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相信很多人手机里都安装了点评类APP。出门在外,吃喝玩乐少不了,总得携带一个“宝典”指指路、排排雷。一句真情实感的安利、一句犀利扎心的吐槽,都可能成为我们选择的参考依据。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平台的评价区里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好评、近乎满分的商家,不免让人心生疑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这场生意中,消费者不仅知情权受到侵害,最终还会为商家刷评的支出埋单。事实上,在刷点评的利益链条中,没有哪个参与者是绝对的赢家。商家把本应聚焦商品与服务的注意力耗散到刷评上,就会形成为自己涂脂粉、给同行泼脏水的恶性竞争,并“内卷”到不买刷评服务就无法获得客流的困境之中。而消费者抱怨,平台口碑滑落,也注定会失去用户、失去未来。就连一些大V也反映,为了完成平台任务,自己最终陷入做任务、换积分的忙碌之中。
从新平台的流量冲击,到短视频软件涉猎点评业务,都印证着消费者对优质点评的迫切需求。但归根结底,点评属于广大消费者,不属于少数大V。让点评真正回归大众,平台负有最大责任。除了严格把关、加强监管外,更要摆正位置,与商户保持合理的距离。无论是改进产品、优化算法,还是改变盈利模式,只有保障点评的公正性、合理性,维护平台的健康生态和清朗风气,平台才不会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正是:点评变生意,难说有谁赢;真诚不会输,待岁月证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