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一所学校的光荣梦想,就是沉淀民族文化的精神厚度,以探求国家的美好未来为己任,种下希望,守护花开。翻开重庆十八中的七秩历史,前辈学人立下“办学以新声,报国以齐家”的初心,遵循育人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在岁月流转中,传承十八中精神,追寻教育光华的永恒。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五项管理”“双减”等教育政策相继发布,教育改革大刀阔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决心坚定。面对这一系列变革,重庆十八中怎样坚持树本之源,从容应对?今天,咱们的访谈现场邀请到重庆十八中罗丞校长,为我们解读“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育人智慧。首先,欢迎罗校长,罗校长,你好!
主持人好!
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各位网友好!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从来都是大事。当前,我国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双减”政策……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其中释放了怎样信号?给办学者带来哪些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综合评价改革等全面开启,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项管理、“双减”工作等日益强化,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内涵。未来办学不仅要求分数提升,更要看重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是的。从新声初创到一校三区,重庆十八中在重庆基础教育领域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十八中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其中有怎样的内涵?这样的宗旨下,学校要为国家、社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
“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是我们一直坚持、传承的,丰富育人体系是我们学校建设管理的一项长期管理任务,在传承和创新中,让我们的学生有适应未来的能力。“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这一教育宗旨总的说来强调的是:第一,着眼未来,立足现在;第二,面向大众,服务学生;第三,生生平等,人人发展。我们认为教育的最大魅力就是让每个学生拥有希望,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使受教育者分类推进。我们一路走来始终秉承树本砺新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砺新型、多元化教师团队,努力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时代在变迁,梦想与奋斗相遇,守正和创新交融,重庆十八中培育出了世界杰出青年数学家何旭华、著名歌唱家张迈、国际机器人大赛金奖得主王景龙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在世界各地展现重庆十八中人的精神与风貌。
树本砺新,海纳百川。2016年,学校创新提出“4C”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数次创造了十八中“奇迹”,然而,2021年“4C”课程演变为“4T”课程,这其中包涵了怎样的传承与创新?
谢谢罗校长。智慧校园、“4T”课程、精准课堂、无边界学习空间,十八中为学生成长贴心服务。当前,各校进一步推进“五项管理”“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作业减负、课堂提质、课辅多元在十八中,“4T”课程遇上““双减”政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刚才罗校长无论从课堂到作业,还是从学生到老师,都给我们讲的非常详细,我们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两者如何融会贯通,擦出漂亮的火花。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一系列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怎样走好树本砺新教育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