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样子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人。我喜欢写女性题材散文,真想听听她有趣的情感经历和情感故事。原来这女人还很年轻,刚刚情窦初开不久,已经有了一次很失败的情感经历,失败就是失败在看错男人,把自己的情感牺牲给一个无道德的男人。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被那些甜言蜜语所迷惑。她自己不理解为什么在这不值得爱的男人变得零智商。
她说向我请教,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糊涂。我告诉她自己不是和她一个年龄段的人,对青春的思维底线不太清楚。她不相信,说我对女性思维表达的思想很精辟。怎么说呢,这样我就骗她一回吧。我信口开河起来,说学过一点易经,能看懂一点面相。她信以为真,于是就随即打开视频,她美丽的面容顿时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还真是一位很秀气的姑娘。
于是我从她脸型、眼眉、明眸、嘴角的笑靥谈起,胡扯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她听得很入神。我告诉她大脑里有一条思维神经线没有舒展,被眼角和眉梢的爱情基因阻隔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对爱情的特殊欲望,产生一种很特殊的情感饥渴。这样就很容易被谎言蛊惑,从而又跟着出现一种不顾一切的强烈情感反映。于是你那情海之中也就会立即变得零智商。也许说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竟然夸我,老师是标准的情感学研究专家,说的话千真万确。(:)
我说你现在好了,能够把网名起为“零智商的女人”,说明你的爱情智商已经恢复,你是在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再重复这个“零智商”的故事,要慎重自己的爱情选择,不要把爱情看成是单纯的感情,不要随便地将情感再倾注性的投入和付出,在爱情面前要把自己培养成“高智商的达观女人”,你爱情的天空依然辽阔无垠,广袤深邃,风雨过后依然彩虹绚丽多彩,风雨过后情感之苍松翠柏也将更挺拔丰满,因为你成熟了,成熟的女人会更有魅力,也会更美丽。
――“倾诉热线”接听手记(二)
“我爱我的婚姻,可是我也爱外面的激情。我可以同时拥有这两样吗?”
有人说这是一个情感荒芜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情感泛滥的年代。有关情感与婚姻的各种观念――传统的、时尚的、克己的、任性的――一切都在重组。昨日的“是”成了今日的“非”,而今日的“非”也许又是明日的“是”。作为一本婚恋杂志的编辑,我们也在困惑:当现实生活中遭遇激情的时候,你怎么办?是追求还是固守?是选择还是放弃或者超越?
“我丈夫很爱我,但是因为他其貌不扬,我就是对他没感觉。去年我们科新调来的科长,很优秀也很有魄力,我几乎是对他一见钟情――那种激动的感觉我从19岁起就没有再经历了。但是我并不想离开我丈夫。可是我真的没法控制我自己,上班也好,在家也好,我整个心里想的都是我们科长。我并不想和科长发生什么关系,我只想知道,我能不能在保持婚姻的同时和科长进行精神恋爱?”
这是上海浦东一位孙小姐的疑问。还有一位安徽淮南的王小姐,同样是29岁,和同事发生了婚外情,“我知道他对我更多的只是肉体的需要――我不希望因为和同事的事和丈夫离婚,我丈夫虽然人比较懒散,但他对我、对这个家还是很负责的。我因为有病不能生孩子,他就说:即使不孕,也要一辈子这么相守……”
“婚姻”其实是一个比“爱情”更加神圣的字眼,“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里应该还包括了“共患难、共贫疾、共荣辱”的含义在内,所以我们往往会用这样的话劝人说:“选择你所爱的,然后爱你所选择的。”选择之初要认真慎重,选择之后更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世人往往把“负责”一词单方面推给男方,却忽略了女人同样也该对婚姻负责的道理。因为不尊重婚姻,所以在面对外来的诱惑时容易迷失自己;因为不尊重自己,所以才放纵自己去“爱”、去痴想婚姻之外的男人――难道真的要等东窗事发、婚姻触礁时才去后悔莫及吗?既然不想离婚既然明知自己手中的就是珍宝,为什么不去好好地琢磨它反而去觊觎别人的男人呢
“集体征婚”是炒作吗
欢迎有意者应征。不过,谢绝来电或来访,以免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谢谢。
(编者)
“三山岛”热了
作者陆悦农近日再次踏上三山岛时,从桥头房东处得知,三山岛近两个月来游客大增,不少游客手持《现代家庭》成批而来,满意而归。房东为此决定新建一幢三层旅馆,配备空调和独立浴室,让游客在享受“身边的仙境”时,更加舒适。
(杨团子)
《走进凉山》感动各方读者
关键词绝望;谎言;希望
贺岁片《非诚勿扰》早已落下帷幕,断断续续地看了两遍,总觉得心里有些失落,不是对冯小刚的失望,也不是对葛优的否定,只因影片隐隐渗透出来的那种绝望与悲凉的气息让人……
萨特认为,人存在的中心就是虚无。如果人生的本质就是虚无,而这虚无要演绎出真实与希望,就只能靠“谎言”来维系,于是,“谎言”成为《非诚勿扰》的存在哲学的最好注脚。虚无的人生、虚无的婚姻,虚无的感情,或许这就是影片所蕴含的最深沉的悲凉。自称“终于真诚了一把”的冯导,在这部片子当中也终于“真诚”地结构了一个大大的“谎言”。正所以人总是被自己编织的谎言欺骗着,又所以人人都看似幸福;正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是被谎言包装着,又所以爱情看起来会是那么美好。
人的一生是孤独的,孤独的人生,寂寞的情感。有了钱的“三无伪海归”秦奋毕竟有了资格一毋宁说是资本――获取想要的幸福了,于是,征婚的“海选”开始了。
没想到第一个来应征的竟然是个“同性恋”。冯远征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你怎么知道你不是”的一句反问,让远未获得性别解放的观众在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也不禁一惊:是啊,我怎么知道我不是呢我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呢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常态的爱情只能存在于异性之间吗X或者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异性婚姻传统也是人类祖先的一个“谎言”或许我们早已深陷其中,既然我们不能提着自己的耳朵离开地球,我们也就无从辨别真伪,但是正如著名性学家和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所说的,“在受众如此众多的一部公开发行的中国影片中,出现了一位同性恋者,而且异性恋主人公对他的反应还算正常、自然,应当说是一个突破”(李银河博客:《非诚勿扰》观后)秦奋这个小人物在此时充当了“旁观者”角色。尽管有心想对传统异性恋婚姻命题“证伪”,无奈既无胆也无力,只好作罢,沿着征婚的路一直走下去。
推销墓地的川妹子假借应征让秦奋“媳妇还没娶,先买了块儿墓地”,想为肚子里的孩子找个爸爸的台湾富家女证实了秦奋关爱孤儿的虚伪性,坚持“十二月一‘日’”的性冷淡寡妇引发了对于“爱情与性的关系”的争议与怀疑,炒股女狂人把人生比喻做投资股票似乎进一步确认了男人与女人对于婚姻和人生的看法名为“二元”实为“一元”的思维一致性。最后到了被秦奋称为“在仇人眼里都是西施”的“仙女”笑笑这里,感情、人生更是一个无从收拾的大“谎言”。不同的是,这个“谎言”美得让人心痛,痛得让人心碎,碎得让人只能用死亡来结束。
如果说“方中信”对笑笑编织了美丽的“谎言”,那么笑笑反过来又为秦奋编织了一个“真实”的“谎言”。笑笑与秦奋之间的那段“身体”与“心”的背叛的对话可以为这段“谎言”做一个很好的诠释。
秦奋:“人在我这儿,心在别处……”
梁笑笑:“你可以不接受,我知道这对你不套平。”
秦奋:“那你能允许我,心在你这儿,身体有时候开小差吗”
梁笑笑:“不允许。”
如果说存在的本质就是“欺人”与“自欺”合谋的“谎言”,那么人生岂不是很绝望未来在哪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生存的理由。鲁迅面对绝望“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反抗”,做一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猛士”,尽管看不到任何可能的出路、前途和可能,但是他依然奋然前行。鲁迅的伟大与悲壮也正在于此。与鲁迅相比,我们身边更多的是秦奋式的“小人物”,面对绝望,他们没有勇气“反抗”,只好假装“深情”地边“贫”边“痞”。
葛优所饰演的秦奋,以一则调侃戏谑的征婚启事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日子小康,抽烟不喝酒。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海归)”。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言还是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笑笑被救起躺在病床上,眼角淌下重生的痛苦眼泪,在车上,秦奋给了邬桑一笔钱,说了一句“钱不算什么事儿,我缺的是朋友”,下车之后,背对邬桑挥了挥手,想必也会抹一把孤独的眼泪;在回家的路上,邬桑独自开车唱着忧伤的日本歌曲,边唱边哭,心里的孤独和人生的辛酸也只能化为悲恸的眼泪。
就像《信以为真》里所唱的:“喝了交杯,幻觉好美”,“信以为真,痛出了眼泪”,“没有人能猜出结局”。如果说生命的存在是一种虚无,结局注定是悲剧,那么我们只能选择“喜剧”的生存方式来做一番对抗,就像鲁迅说的“野草,根本不深,花叶本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取它的生存”。秦奋,终于以他特有的“痞气”和“贫”语,成功解构了生活的“谎言”,历经“勤奋”终获“幸福”,成为最大的“赢家”!
既然如此,除去那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花心男人,私房钱里藏着的究竟是“坦荡的秘密”,还是对爱情的亵渎?当下,我们是否可以以一种现代人的平和心态来面对私房钱?
藏“私”理由1
平衡家庭关系
故事:默契共存的小秘密
林峰,36岁,房产公司业务经理
在我们家里,“私房钱”已是我们夫妻俩心照不宣的“秘密”。到深圳时我们买了四室两厅160平方米的房子,把岳父岳母接来同住,我自己的父母则还在湖南乡下。不是我不孝顺,二老在农村住惯了,不太喜欢城市。再说,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岳父母的帮助。
我家里姐妹多,有个姐姐还守寡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艰难。这些自然都是我的责任。城市里像我这种男人不少吧,谁没几个需要照顾的亲戚!
妻子算是通情达理的人了,刚结婚时,我所有的收入都交给她,可是那几年,老家要用钱的地方特别多,我只好一次次地向她要,最后要的比交她的还多,她不说,我自己倒不好意思了。岳父母有时候也提醒我,救急不救穷,毕竟自己先得过日子。
后来我做了公司业务经理,每个月都有一部分业绩奖金,我便留下做“私房钱”,这样就不用屡屡向妻子要了。于是我不时给农村的父母寄点儿钱,又帮姐姐开了个小店,解决她的基本生计,我最大的顾虑就没有了。我还试着用私房钱做了些投资,偶尔也临时借给亲友去周转,都能有很好的收益。
妻子也有私房钱,她用那笔钱买了一套单身公寓,付了不多的首期款之后,便把房子租了出去,每个月还能多赚回几百元。她说有时候想着我们已经有两套房子了,感觉还真是不错。对于我家来说,私房钱主要用来帮助家人或进行投资,从这个意义上看,私房钱也没什么不好。
解读提示:“与一个人结婚,其实等于和他背后的一群人、一种生活甚至一种习惯结婚。”这种时下流行的说法,却道出了一个潜藏已久的婚姻真谛:爱情是两个人的,婚姻却是一群人,它包括了夫妻彼此的家人和朋友,婚后两人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而双方均留一小部分私房钱用来照顾各自的家人,也许会避免很多由钱产生的矛盾,这样的私房钱起着平衡家庭关系的作用,可以成为夫妻之间的默契,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崇的婚姻技巧。
藏“私”理由2
为了一份自由的空间
故事:我还是原来的我
鲁静民,40岁,建筑设计师
刚结婚时我就有存私房钱的想法。我性格外向爱交际,常和三五朋友小聚,一起吃个饭,喝点儿酒什么的。而男人应酬总需要钱,婚后节俭的妻子对我管得很严,有时和朋友出去“腰包空空”难免“英雄气短”,偶而还会被哥们儿笑话是“妻管严”――在家里没地位。而我的一些兴趣爱好,更是成了“奢望”。一次,乒乓球国手来举办明星赛,票价当然不菲――后排的丙级票也要300元一张。这对当时月收入不足千元还要租房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但恰巧比赛那天正赶上我发工资,单位里几个年轻同事张罗着下班一起去看,而且能搞到便宜一半的票。我心动了,花150买了张票去看了比赛!回到家,等着我的自然是妻子的唠叨。可那时刚结婚,我们收入都不多,我不忍心从工资里每月扣除一部分作私房钱,却看着妻为了家里的生活开支而精打细算。
最近几年,我们经济条件好了起来,工资、奖金我还全部交给妻子,而我自己给外面施工单位的设计费,就留作私用。有了私房钱,我大大方方地请哥们儿吃饭,去看精彩的体育比赛,又能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我似乎感觉一下子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妻子还是一样的严厉,为此事与我争吵。可我认为,男人是需要一些自由空间的,存点儿私房钱并非对婚姻的不忠。
解读提示: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将夫妻二人“合二为一”,而这种结合,意味着共同分担共有的责任,而不是彼此束缚。应该给对方一些空间,比如保留原有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而如果有能力用自己赚的“私房钱”来开辟这一点自由空间,是未尝不可的,夫妻双方应彼此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私房钱要以不影响夫妻二人共同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否则,就真的是一种“自私品”了。
藏“私”理由3
取之于家用之于家
故事:拨开老公私房钱的迷雾,我看见朗朗晴空
伍月,28岁,教师
礼拜天老公加班,我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翻看。不想,一张长方形纸片从书里翩然飞出:是一张面值3000元的定期储蓄凭单!
我的天,他居然私设“小金库”!虽然数额不大,但他存私房钱做什么用呢?我不曾限制他花钱,难道他做贼心虚,在外面拈花惹草,还是有什么红粉知己?莫非真应了那句话:痴情女子负心汉?!
我把储蓄凭单重新夹入书中,把书放回原处。是我的跑不掉,还是先给彼此留一点儿自尊吧。可从此,那本书成了我的禁忌,我甚至不敢正视它,生怕它证实了我的某一种预感。
今年母亲节的傍晚,我们到我妈那边去吃饭,一进门老太太就嚷嚷开了:“你看你们,那么破费买全自动洗衣机干嘛!”我愕然,老公冲我做了个鬼脸又对老太太说,“妈,应该的,早就想给您老人家买了!”
回到家后,我佯装生气向老公撒娇道:“充什么大腕,又向你的哥们儿举债了吧?”
“嗬!你也太瞧不起你老公了吧,男人嘛,这点儿钱,小意思!”
我躺在老公的怀里,心头拨云见日,盛满了温暖和感动。
解读提示:私房钱偶尔挪为“公用”,为家庭做点儿微薄的贡献,为配偶送上心仪的礼物,定会为婚姻增添一丝温馨,给对方带来一份惊喜。私房钱的概念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金库,它应该是婚姻中的一方可以自主支配、无需贴补家用的闲置货币。利用好了,它可以成为婚姻的剂。
专家:存私房钱要掌握四个原则
一、数额适度的原则夫妻双方都有维护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义务,如果私房钱留得太多,必然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收支。若私房钱比公开收入还多,也就不能叫私房钱了,恐怕有“谋反”资金的嫌疑。因此,积攒私房钱应据情况控制数额,不宜超过个人固定收入的1/3。
二、对家庭有益的原则私房钱虽然是“隐蔽”的,但私房钱的用途不可以“见不得光”,不能用于赌博等不当消费和开支。应遵循对家庭有益的原则,比如在节日、生日之际,为爱人或孩子购买礼物,让家人感到惊喜,促进家庭和睦。若家庭成员因看病等急需用钱,这时主动拿出私房钱,更会“雪中送炭”,何乐而不为?
三、因人而异的原则在积攒私房钱上,不同的家庭应当有不同的策略,如果一方不良嗜好较多,或对家庭不忠,另一方则较有必要攒私房钱。这样一旦因对方无度消费而使家庭财务捉襟见肘时,私房钱可以派上用场;万一因对方外遇等原因导致家庭破裂时,私房钱又可以作为自己“无过错方”的“补偿”。另外,若夫妻一方对攒私房钱非常反感,这时最好将各种收入透明化,或者实行AA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AA制实际上就等于两人分别攒私房钱,比较公平、合理,也就不会因一方擅自攒钱而引发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