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打开某流行于一线城市、“985圈子都在用的高端相亲平台”,爆款用户永远是女性居多,众多家境好、学历高、颜值优越、生活精致的都市女性,成为了世俗眼中“被剩下的人”。据测算,预计2030年,20至30岁人口性别比将达到115。这意味着,超10%的青年男性将成为“剩男”,数量或达3000万至5000万。
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反映的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婚姻挤压。前者找不到对象,是因为绝对数量多,被动“剩下”,后者单身,则是出于观念碰撞的主动选择。前者大多想要寻找条件相当的女性“搭伙过日子”,后者更期待不仅有物质基础,还要三观合适、能提供充分情绪价值的亲密爱人。
开头及结尾:AsGoodasAny-AlexandraWoodward
插曲:NeverStopReachingfortheStars-Airae
03:16父母眼中的优质相亲对象
05:31“乡村版孟非”与相亲直播间
10:09农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
13:54城市与农村单身青年的不同择偶需求
18:30情绪价值vs现实条件
27:27高收入男性更“看脸”?
35:13自由恋爱与相亲,有何不同?
40:38男生是否需要对相亲有所准备?
42:29第一次见面,要AA吗?
46:08相亲人的边界感与迷惑行为
【以下为本期播客节选】
关于择偶需求
@juju:很多人会给我爸妈介绍,爸妈根据工作、学历背景、家庭条件这些情况砍掉大概50%,再将剩下50%的相亲对象输送给我。但我跟我爸妈看重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我需要看自己有没有上头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他能不能给你带来情绪价值,这对我来说依然是放在第一优先级的。
@Leya:说到情绪价值,我要提到一个我爸的观点。我之前也是一个很笃信情绪价值的人,然后我爸就跟我说,你千万不要因为一个男性让你很开心、对你特别好,你就对他上头,你还是要去看他的家庭,不是说看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看他的父母是怎么相处的,看他和他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可能就是以后你和他的关系的走向,你们现在谈恋爱或许甜如蜜,但之后就很有可能变成他父母之间的那种相处模式。
打个比方,如果他在一种父母沟通表达不是很顺畅的氛围当中长大,那他可能也没有办法习得一种比较健康的沟通方式,相处起来就很吃力。
@苹果脸:我是一个有点“慕强”的人,倒不是说希望对方有多“强”,但希望对方能有至少一件热爱且擅长的事,有那么一两个闪光点。我会为了“性感的大脑”无限压低自己对于对方颜值、身高等方面的期待,以至于我的“颜控”朋友对我说,慕强是我的一个很大缺点。
一些相亲迷惑行为
@juju:我遇到过一个我爸妈觉得还不错的相亲对象,但我个人很不喜欢,因为他是第一个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带我去他的房子的。他像房产中介一样带我看他们小区、参观周边环境、欣赏江景,跟我讲房子是有学区的,既有私立学校又有公立学校,这样的人在我心里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还有一个人,在我们聊了半个月之后说想线下约见面,我说可以啊,你想约在哪?他问你平时喜欢去健身房吗?我告诉他偶尔也会去的。他说,“那这样,我们去约健身房吧,你不用告诉我你是哪一个,我也不告诉你我是哪一个,看我们能不能在人群中认出彼此。”我当时心里就一个大大的问号……
@苹果脸:我有一个习惯,就是问对方喜欢哪个女明星。有一次,第一次见面的相亲对象跟我说,他喜欢XXX(某浓颜系顶流美女),我回答他确实挺美的,但我更喜欢XX(某气质挂女明星),他答:“她也挺好看的,但我觉得她有点那个,你懂吧?”我一脸疑惑地问,“哪个?”他说:“就是有点浪。”我当场大为震惊,是什么样的原因,可以让他只经过网络上非常片面的了解,就对一个女明星、一名女性作出如此评价,并且是在相亲对象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