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设计主导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传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DesignThinking”(设计思维)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提升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DesignThinking;创新创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跨学科
据统计,在硅谷大约有1/4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拥有设计背景;另一方面,大企业模式的竞争力呈弱化趋势,在现代技术(主要是3D打印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下,线上设计师直接与用户对接的D2U(DesignertoUser)商业模式,将省去大量中间环节及中间成本,发展潜力无限。设计、技术与商业高度交叉与融合已成为未来商业奇迹诞生的核心所在,“DESIGN”正在向“DE$IGN”转变。传统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胜任,特别是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DesignThinking榭缪Э扑创人才培养提供方法
以科技领域为首的诸多行业对设计师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传统思维模式向新思维迅速转变。本文尝试运用DesignThinking(设计思维)的方法作指导,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专注于“设计思维x商业理念x执行能力”方向研究与实践,以期为提升设计专业跨学科双创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设计思维”被很多高校运用于教学实践,且成效卓著。以2005年成立的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D.school)为例,该校自成立之日起即导入设计思维的理念,使斯坦福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巨大优势,获得外界一致认可,并争相效仿,D.school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DesignThinking”意识、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培养学生探寻贴近任何一个生产实践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这恰恰体现了D.school创建的初衷。在此基础上,“设计思维”在西方被广为传播和发展,不同的院校和机构有自己的定义,例如IBM,UKDesignCouncil(英国设计协会)都有不同的版本。北欧也有很多基于服务设计所产生的ServiceDesignThinking理论。
二、“DesignThinking”的基本模型
三、“DesignThinking”方法论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与研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于2015年起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积极响应,艺术与传媒学院结合本专业特点,组建了由不同专业背景、无创业经验的同学构成的演界移动娱乐平台项目团队,以校内赛创意组第一的佳绩,代表学校晋级北京市复赛阶段比赛。同时,项目受到新奥特技术团队和黑马会投资人的青睐与肯定,目前进入到执行层面的技术开发阶段。
1.“DesignThinking”指导创新创业思维构建。汇总比赛要求和专长,团队通过调研确定以数字娱乐为方向,尝试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娱乐新模式――“演界”移动娱乐平台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导入设计思维,尝试创新创业思维的初步构建。传统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基于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与传播的思维训练,以发散式创意思维为主,当设计不再单一的以生产、市场为导向,而是以用户为导向时,设计的核心价值由提品、开拓市场转为提供服务与体验,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思维与解决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思维的核心价值所在。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与智能时代叠加的当下,设计主导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DesignThinking”对设计专业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指导。笔者借助“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将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建设与评价等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提升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水平积累经验,以期为我国的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夏军:没有投资的时候你是在做项目
夏军,90后创客,爱狗团创始人。此前,他曾是一家估值过五千万元的公司创始人兼CEO,但后来由于投资人的撤资,他一切又得重新开始。对于有如从天堂到地狱般的经历,夏军可谓是感触颇深。大起大落之间,他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要想清楚是做产品还是做功能
我一直提倡一句话:没有投资的时候,你是在做项目,有了投资,你才叫创业。创业不是做个APP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各种精彩到你没法想象的坑。
怎么来搭建一个团队
创业初期,团队可能只有三四个人。我们有五个人,分别负责运营、市场、技术、产品、杂事。当你的产品即将上线时,就需要大量招聘优质人员,来补充团队的短板。如果招人不慎,很容易出现大规模人员变动。那么究竟如何招人呢?先看价值观、兴趣爱好;再看能力;然后看性格;薪资不用谈,不是要多少给多少,是值多少给多少。怎么看值不值?参考前面几点。
如果你的产品经理病了怎么办
创业不是开玩笑,等待你的永远是未知的困难。创业第二个月,我真正迎来了第一个坑,两个噩耗:一个是人事负责人的母亲病重;另一个是我的合伙人之一产品负责人的妈妈生病。前者离开了团队,后者半兼职。
这时候,就意味着我要负责:人事、行政、运营、产品、对外、还有管理。那两个星期如魔鬼般的生活,每天近乎不睡觉。那么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发生呢?
1、把自己整牛逼了,遇到紧急情况,缺人了可以顶。
2、重要的事情不要交给一个人。如果有一个全职的,配一个实习生,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并且可以预防不时之需。
团队人员一起离职怎么办
在近7月份的时候,由于两个合伙人离职,外加团队管理问题,从运营到设计再到技术,接二连三离职,我几乎丧失了花了三个月建立起来的整个团队,一度崩溃。有两天近乎放弃了爱狗团,一直在思考:我哪里做错了?是管理错了?招聘错了?还是待遇错了?我总结为:招聘不慎、管理不当。
关于管理,引用一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和很差劲的人做斗争当成了所谓的管理,你应该费劲去找到优秀的人共事,而不是费劲去管理一帮差劲的人。
罗勇林:失败主要在于产品价值低
罗勇林,1994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他自认为是一位“骨子里的创业者”,也曾经疯狂浮躁过,期待能像余佳文他们一样,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而今,他从失败中清醒,沉下心来,以一名产品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希望借此重新开始。
聘爱失败原因
聘爱,是一款垂直于90后的婚恋APP,曾经拿过10万元的种子投资。产品上线后做到了4万用户量,安卓,IOS,Web都上线了,被各大媒体多次报道。看起来,这个项目发展得还不错。
但互联网创业不是做一个APP就可以成功的事,聘爱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没落的命运。其失败主要在于产品价值低,很难吸引投资人兴趣;同时在功能、体验上还有所欠缺,并非令人满意;最主要还是因为没找到最佳的盈利模式。
与投资人沟通技巧
2、一定要虚心,被质疑可以跟他们适当辩论但不宜过强反驳,因为他们是好心指导你。要学会感激,不管对与错一定要挑到干货去吸收和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以及项目存在的问题。
3、第一次沟通首先要介绍下自己是谁,做什么事,目前做到什么程度了,不要太罗嗦,一定要让你的项目能够一句话就解释清楚。
4、项目计划书一定要简单,最好是10页左右的PPT,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你的项目描述清楚。每天投资人都要看上百个策划书,一个项目太长了投资人根本不会仔细看的。
管理经验之谈
1、相信直觉,找合伙人还是招成员如果第一感觉不好的话果断放弃,因为最后结果往往是一样的。
2、创始人要一直努力跑在前,你要拥有团队其他人都不具备的能力和资源,这样才能hold住他们。这跟谈恋爱一个道理,自己不争气女友跟别人跑了,不要怪对方,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3、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给成员足够的自由以及权利,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创始人累成狗,成员却很轻松,这样的团队不是优秀的,要学会放权。
4、招人的时候对应聘的人给予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对方知道到在你们公司会得到什么,最好是什么结果,最差是什么结果,未来是怎样规划的,让对方觉得这家公司靠谱,总会替我着想,这样做肯定亏不了。
5、不要总是讲公司利益第一,如果你能做到他们的利益与公司利益都重要,那么效果会更好。
李宗琨:我的错误是过分追求名利
价值观扭曲
创业,有的人是为了兴趣;有的人是为了梦想;还有的人是为了改变世界;大部分人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简单说就是赚钱。我属于最后一种,为了名利。其实最后一种并不能说不对,我的错误是过分追求名利。
在上一家公司,我工资条上的数字变化,可以写一部励志都市剧了。可我还是不满足,不管这个数字增长到多少。另一方面,团队的项目在业内渐渐有了名气之后,我们老大的知名度也随之高了起来。作为幕后工作者,我不免开始羡慕嫉妒恨,这也是我决定创业的原因。现在看来,价值观的扭曲导致自己对名利的过分追求,产生了创业决定,实际上并不理智。
创业时机不成熟
按我当时的情况,只有一点积蓄,只能支撑进场费,融资无望。我知道创业时机不成熟,按理来说,应该终止。但由于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导致自己做出了非理性的决定,也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伏笔。
无融资能力
我所说的融资,不是单指找投资人融资,也包括其他任何可以得到的资金。比如,你有个土豪亲戚或者富二代朋友,可以说服他们投钱进来。再或者,众筹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欠缺融资能力,即使身边也有一些资源,但我在这方面做的努力少之又少,对股权和融资方面的操作也无经验。所以自始至终,公司运营的资金都是自己存的那点家底,杯水车薪。
团队建设不足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团队最多的时候是七个人,其中一个是技术合伙人,其他都是运营。推广和产品两方面,没有擅长做的人,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因而也导致我们的产品最后做的很垃圾,推广也毫无建树。
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对运营擅长,所以重兵放在运营。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资金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无力去招募人才来补这个空缺。
总之,这次创业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识到金钱、物质、名利这些东西无法维持恒久的幸福感,只有精神上的充实才可以。除此之外,我对创业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创业不是一定要自己当老大带领一帮兄弟打天下。加入牛逼的团队,做牛逼的事情一样是创业,能不能当老大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吴幽:很多细节想不细致
作为一个没完成学业就去创业、野路子杀入垂直电商的90后创业者,吴幽很怕别人说他不靠谱,尤其是在他创办的食品B2C品牌好吃乐失败之后。事实上,吴幽自上大学开始,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做服装生意,并且还赚了不少钱。他开始接触电商,是在卖掉服装公司之后。
走上食品电商之路
当时,徐州一个做纸类生意的商人李天找到了他,希望做休闲食品的电子商务。本来就对电商颇感兴趣的吴幽很快被说服了。当时徐州悄然兴起了一股休闲食品风,“线下发展都这么迅速,线上发展的速度会更快。”这是他当初的想法。
于是吴幽投入之前积累的十几万元,李天承诺总共投资超过200万元,双方在共同朋友的见证下简单约定,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开始做食品电商。
运营问题凸显
其次是原创品牌的供应链要求太高。当时给“好吃乐”的供货商,最大的工厂规模有3000多人,最小的就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供应链的标准很难统一。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与投资人矛盾分歧
在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分歧。在吴幽看来,“好吃乐”运营初期还是不错的,比如客单价能够达到150元,高于同行的90-120元;顾客对于食品的评价很好,退货率几乎等于零。他希望能够以品牌为主,进驻多个电商平台分销,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市场、技术等费用和中间环节。
尽管吴幽多次向李天提出上述理念,但李天一直不同意。200万元最终也在网站上线10个月后烧完,此时累计的销售额差不多也是200万元。吴幽认为用垂直B2C的思路再做下去实在没有什么前途,于是提出来停止网站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