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结婚率下降也对白酒婚宴市场造成了隐性但持续的侵扰。根据民政部历年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较2014年同期694万对减少351万对。过去十年,中国结婚登记规模几乎都在持续下降。并且根据中国婚博会对婚嫁市场的监测得知,我国消费人群在结婚开销,尤其是酒水开销上,下降得更为明显。
那么,在市场紧缩与价格升级受限双重“冷空气”作用下,白酒婚宴市场是否会进入寒冬?当前酒企与酒商们又如何“御寒”?
成长性削弱,基本盘较稳
常规来看,影响市场规模大小的核心因素有三个,消费人群、单次消费金额与消费频率。
先来看消费人群。从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结婚登记的整体规模在萎缩。2014年到2024年上半年,我国结婚登记分别为694.0、620.7、604.3、558.5、539.7、498.0、387.9、416.6、373.2、392.8、343.0万对。但自2020年后,我国结婚登记规模下降的趋势明显放缓,2021与2023年还有所回升。由此来看,白酒婚宴市场的消费人群规模已下探至谷底,未来可能不会有较大规模的萎缩,消费人群基数仍有保障。
再来看单次消费金额。尽管从近期不少区县出台的政策来看,白酒婚宴市场的单次消费金额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实际上此金额符合当前当地白酒婚宴市场的主流消费水平。以山东武城县(德州市)为例,武城县地处鲁西,经济发展水平较弱,根据中信建投研报数据,2022年鲁西100元以下白酒销量占比在70%以上,严控婚宴用酒标准的政策限制基本处于常规消费价格带之上,对于单次消费金额影响较小。
而年轻人对婚礼预算的削弱还影响了白酒的消费规模。过去,无论是新人双方还是父辈对婚礼的态度多是“风光大办”,当前则发生了变化。珍爱网发布的《2024年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68.22%的受访者认为能接受不办婚礼或酒席(其中32.64%的青年认为不办婚礼可以节约开支和精力),另有25.61%的受访者愿意将婚宴改成其它形式,这对白酒婚宴市场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这三个维度综合分析来看,受部分区县政策以及中国年轻人婚恋观与消费观的影响,白酒婚宴市场有较大可能经历市场回调,影响市场的成长性。但鉴于基本盘稳定,本次回调的规模不会太大。
量价双降
酒业“操盘手”们如何应对?
根据中金研报数据,2022年白酒宴席市场容量达2300亿-2500亿元,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40%左右,其中婚宴又占据宴席市场的50%以上,它对酒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对于这种变化,作为市场“操盘手”的白酒企业与经销商们该如何应对呢?
从实际的营销动作来看,酒企对婚宴市场仍保持重视。3月,泸州老窖在春糖发布泸州老窖特曲60版·红60;5月,红坛酒鬼举办首届“哇媒节”;6月,五粮液也携手婚礼纪举办“为爱奔赴”拜城沙龙活动……可以看到,酒企在“退瓶返现、扫码红包、买酒送酒”的促销“老三样”之外,还做出了更多创意性的主题玩法和品牌互动。
在采访过程中,河南某白酒大商传递出了对婚宴市场较高的信心,他告诉笔者:“当前婚宴用酒的量的确变少了,但对大商在利润层面的影响较小。”他还补充道:“目前减少的量主要是婚礼当天的量。婚礼当前的用酒多为名酒,而名酒的利润是相对薄的。实际上,婚宴并不只是婚礼当天的事,许多消费者在婚礼前会宴请亲朋好友,在婚礼后也可能会举办答谢宴或答谢送礼,在这种场合下开发酒就能施展拳脚了,而且开发酒的利润贡献更大。”
面对用量整体变少,他表示:“公司有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为了提高量,会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说购买多少箱酒送婚礼车队、送旅游,后续反现金等,激活婚宴用酒订单;另一方面,如果婚宴后的确剩下了大量的酒,公司也会回收一部分,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而对市场变化更敏感的终端商们,对婚宴市场的信心则更薄弱一些。一位下沉市场的终端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我们加大了与当地的‘席头’和‘媒婆’的合作,但效果不太明显。”另一位终端商也对媒体表示:“像今年这种年份没有巧方法,只能通过向用户推荐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宴席产品、加大优惠力度,看看能不能说服他们买一两箱,究竟婚宴市场好不好做还得看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