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2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参加过一些经典主题的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你都参加过什么类型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防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的: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班于20xx年10月6日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班会。

活动流程:

一、介绍此次主题班会的内容

二、观看幻灯片(有关诈骗案例、分析和提醒)

三、本班同学讲述自己受骗或者防骗的亲身经历

乘火车上车时被盗的事例、因同情心而上当受骗的`事例、国家教育局困难补助等事例、网上购物非法链接等

四、班主任发言:

①乘车时应注意的防范安全;

②网上购物应如何预防被盗情况;

③同学或朋友之间借钱应注意的事项;

④讲述有关发生在井冈山大学的被诈骗事件;

⑤总结关于本次防诈骗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活动总结:

我们会认为在社会上都是善良的,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些人只为利益而活的或为生存而活的,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诈骗伎俩、如何防范诈骗手段。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生活和社会。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

一、班会主题:

预防电信诈骗

二、活动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学生。学生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而且对于大人所说的话都容易产生一种信赖和顺从的心理。因此,在面对成年人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断。所以,为了使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在现如今的社会,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至开学以来我校发生了多起学生被骗事件。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便宜、单纯等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为增强大家防骗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xx年xx月xx日

五、举行地点:

三年一班

六、主持人:

xxx

七、出席人员:

三年一班全体同学

八、主要内容:防诈骗

1、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①不加选择的结交朋友;

②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

③疏于防范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④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2、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件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①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②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寻机诈骗;

③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损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④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开学时较多);

⑤利用手机发送中奖短信进行诈骗。

3、如何预防"?

1、不要贪图小廉价;

2、提防魔术行骗;

3、不要轻易参加陌生人员的所谓的各类"打折促销"活动;

4、不要相信封建迷信观念。

5、不要轻易相信街头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相信什么“破财消灾”的鬼话,以免骗子有机可乘,一旦防线被骗,要迅速拨打110报警。

6、当有陌生人通过各种的方式主动献上某些殷勤火意外之财,要特别留意可能面临的是一场骗局。

7、网上购物者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多加留心,慎防受骗。

九、注意事项:

1、维持班级次序和纪律,不准大声喧哗;

2、在讲述身边事例时,以自愿为主的原则,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

十、班会总结:

活动背景:

近年来,各种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屡有发生,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花样繁多,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迷惑性,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和财务上的损失。为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安全防范理念,提高同学们自我保护意识及辨别诈骗手段的能力,形人说防范,人人懂防范的良好局面,结合“十段五个一”10月预防诈骗主题月安全教育培育计划,学院保卫处决定面向学生开展“预防诈骗”安全知识ppt讲解比赛。

活动名称:

“预防诈骗”

一、作品内容

以学生有关的各类诈骗案件为引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注意事项,制作展现预防诈骗,安全防范的ppt。

二、作品要求

1、主题突出,主要体现网络诈骗、兼职诈骗等。

2、有图片、文字、背景音乐,配以解说讲解。

3、内容以案例展开(1—2个),提出应对措施和防范事项。

三、比赛形式

1、比赛分初选、复评和决赛三个阶段。初选由各系选送(可预赛或直接推选);复评由保卫处根据作品综合评定,产生晋级决赛参赛者;决赛采用现场对参赛者讲解进行评分,综合评分产生名次。

3、比赛为团体赛(2—4人组成),以班级为单位(原则以新生班级为主)。

四、名额安排及奖项设置

1、初选:15支(水利系4支、电力系2支、信息系2支、建筑系5支、机电系2支)。

2、复评:10支。

3、决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4名。

五、奖励形式

并授予班级和个人荣誉书(优秀组织奖仅授予班级和个人荣誉书)。

六、评分细则

作品内容60分、ppt制作15分、现场解说15分、团队印象10分。

班会主题:

防电信诈骗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预防电信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班会准备:

确定主持人、制作ppt

具体步骤及安排: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电信诈骗特点

1.作案过程不接触化。

2.作案方式信息化。

3.作案手段智能化。

4.作案地域跳跃化。

5.受害人群不特定化。

6.犯罪组织职业化。

7.犯罪活动国际化。

8.赃款流动快速化。

(二)、电信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法

2.短信类诈骗:中奖短信诈骗,低息贷款诈骗,引诱汇款诈骗,发送携带木马链接的内容短信诈骗。

三、班会总结

短短的40分钟我希望能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一颗安全意识的种子,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重视意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让自己心中那颗安全教育理念的种子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以“防诈骗、不参与”为主题的预防网络、电信诈骗法治宣传教学,深刻揭露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法,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识骗、防骗能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支持与配合,切实营造警民携手、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教学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宣传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杨昌锋担任,副组长由副政委董继军担任,办公室主任由刑侦大队负责人秦翔担任,成员由指挥中心以及督察、刑侦、网安及派出所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刑侦大队。

四、教学重点

(一)预防不法分子打着扶贫旗号的敛财诈骗;

(二)预防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教学人员的敛财诈骗;

(三)预防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集资诈骗;

(五)预防不法分子冒充亲友的敛财诈骗;

(六)预防不法分子以保健为名诱骗老人钱财的诈骗。

五、教学措施

(一)利用电视台等主流谋体开展宣传;

(五)制作宣传牌(栏)、悬挂横幅标语等开展宣传;

(六)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教学开展宣传;

(七)利用圩日、各种节庆日开展宣传;

(八)利用扶贫教学进村入户开展宣传。

六、教学要求

(一)注重统筹,形成合力。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教学合力,提升宣传教学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注重总结,及时上报。刑侦大队制定本教学教学方案及开展教学的教学总结于2月21日报县法建办。

一、班会主题

“防范网络诈骗,守护财产安全”

二、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和手段。

2.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辨别网络诈骗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遭受网络诈骗。

三、班会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常见网络诈骗手段的特点。

学会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方法。

2.难点

能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准确识别网络诈骗行为,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四、班会准备

1.收集网络诈骗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五、班会过程

1.导入

2.认识网络诈骗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网络诈骗的形式,如网络购物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中奖诈骗等,并详细讲解每种诈骗形式的特点和常见手段。

例如:网络购物诈骗中,不法分子会在虚假网站上销售商品,或者以低价为诱饵,要求买家先付款后发货,之后便消失不见;网络游戏诈骗中,骗子会以出售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为由,骗取玩家的钱财。

3.案例分析

呈现几个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案例中的受害者为什么会被骗?他们在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发来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钱财的信息。

保护好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不要随意透露给他人。

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家长、老师或者警方联系。

5.知识测试

发放准备好的网络诈骗知识测试题,让学生进行作答,检验学生对网络诈骗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6.总结与延伸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

六、班会效果评估

1.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以及知识测试的结果,评估学生对网络诈骗知识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课后向家长宣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注意事项

1.班会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避免出现个别学生主导讨论的情况。

2.在展示网络诈骗案例时,要注意避免过于血腥、暴力的内容,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网络诈骗时的冷静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识别网络诈骗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防范网络诈骗。

教学准备:

PPT课件(包含网络诈骗案例、识别技巧等)

小组讨论问题卡片

角色扮演剧本(模拟网络诈骗场景)

网络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但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诈骗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二、讲授新知(15分钟)

定义解释:明确什么是网络诈骗,简述其危害。

常见手段: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中奖信息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

识别技巧:

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

注意核实对方身份,通过官方渠道验证信息真伪。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老师或警方沟通。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案例:通过PPT展示几个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详细分析其诈骗手法和受害者上当的原因。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讨论案例中受害者为何会上当,并总结防范措施。

四、角色扮演(15分钟)

准备阶段:教师提供几个网络诈骗场景的剧本,学生自愿组合,选择角色进行准备。

表演阶段:学生上台表演,模拟网络诈骗的发生和应对过程。

点评反馈:表演结束后,全班共同点评,指出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重点讨论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诈骗。

五、总结提升(10分钟)

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识别网络诈骗的重要性和防范技巧。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不仅关乎个人财产安全,更关系到个人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树立强烈的网络安全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个人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我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的小论文,要求结合个人经历和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组作业:设计一份网络诈骗防范手册,图文并茂,适合在校园内广泛传播。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自身安全。

二、班会目的

2.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贪图小便宜,避免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XX月XX日

四、班会地点

XX学校

五、班会对象

XX班级全体学生

六、班会准备

1.收集网络诈骗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PPT。

2.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鼓励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

3.安排主持人,提前熟悉班会流程和内容。

七、班会流程

1.导入(5分钟)

2.认识网络诈骗(1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网络诈骗的视频,让学生对网络诈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展示PPT,详细介绍网络诈骗的常见形式,如网络购物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等。

针对每种诈骗形式,分析诈骗者的手段和特点,让学生明白诈骗者是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进行诈骗的。

3.案例分析(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网络诈骗案例资料。

让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案例中受害者为什么会被骗,诈骗者的手段有哪些破绽,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防范。

4.防范措施(15分钟)

主持人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防范网络诈骗的措施。

从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交易安全、网络交友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提醒学生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者公安机关报告。

5.互动环节(10分钟)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小奖品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6.总结(5分钟)

主持人对班会进行总结,强调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防范网络诈骗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提高防范意识。

八、班会延伸

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防范网络诈骗的心得体会。

2.组织学生制作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展示。

九、注意事项

1.班会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避免出现冷场的情况。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3.互动环节要注意维持秩序,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手法及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网络诈骗的能力,学会在遇到疑似诈骗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和识别方法。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防范网络诈骗。

多媒体课件(包含网络诈骗案例、图片、视频等)

小组讨论题卡

防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可打印分发)

情境模拟:播放一段简短的网络诈骗视频或讲述一个真实的诈骗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提问引导:看完视频/听完案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被骗?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定义网络诈骗:简要介绍网络诈骗的概念,强调其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活动的特点。

常见类型:

假冒公检法、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如虚假交易、钓鱼网站)

中奖信息诈骗

投资理财诈骗

网恋诈骗

诈骗手法解析: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每种诈骗类型的手法、特点及危害。

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给他人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人、老师或警方沟通

三、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网络诈骗类型进行深入讨论。

任务:

分析该类型诈骗的常见手法和危害。

讨论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此类诈骗。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

四、总结提升(10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网络诈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的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思考如何改进。

发放宣传手册:分发防网络诈骗宣传手册,鼓励学生带回家与家人共同学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检查家中的网络安全设置,如密码强度、防病毒软件等,并记录下检查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书面作业:写一篇短文,题为《我的网络防骗计划》,阐述自己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防范网络诈骗。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旨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并掌握一定的防范技巧。但需注意,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和强化。

课程主题:

筑起网络安全防线,共防网络诈骗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手段及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别网络诈骗的能力,掌握预防网络诈骗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自我保护、相互提醒的良好氛围。

重点:识别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和手法。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网络诈骗,培养长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多媒体课件(包含网络诈骗案例、视频、图片等)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每位学生一份)

邀请校园安全专家或法治副校长(视情况而定)

情境模拟:播放一段简短的网络诈骗情景剧视频,如“中奖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主题。

1.网络诈骗定义:简要介绍网络诈骗的概念,强调其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欺诈行为。

2.常见类型及手法:

中奖诈骗:通过邮件、短信告知中奖信息,诱骗支付手续费或税费。

冒充公检法诈骗:假冒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以案件调查为由骗取个人信息或财产。

网络购物诈骗:低价诱惑,虚假商品,钓鱼网站等。

兼职刷单诈骗:承诺高额回报,诱导垫资刷单后消失。

情感诈骗:建立虚假感情关系,逐步骗取钱财。

贷款诈骗:以低息贷款为诱饵,骗取手续费、保证金等。

投资理财诈骗:承诺高额回报,诱骗投资虚假项目。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详细分析诈骗过程、受害者心理及防骗关键点。

三、互动环节(1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网络诈骗类型,讨论其特点、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并准备小组汇报。

2.角色扮演:选取几组学生上台,模拟网络诈骗情景,展示如何识别并拒绝诈骗。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网络诈骗类型、识别方法及预防措施,强调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小贴士:分发网络安全知识手册,总结几个简单易记的防骗口诀或技巧。

邀请嘉宾(如有):请校园安全专家或法治副校长补充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后作业(5分钟)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是否有所提升。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2.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

2.难点:将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2.知识讲解(15分钟)

(1)介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网络购物诈骗:假冒购物网站、虚假交易等。

网络交友诈骗:以恋爱为名骗取钱财。

网络兼职诈骗:声称轻松赚钱,诱导缴纳保证金等。

网络游戏诈骗:低价售卖游戏装备、账号等。

网络中奖诈骗:通知中奖,要求缴纳手续费等。

(2)讲解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选择正规平台。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老师或警方联系。

3.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几个具体的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受害者的`错误做法,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诈骗的认识。

4.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哪些网络诈骗手段?

(2)如何向身边的人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总结归纳(5分钟)

(1)总结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

(2)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使用网络时要保持警惕,远离网络诈骗。

6.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并制作一份防范网络诈骗的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网络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实际案例,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在面对网络诈骗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1.重点:掌握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警惕,避免网络诈骗。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呢?或者听说过哪些网络诈骗的案例呢?

引出主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诈骗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财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召开一次防网络诈骗主题班会,一起学习如何防范网络诈骗。

介绍网络诈骗的定义和特点。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特点:手段多样、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涉案范围广。

讲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网络购物诈骗:以低价商品吸引消费者,收到货款后不发货或发送假冒伪劣商品。

网络交友诈骗:通过社交平台结识受害人,以恋爱、交友为名骗取钱财。

网络兼职诈骗: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诱骗受害人缴纳保证金、培训费等费用。

网络贷款诈骗:以低息、无抵押等条件吸引受害人申请贷款,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

网络游戏诈骗:以出售游戏装备、账号为名,骗取受害人钱财。

网络钓鱼诈骗:通过发送虚假链接、邮件等方式,诱骗受害人输入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从而盗取钱财。

分析网络诈骗的危害。

财产损失:网络诈骗会导致受害人的钱财被骗,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经济上的困难。

心理伤害:被骗后,受害人可能会感到自责、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社会影响:网络诈骗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示一些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如“网络购物退款诈骗”“网络交友杀猪盘诈骗”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在面对网络诈骗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

4.防范方法(10分钟)

提出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和建议。

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承诺。

谨慎选择网络购物平台和商家,注意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评价。

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不随意泄露给他人。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或公安机关求助。

播放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防范方法。

5.总结(2分钟)

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防范网络诈骗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网络诈骗。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网络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案例分析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防范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THE END
1.风险提示多地频发网络交友诈骗案这些套路要提防!不少受害者质疑:为何诈骗分子能精准掌握自己在婚恋网站的信息?媒体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婚恋网站和App要求用户实名认证,但实名认证账号可随意买卖。网友通过QQ联系上一名卖家,表示要购买一家知名婚恋交友网站实名认证账号。支付费用后,仅需告知自己对年龄及婚姻状况的要求,对方随即发来相应账号及密码。登录后显示该账号已实名http://credit.wuzhi.gov.cn/news/content/1559343482686
2.从35件“婚恋诈骗”案件中,揭秘常见作案手法南方plus婚恋诈骗作为一种传统的诈骗手法,以经营情感为基础、获取钱财为目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被害人往往会遭受情感创伤与财产损失“双重”打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信息化技术推动了各类线上线下交友平台、APP的蓬勃发展,婚恋诈骗也随之出现了团伙性专业作案、被害人受害渠道更为集中、涉案数额增大等新型特点。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3/07/c7430195.html
3.沪警方通报打击防范网络交友类电信网络诈骗情况根据上海警方数据,交友类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比例位列各类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类型的第六位,不过近期此类案件的案值正呈现上升趋势,今天,上海警方通报了此类案件的案发特点和防范提示。 一、常见诈骗手法 1.社交聊天软件交友诈骗 犯罪嫌疑人伪装成未婚靓丽女性或帅气男性通过社交聊天软件添加被害人(社交软件中使用“搜索附近的人https://www.kankanews.com/a/2019-05-22/0038860204.shtml
4.电信诈骗的发展与成因(通用7篇)随着时间的变迁,作案手法不断翻版。 (二)集团化管理,组织严密 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几乎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团伙作案,内部呈现出典型的集团化、职业化特征。该类犯罪中,主要团伙组织成员均在境外,主要分散于泰国、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犯罪集团内部组织严密,采取企业化运作,分工精细、明确,成员之间各司其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6lv64p1.html
5.反电诈攻略丨婚恋交友类诈骗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提高“反诈防诈”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婚恋交友类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电诈类型之一,这类电信诈骗的易受骗群体和作案手法有哪些?如何防范?点击视频,为您解答!记者:马莎新华社https://m.voc.com.cn/rmt/article/7331291.html
6.防诈骗活动教案9篇(全文)(二)、电信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法 1.电话类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领导”、熟人电话诈骗,破财消灾诈骗,补贴退税类诈骗,机票诈骗,冒充军人、武警订购物资诈骗。 2.短信类诈骗:中奖短信诈骗,低息贷款诈骗,引诱汇款诈骗,发送携带木马链接的内容短信诈骗。 3.网络类诈骗:利用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r2hxdnb.html
7.武汉警方侦破一起婚恋交友平台诈骗案——中国青年网武汉警方侦破一起婚恋交友平台诈骗案 □ 本报记者 刘志月 □ 本报通讯员 胡金力 初中生5天骗了博士生4.5万元。 用什么手法骗的? 假扮“离异少妇”,利用婚恋平台交友。 近日,武汉铁路公安处对外公布:经过近1个月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利用某婚恋平台交友实施诈骗的案件。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708/t20170811_10487949.htm
8.反诈题库合计100道(解析版最新)反诈知识题库100道判断题76.今年以来,以单位职工企业白领为主要作案对象的电信诈骗案件类型依次为? A.网络交友诈骗、游戏装备诈骗、冒充老板骗会计类诈骗。 B.刷单类诈骗、网.上贷款类诈骗、冒充网店客服类诈骗。 C.网络博彩诈骗、重金求子诈骗、PS裸照诈骗。 D.冒充公检法诈骗、电话冒充熟人诈骗、短信中奖类诈骗。 https://blog.csdn.net/wuyanne/article/details/12198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