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120名女社工在职场和生活中的真实诉求,请相关领导重视!

2、工资低、福利少,由于社会都认为女性最终会回归家庭,升迁机会较男性少。

4、女性社工和男性社工一样,不过是普通万千行业里的一份工作,不管男女,工作出色就值得被褒奖。

5、希望能够给予女性更多的帮助和肯定,在业务上能够开展更多的培训提高女性的专业能力。

6、缺乏稳定性,收入水平较难支持外来、已婚、有娃女社工在较为发达城市立足。在特殊领域工作,如社区矫正、禁毒方面,女性社工面临的挑战会比男性社工大。服务对象会觉得女性社工好应付,不把她们放在心上,也存在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

7、多注重个人能力与薪酬的提升,让社工们更有归属感,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8、孕期女性升职有很大影响。

9、我觉得可以从女性的视角,根据女性的共性和特点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女性某些弱点和不足,但是同时也可以引导女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10、希望机构可以更深入帮助我们解决职场上遇到的问题。

11、大龄单身收入低的女性社工看不到未来。

12、重活迫使我们个个是女汉子;工资单总是看不懂;评估奖励金分配到手的太少。

13、离职就是两条原因,钱没给够,心里委屈了。再大力推广待遇不跟上什么都是白搭,社工即使满腔热情愿意吃苦毕竟是个人要过日子的呀,没有烟火气息的人也做不好社工。社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曲折的不是一点点。

14、无关性别的题外话,虽然知道说了也没用,但想吐槽一下,很多女性社工都憔悴了,不知道是行业的问题,还是社会压力的问题,反正社工就是夹在用人单位与机构中间,像没娘的孩子,畸形的发展,让很多社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用人单位每个人都可以点社工干活,没有地位谈何专业性发展?留住社工人才?

16、觉得未婚的女社工更容易将经历放在工作上,已婚的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女社工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没有男社工强,在服务中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18、女性在职场走访过程中,人身安全无法保障,繁琐行政性事务多,应付上级任务无法专心做专业服务。

19、很多女同事社工热爱这份工作,但是精力投入较大,很多人都已经累垮了,回家都没力气说话,而且目前社工不容易,依附政府而活,上要讨好政府又要讨好自己的上级,因为自己的上级都政府带着走。做社工的瘦子更瘦,胖子也瘦,月经不调,这是我常常听到的关于女性社工的牢骚。薪水又低,目前许多机构都给实实在在的培训少,自我提升少,价值感虽高,但是真的是在一点点的燃烧自己,直至被新人代替。因为总有各种文书工作,各种汇报,各种关于新颖的策划,脑袋也会爆炸的。什么三社联动啦,社工总有感觉自己是社区买来服务他们完成不完的脚脚,他们感觉你不行啦,你就得卷铺盖走人,心累啊。

20、可以多举办实务提升课程意外的课堂。

21、女性社工在开展的服务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应在这方面开展相应的培训,利于女性社工保护自己。

22、作为禁毒女社工,服务对象又以男性居多,工作中有时会有不便之处,需要男同事或志愿者帮助。

23、就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女性在职场上有自己的优势,但迫于生活的约束,女性往往会受家庭、孩子等捆绑,不得不减轻自己在工作层面的参与与规划比例。

24、女性在生育其间在工作很容易遇到不便,因为工作时需要外出搞活动、探访之类。

25、女性社工群体提升自助互助意识。

26、女性社工存在的危险更高,特别是家访时。

27、女性疲于奔命,对于已婚的群体更是,既要照顾家庭,也要承受高负荷的工作强度,而且薪酬也很低,生活压力太大,晋升前景不明朗,导致有能力的社工难以坚守,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29、多举办女性成长支持活动,管理能力培训。

30、在社工行业中女性数量还是占了多数,也出现了非常多优秀的女性,希望给女社工们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31、对女社工去见个案时,要两人以上同行才行。脸皮要厚。要很受得了气。耐得了工资低,不在生活上花费多的钱,专卖店的衣服护肤品不敢买。

32、外来社工资源流失和争取生育造成的离职现象比较严重。

33、社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弱势群体和很多无能为力的个案,女性较感性,很容易被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

34、社工工作外出多,女性身体情况变化大,还是鼓励男社工多些,照顾点女社工^_^

35、女社工做活动扛物资,实在有种说不出的心酸。

36、社工经常需要干苦力活,对于女性社工来说很累。面对部分特殊的服务对象,社工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是必须的,但会回到生活中,需要培养已经的兴趣爱好,给生活创造乐趣,不要被平时的工作给捆绑,掉入“工资低,没办法过品质生活”的思维陷进里边。

37、社工现在几乎演变成写工了,文书工作很多。

38、希望可以提高对女社工的关心,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和晋升平台。

39、同样的职位,对于女性的要求会比男性更加严苛。

40、服务对象对年轻一点的女性社工不容易信任。

41、社工行业越来越缺乏专业节操、底线,缺乏人情味,因为是由政府扶持发展起来,而非至下而上因社会问题、需求发展起来的,根就不正,导致许多机构为了生存、发展而逐渐偏离了社工行业正常的轨迹,畸形发展。

42、行业个人成长、晋升体系不够合理、完善,专业道路十分狭窄、狭隘、单一,十分限制目前社工人的成长方向,如果要跟随机构的步伐就可能放弃个人的兴趣、专长,坚持个人的兴趣又可能跟机构步伐不一致,有冲突。

43、在社工职场上学习的一些技能方法可以用于生活中,调剂家庭生活。但社工压力较大收入较低,对女性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

44、关于生育二胎,经常会受道不公正待遇,特别是在求职的时候。

45、社工这一行业需要男女比例更协调一些,各自发挥优势。

46、作为一名研究生毕业还要混在一线的社工,喜欢是一方面,更多的考虑未来的发展,北京是不错的,可是我能在这里坚持多久,我如果回到家乡所在城市会怎样,目前由于一些原因,特别想辞职,想从事一下社工以外的生活,辞职的想法有过两次,一次是自己确实需要挑战自己,这次真的是发现老板和我的目标不一致,而且感觉从服务对象那里受到的打击造成的心累跟老板带给你的心冷根本没法比。

47、我觉得女性做社工的优势在于细心,爱心,责任心。而男性做事比较理智,而且思维活跃,组织能力强。所以说在社工这个群体男女搭配是最好的!

48、女社工在政策把控方面和管理方面总体会弱一些,劳动力也弱,应该多一些社工行业的支持,因为女性实在太多了,又苦又累

49、工作压力一大,大姨妈混乱,容颜憔悴,非常不舒服。一年总有几次想辞职。

50、请在社工中的发展的男同事们,要好好保护女同事!

第二类:家庭层面

1、女性的社工情怀更浓厚;因社工总体工资水平低,而男性有养家糊口的压力,造成社工行业男女比例失调。

3、结婚,生孩子,是个大事。如果想结婚,想要孩子,就早点结婚,早点要孩子。

4、作为中国的女性,职场和家庭必须两厢兼顾,退而求一又会让中国女性陷入另一种境地,或成为驰骋职场的女汉子,或成为没有社会地位的家庭主妇,三者必选其一。

5、工作压力大,薪酬一般,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很重要。

6、若夫妻俩都是社工,是很难承担起家庭的开支的,特别是有了小孩之后,所以作为女社工的我会考虑在有孩子后转行。

8、希望持续在社工行业发展,但身为女性照顾家庭、养育孩子需承担更多的压力,难以很好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往往家人也不一定能谅解我们当社工的选择与无奈。但心中仍然坚信与坚持,愿意为对象的改变甘心情愿去用心付出,愿意为心中的理念继续坚持!相信总有那么一天:社工的社会地位被认同,社工的待遇越来越好,社会服务逐渐规范。与梦想同飞!

9、家庭事业均能兼顾是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话,就只能侧重于家庭。我对社工行业很看好,也在努力考取中级社工师。

10、已婚已育的女社工在承担家庭事务方面,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压力过大。

11、工作太忙无法兼顾家庭和孩子,建议提高薪筹待遇,和休假制度。

12、女性既要兼顾家庭也要兼顾事业,我们两者都不想放手,因为只兼顾家庭,就意味着你把自己全部都托付给家庭,但是家庭并不像职场,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但是,因为女性对孩子的责任感要强过男性,因此,我们对职业和家庭都不想放手。所以,压力很大,家庭给予的不安全感要大于职场。

13、已婚的女性社工面对低薪和育儿双重压力,她们本身扮演者社工和服务对象双重角色。

第三类:机构层面

1、有些时候感觉做社工的人不一定就有社工情怀,变脸很快,感觉缺乏了点“人情味”。

2、社工的责权不平衡,女社工缺乏劳动保护。

3、应该保障社工的基本社保养老医疗五险。

4、女性其实很认真负责,对自我要求也很高,希望上级部门,不要再给予太多工作压力。

5、社工算是指标型的工作,女性节日等享受完,指标还在那里,需要继续加班与完成。

6、机构对于育龄期、婚龄期的女性应该适当尊重该阶段的特殊性,在社工人才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下,因生理条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导致更多女性社工回归家庭、转入相对轻松的行业,造成高级人才的浪费,延长了人才积累的周期,不利于机构和项目的持续性发展。

8、增强人文关怀,如女性结婚、产子,应适度給与慰问金,增加女性特殊项目的体检。

9、女社工面临工作和家庭的时候压力较大,而且经常拖欠工资对女性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10、希望社工助理的工资高点。

11、领导对女社工的人文关怀和劳动保护不好。

13、受到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双重压迫,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募男性社工。

14、女性产假,以及辞职带孩子等情况,对于项目运转和人才培养影响还是很大的。社工机构的发展更加困难了。

15、加强女性特殊时期的关怀,提高社工薪酬待遇。

16、机构的处事方式与社工的服务开展背道而驰,社工发展有待于提升领导者的个人价值。

17、民间社工机构非常缺乏女性视角,不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从职业角度。

18、女社工产假期间只能领取基本工资,产假回来管理职位变动性大,希望早日得到改善。

19、某些机构存在男性社工每月有200元的性别津贴,作为社工应倡导公平,我认为此做法十分不合理。

20、所在城市社工机构女性三期保护较弱,甚至在特殊时期要求加班。

22、希望在孕期时的女社工能够不用加班。

23、工装多数都是马甲,丑的都不想穿。

24、社工行业男性少,女性面对更大的工作压力,而且机构也面对更多人手的短缺(休产假无法补充人手)。

26、女社工经常面临机构在意是否到适龄婚育年龄,亲身经历过在面试时,被问是否已婚已育,是否计划有二孩计划,如实回答有二孩或怀孕计划,就被告知机构有用工压力等等借口,婉拒,更有奇葩机构明文规定入职一年内不准女社工怀孕,规定家综一年只有一个生育指标,适龄社工提前申请报备,无报备意外怀孕自动离职等等歧视女社工行为,在这女汉子撑起一片天的职业里,在这个打着维护社会正义的职业里,却满大街有对女性歧视的行为和制度,实在不解。

第四类:社会层面

1、感觉在这行做着慢慢就习惯了,有些人会认为女性社工会慢慢的变得像大妈,其实不然,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下班的时候依然可以优雅生活。

2、社会工作倡导社会公正,希望能够对女性多一点包容。

3、工资的状况决定女性是否继续做社工。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真的太低了,很多同学朋友听到是这个价格都不愿意来面试,甚至都不愿意了解。他们觉得随便找一个工作都不止这个价钱。要不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转行是必然的。

4、在二三线城市社工工作不好找、薪资低、升职空间有限,职业严重缺乏认可和专业性。

6、由于社会对男女性别期望不同,社工行业更多是女性社工,但女社工拿着微薄的收入,不仅要面临较大的工作强度与压力(机构男性较少,女性有事也要承担许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也要面对成家后来自家庭的压力,工作与家庭难以两全,社工流动性就很大。而社工的社会知晓率不高,社工的工作成就感也不稳定,职业倦怠也容易发生。

7、职业给女性带来的不应该只有鲜明的职场特点,更多的是活力。如果做社工让我们失去了作为女性的风采,当然原因是诸多的,那么人才流失有情可原。有成绩才有高回报并没有错,但是社工作为一个职业,社会应给予足以让其正常生活的合理报酬。比起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社工以及众多公益事业从事者,没有任何前提要降低对报酬的要求。

第五类:婚恋交友层面

1、接触人群男性很少,很多女社工单身。

2、婚恋是个大问题,行业内女多男少,且男社工中真正优秀的也不多。

3、人际交往圈小,收入较低,不将就,交友难。

6、可以适当为单身女性提供联谊等交友活动。

7、接触圈子主要为服务对象,个人问题不好解决。

8、女社工平时生活太低调,人都是追求美好的事物的,建议平时注意保养,别把20多岁的自己搞成40岁的模样。

第六类:政策层面

1、社工在小城市职业认同较差,社会地位低,待遇低,希望提高待遇,事业单位能够开发社工岗位,留住社工。

2、希望提高待遇和编制问题,社工也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做的事情比街道办事处的还要多,却没有个名分,工资待遇是他们正式工的五分之一。

3、政府提高购买力度,增加员工薪资福利,项目款中包含管理人员岗位购买。

5、希望根据物价水平调整薪资,并且能够按时发放工资。

6、社会性别角色对社工行业的影响同样存在。相同情况下,女性要和男性一样在职场打拼,同时也要承担传统女性的职责。

7、女性生育保障、休假将影响女性工作,需要有更多假期给予保证。在特殊期间不能只按照基础工资发放,要考虑的哺乳期的花费,适当调整工资收入。

8、对于女社工的生育压力,服务购买时很少考量,希望能够重视这一块,保障女社工生育期间的权益。

9、社工工作的不稳定性,一个项目或者岗位的重新招标就会导致社工容易丢失工作或者工龄没有了福利待遇跟刚从业的社工一样。因为二胎政策导致可能有的机构会在招女性方面比较有顾忌。

10、工会完全不关心社工,更没有特别关心女性社工,只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公务员层次。社工没有享受到该有的福利待遇。

11、稳定性不如男性,一但结婚生子,女性因为居住问题就可能面临为了家庭要放弃自己的工作这一问题。期待社工行业以后也能够为员工申请到公租房、廉租房或单位用房等,以解决社工居住问题。

12、二胎政策出台之后,女性在职场的压力更大,有些甚至受到用人单位直接的拒绝:“我们不要怀孕的女社工”,说这句话的人本身正怀着二胎。同时机构需要承担的压力也很大,如一个服务组五名社工,有三名先后二胎,如何保证服务正常开展同时又保护社工应有权益,还得协调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13、希望有专门保障女性社工的制度。

14、社工购买的社保和公积金是最低待遇线,呼吁需要提高社工的待遇,把社工人才留住才是道理。

THE END
1.在线婚恋遇天花板,人工智能成突破口?刘旷v的技术博客在人口流动方面,《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末,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人口的剧烈流动打破了单身男友原有的社会关系,致使单身人群丧失了已培植好的婚恋土壤,导致婚恋机会丧失。 受限于男女比例和人口流动,未婚或“被迫”终生不婚,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状,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为婚恋交友市场提供了巨https://blog.51cto.com/u_14869228/3522763
2.权威报告发布:90后被电信诈骗概率最高!男性是女性两倍被害人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分别为 63%、37%,男性被害人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在十大诈骗类型中,除返利诈骗、兼职诈骗和免费送诈骗外,其余色情诈骗、交友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交易诈骗、盗号诈骗、低价利诱诈骗、仿冒诈骗等诈骗类型中男性被害人均占比过半。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8/08/c2501981.html?group_id=1
3.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婚恋网站:网上相亲有点难 婚恋网站以其便捷、经济等优势,犹如从天而降的绿色通道,在一些未婚年轻人中颇受青睐。通过互联网认识自己的另一半已经成为现在中国人婚恋交友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全文>> |2015-02-06 14:12:53 婚恋网站成骗财骗色沃土 实名制下诈骗为何仍发生 https://www.cac.gov.cn/ztzl/xzt/35/zt/index.htm
4.这就是爱婚恋网交友活动 为促进会员更好的发展,“这就是爱‘草根婚恋网“会根据会员的兴趣爱好和天气环境等,定期推出官方组织的户外聚会交友活动,会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自愿报名参加。每期活动都有量身订做的新鲜好玩又友好的休闲内容和互动环节,如八分钟约会,万人墙等。活动管理员还会对参与者的男女比例进行合适的控制,让参与者在https://baike.sogou.com/v52666017.htm
5.2024婚恋行业在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与变革的新阶段。线上婚恋交友平台的持续壮大与细分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共同构成了当前行业市场格局的主要特征。未来,随着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化与个性化,婚恋行业将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盈利增长点,以更加全面、专业、贴心的服务,满足广大单身男女的情感与生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26/8032016115006130.shtm
6.2024未来,随着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化与个性化,婚恋行业将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盈利增长点,以更加全面、专业、贴心的服务,满足广大单身男女的情感与生活需求。二、互联网婚恋行业发展历程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作为数字时代情感联结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大阶段:萌芽期、成长期与成熟期,每一阶段均伴随着技术革新、市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5972352.html
7.通过抓包的方式分析一个恋爱交友类app数据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png 手机比例: 手机比例.png 付费情况: 占比还挺好的,将近50%的人付费 男生付费用户比女生多一半,女生都很节俭啊,很好 付费情况.png 学历情况: 本科人数最多,大专第二 硕士跟高中学历紧跟其后 像我这种小学生不多 学历情况.png https://www.jianshu.com/p/1c6625ea9643
8.七夕婚恋交友活动应者热烈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斌)由本报发起的七夕大型婚恋交友活动自启动以来,不到一周时间,已收到170多人报名,且男女比例相当。 为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让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深入人心,本报联合市妇联、山西鼎鑫集团开展此次活动。从目前的报名情况看,男士与女士的比例相当,25岁至35岁http://www.sxycrb.com/m/content_34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