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渝中团区委着眼“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主动适应服务青年的市场化资源需求,探索“青春合伙人”模式,构建依托党政、区域联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项目化资源配置和供给机制,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全面赋能赋活基层团组织,激发基层团干部工作效能。
01
顶层设计创品牌,解决项目“从无到有”的问题
组建专班。设立“青春合伙人”品牌项目,广泛吸纳基层团干部、青年社团骨干、创业青年、党政机关年轻干部,以及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中的青年带头人组建青年项目专班,设计开发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特色项目。
统筹开发。按照“紧跟中心工作,紧贴青年需求,紧扣改革主题”的原则,围绕年度重点工作,将现有的阵地运维、强基补短、社团推广、青志服务、思想引领、青年成长等7个领域工作内容梳理成青春同行、“新青年·新服务”等8类品牌项目,纳入全区团组织动态项目库。
02
双向认领齐参与,解决项目“从有到优”的问题
精准认领闭环。明确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各基层团组织可通过梳理已有工作基础、广泛征求青年意见等方式,从工作清单或8类品牌项目中挑选合适的工作项目,确定项目主题和实施方式,报团区委审核备案。团区委协同“青春合伙人”依据项目是否具备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和可行性等标准进行项目评审,并及时反馈审核意见,形成“需求收集——项目申报——审核优化——立项反馈”的工作闭环。
资源区域共享。团区委统筹,依托组织优势,盘活辖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等团属阵地,链接30余个直属团组织、10余家青年社会组织、70余家区域化团建单位等阵地、活动资源,建立“青春合伙人”团建资源库,为项目落地撬动共建力量。同时,对于经审核纳入“团区委年度工作项目化管理”的项目,由团区委匹配一定工作经费进行立项培育。
03
规范管理提质效,解决项目“从优到精”的问题
明确规范流程。立足项目考评、品牌打造、干部培育与基层团组织改革的内在契合点,将重点工作项目化作为打造特色品牌工作、激活团干部、赋能团组织的重要抓手,出台《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打造特色品牌管理办法》,明确立项标准、项目范围、实施流程、实施要求,以及项目评审、“伙伴式成长”跟踪培养等制度机制,确保严格推进不走样、服务青年见实效。
确保项目实效。定期逐项研判项目进度和存在问题,对于未按进度推进的及时督促,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落实措施、丰富内容、强化效果。建立党政评、团干述、团内赛、青年考的“四位一体”考评机制,每季度评估项目实施情况,根据项目成效赋分“项目指数”,适时调整项目方向。
打造品牌体系。通过构建团区委专职团干部牵头、青春合伙人指导、各级团干部落实的“链条式”项目推进体系,引导鼓励创新创优,推动实施一批“青年欢迎、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亮点工作项目。同时,定期梳理总结推广项目落实落地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实现项目打造持续性、广泛性、品牌化。目前,已培育出“新媒体社”“青年takl社”“00后讲二十大”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社团和工作品牌,“浪漫渝中·恋爱之城”青年婚恋交友品牌项目成功入选全市青年婚恋工作优秀案例,基层团组织工作效能,以及共青团的社会感知度和青年满意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