馆,这么好的师资,希望多组织这样的交流,让孩子们能够把握不同的曲风。”一位北京来的家长感叹道。无锡映月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勇介绍,作为“民乐之乡”的本土乐团,为了传播好无锡民乐文化,无锡民族乐团与梁溪文旅部门联合打造了无锡民族乐团映月艺术培训中心,将定期组织各类音乐会和赛事展演活动,乐团的全新场馆也将成为展示无锡民乐、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清舒道旁无锡美术馆开放式大厅立柱挺起,工程进度倒计时,明年就会与市民见面;无锡交响音乐厅已全面封顶,主厅“花瓣墙”、外立面“龙鳞”初露端倪,预计2026年新年音乐会将“移步”崭新场馆;蠡湖湾畔,可览一线湖景的无锡文化艺术中心也在加速推进主体结构的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除了三大文化场馆外,我市还在稳步推进惠山古镇文商旅综合开发、大拈花湾大有秋、无锡(国家)软件园五期六期、德必国际数智文化产业空间等一批主题优、辐射广的项目建设,支持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四期(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江南运河文化公园A馆、国乐岛、无锡(锡山)数字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布局,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
激活IP城市名片不断擦亮
在无锡,越来越多的城市IP正在被激活:以阿炳及其二胡曲《二泉映月》为主题,无锡推出原创舞台作品、在惠山古镇景区打造国潮艺术街区;围绕无锡国专,无锡建起无锡国专纪念馆,与央视合拍《无锡国专》纪录片;惠山泥人厂跨界推出文创产品、创咖啡品牌,与绘本作家、奶制品企业、吐司店、知名商圈合作,“泥人+”在为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惠山泥人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同时,也让惠山泥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宜兴制定下发《宜兴市“打造东坡品牌丰富文化标识”工作方案》,将东坡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东坡书院成为新晋“流量王”……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以音乐为纽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无锡故事”正在被世界知晓。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打造“音乐之都”,努力擦亮“爱乐之城”名片。“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曾描述‘我到无锡来有种朝圣般的心情’。为什么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因为无锡一方面民乐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出现了很多名家名作,很多人把无锡作为一座音乐的圣城。”在无锡民族乐团艺术总监、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看来,拥有核心民乐资源的无锡,有着打造“音乐之都”的底气。从“民乐之乡”到“音乐之都爱乐之城”,无锡正不断提升城市音乐文化含量,有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韩玲、张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