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换脸交友……小心AI利用你的感情骗钱

人来人往的闹市,喧嚣的游乐园,静谧的湖畔林间,三位身处不同场景的女性,都拿着手机等待着与自己的ai伴侣见面。在电影《我的ai恋人》中,身处逐渐虚拟化的世界,人们面对爱与被爱的选项时,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先不论虚拟恋人与真实人物主体之间的情感关系能有多美妙,在主打陌生人交友的app上,“情感骗子”已经跃跃欲试了。虽然“杀猪盘”之类的诈骗已不罕见,但交友软件上的ai作弊工具越来越多,若有心用于诈骗,将带来很大隐患。

“ai虚拟人物说他喜欢我”

早于chatgpt火起来的ai绘图应用能让人们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得到一幅不错的画作。如今,这类模型已经进化到可以生成类似真人照片的程度。

据媒体此前报道,网传一则“苏州金鸡湖有游艇女仆party”的消息,网传宣传海报显示,参加活动的收费是3000元一位,并配有一张性感女仆照片。报道中称,这场所谓的“女仆party”可能是全国第一起ai绘图诈骗。活动给出的女仆照片全是ai模仿真人照片的绘图,部分女仆照片手指部分存在异常。由于手指部分的绘画算法比较复杂,部分ai模型在绘画时经常出现问题,符合ai绘画的特征。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ai和艺术副教授ameliawinger-bearskin曾在社交媒体公开解释,ai基于从互联网上收集的数十亿张图像进行训练,它并不能真正理解“手”是什么,至少不理解解剖学意义上手和人体的关联。

但不会画手的ai已经足以叫用户害怕了,还有一些交友软件和社交平台开始推出“ai恋人”“ai美女”等虚拟角色,这些虚拟角色拥有与真实人类相似的思维和情感,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ai人工智慧绘图”让人真假难分,那么如果想要与虚拟人物进行互动和交往,就更需要用户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惕被骗了。

“如果不听ai苟蛋发语音,我真的怀疑他是个真人。”某交友软件用户李萌(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无意间发现了交友软件中推出的虚拟恋人“ai苟蛋”,尝试跟它进行对话后感到十分有趣。“虽然聊多了以后会有种都在说废话的感觉,但它每次都会秒回,我要是无聊的时候都会跟他聊很久。”

ai换脸分分钟薅走你的钱

除了打造一张全新的脸,为了获取你的信任,ai还能够伪造一张你的亲朋好友甚至同事的脸,再配合日渐进步的ai语音技术,让不法分子可以随意模仿出不同声线,骗取大众特别是老年人的信任,进而冒认其亲人来诈财。

据新华视点此前报道,2022年2月,有位陈先生到浙江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仙岩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好友”诈骗了近5万元。经警方核实,诈骗分子利用陈先生好友“阿诚”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截取其面部视频画面后再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制造陈先生与“好友”视频聊天的假象骗取其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温州公安曾发布消息,2021年拱宸桥派出所接到报警,受害人小陈称他在与女网友视频聊天后被对方敲诈勒索。经警方调查,对方利用ai换脸技术,将小陈视频中的面部合成到不雅视频中,借此对其实施勒索。

2020年,上海某公司高管因对方使用ai换脸与人工生成的语音技术制作公司领导的面孔,并要该高管转账,致使该高管被诈骗150万元。

据外媒报道,2021年在美国加州,一女子在对方使用ai换脸技术伪造了一段家人需要打款的视频后,被骗取了7万多美元。

玩转chatgpt的发烧友,也发现了产生“钓鱼邮件”诈骗的办法。虽然openai设置了道德性的防火墙,要求chatgpt生产钓鱼邮件会遭到拒绝,但是如果设置一种虚构的语境,chatgpt同样会给出相应的回答。

“ai时代”的诈骗应如何监管?

因为aigc内容火爆,会有一些面对ai换脸或者其他ai技术诈骗的问题出现,若用户投入感情并充值了大量费用,平台方是否构成诈骗?如果有人通过ai技术换脸诈骗成功,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

“在网络社交领域,陪聊、陪玩、交友等不同形态的服务同时存在,因此,用户为之充值的费用,得看是以什么名义。”北京荣罡律师事务所律师朱佩为指出,如果跟ai谈恋爱而付费,被客户误以为是真人,属于诈骗行为,但如果用户明知对方是ai还充值,则不构成诈骗行为。

然而,从监管层面来看,即使已有先前的违法案例,但此类软件广泛存在,监管难度在于涉及的法律关系相对复杂,行政监管无权直接干预。“用户利用ai换脸技术伪装,导致被伪装人的肖像权等权利被侵犯,或导致其他人的感情和财产大量受损时,平台在未尽到合理审核义务、未有效规制该类行为发生的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帮助侵权,甚至直接侵权法律责任。然而,除非平台故意为之或协助诈骗人进行诈骗行为,否则很难认定平台构成诈骗罪。”刘青告诉记者。

刘青表示,如果有人通过ai技术换脸故意实施诈骗行为,导致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对财产作出了错误处分的,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触犯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将面临无期徒刑的严重刑罚。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就已经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了。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在2021年9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出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彭诚信曾指出:“数字社会中伦理之治的根本还在于人,企业伦理、科技的可信向善,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可信向善,因此需要完善法律监管、厘清法律基本责任,确立人们的行为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人”在科技伦理治理中的作用,在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中要求,从事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的机构,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

THE END
1.风险提示多地频发网络交友诈骗案这些套路要提防!网络交友被“下套” 平均损失数十万元 今年4月,武汉市民王女士通过探探App认识了一名自称是某大型央企高管的男士。 “对方主动跟我聊天,慢慢熟悉起来。”王女士说,男方每天嘘寒问暖,表现得热情体贴,给她留下很好的印象。网聊了10多天后,男方给她打了一次电话,更增加了她的信任。 http://credit.wuzhi.gov.cn/news/content/1559343482686
2.当真爱遇上“假”意→甜蜜还是陷阱?重拳连心桥电信网络诈骗范某因涉嫌诈骗罪 已被长宁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 网络交友需谨慎,切勿轻信他人的借款需求,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值班编辑:张腾、黄博涛 通讯员:朱文龙 架起警民“连心桥”——第一个警民联系箱诞生的故事 上海警方持续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男子酒后“去而复返”,却做出这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GPKOJ05341J45.html
3.沪警方通报打击防范网络交友类电信网络诈骗情况谢某的行为性质是极为恶劣的,但公安部门也想提醒各位适龄男女青年:网络是虚拟的,交友需谨慎,切莫盲目相信结婚谎言,导致遭受财产损失。 【案例二】 50岁女子婚恋网交友,遭电信诈骗 一些婚恋网站看上去很美,“会员”俊男靓女头像满天飞。然而,令人警惕的是,鲜花背后极有可能藏着坑人“陷阱”。刘女士(化名)今年50岁,https://www.kankanews.com/a/2019-05-22/0038860204.shtml
4.诚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①诚信立身诚信立学3.网络电信诈骗: (1)冒充淘宝客服诈骗;(2)冒充快递员诈骗 4.网聊交友:裸聊害人 21历史普本班 首先,主持人解释了诚信的含义:“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言而https://szzx.jssnu.edu.cn/2022/0617/c1771a43591/page.htm
5.在交友软件上聊天交友,充了8万多聊到现在没有见过面算诈骗吗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对象,就想着去交友APP上面寻找另一半,为什么会造成中国的单身男女比例越来越高,因为现在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很难接触到异性,于是就想借助网络找到另一半,可当接触到一款交友软件后,套路满满,聊天要充值打赏,要电话要充值打赏,视频要打赏,一整套下来没有几万也要大几千,当你不充https://lawyers.66law.cn/s291128d93364d_i1267955.aspx
6.电信网络诈骗十大案例【典型案例十】2023年2月,江苏镇江男子王某通过手机游戏交易APP出售自己手游账号时,收到一诈骗分子冒充的“买家”添加好友,双方私聊后商定以830元交易该账号。随后,诈骗分子发送一张含有二维码的虚假交易截图,谎称已经下单成功,让王某扫码联系官方客服确认。王某扫码进入虚假平台后,被所谓客服以缴纳交易保证金的方式诈骗60https://www.meipian.cn/5709mgph
7.爱聊交友软件欺骗消费者,要求退款,道歉,APP下架。黑猫投诉爱聊交友软件欺骗消费者,要求退款,道歉,APP下架。 距离商家最新回复已经30个自然日,期间用户未做进一步操作,系统已自动变更为“已完成”状态。如对企业处理结果有异议,可重新发起投诉。 商 爱聊APP回复03-21 09:08:19 我司回复: 1)爱聊是正规的交友平台,一款公开透明的交友软件。平台有免费服务,也有收费服务https://jiangsu.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58079431/
8.“支教女老师”现形记:实为男子同时与上百人聊天永康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微信网络交友诈骗案,抓获嫌疑人58人。永康公安提供 中新网金华4月2日电(记者 奚金燕 通讯员 吴丽丹)取个文艺小清新的网名,换上美女头像,男子摇身一变就成了“支教女老师”,在网络上以各种名义向陌生人索要“善心款”……这样的套路,并不陌生,但依然有很多人“中招”。 https://news.cctv.com/2019/04/02/ARTIlG8aDdBrtoIUibnHP2ET190402.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41
9.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典型案例 警惕微信交友诈骗 有人被骗20多万元 今年2月10日,李先生向泉州警方报案称,自己被微信上认识的“女朋友”骗走了25万元。 30岁的李先生居住在泉州市区。今年1月13日,自己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添加了一个微信名叫“小青”的好友。小青的头像年轻漂亮,又很健谈,称虽然很多人追她,但因为家庭原因,她始终在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