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不当婚,女大不当嫁,年轻人如何被单身?单身婚姻婚恋恋爱未婚相亲

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

与之相应的是,国内的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00多万对,下降到2020年的813万对,去年前3季度的结婚登记对数为588.6万对,从这个数据来看,如果不出意外,去年全年的结婚登记对数仍然是在继续下降,只是说降幅有所收窄而已。

一是结婚率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及经济差别,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结婚意愿和结婚率就越低,有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选择不结婚的比例占14.4%,比例是小城市青年的一倍。

加之当前的年轻人更重视生活的品质及婚姻的质量,简单来说就是,她们既要求物质基础,也要求三观契合,在没有遇到心动的另一半时,多数人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宁愿选择等待而不是将就凑合。

四是由于长期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男性单身人口,在人口学上称之为"婚姻挤压",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性别构成来看,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比例为104.88(以女性为100),这说明受外表、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有部分人在婚恋社交方面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和边缘化的地位。

相比年轻人对待婚恋问题的洒脱与无奈,最急的人还是那些时常牵挂着孩子的父母们,从平常的碎碎念、花式催婚到脱单最后通牒,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婚姻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碰撞。

处于高度发达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潮流与价值观念,给年轻人带来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与追求,从外在的颜值、经济实力到性格及内心的契合度,都是年轻人重视而不将就的择偶标准,当然凡此种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婚恋的成本以及牵手成功的难度。

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婚恋问题还需对症下药

钱钟书先生曾写道,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这句话曾被广为流传与引用,然而7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似乎变成了城外的人一部分拼命想冲进来,一部分人在纠结要不要冲进来,还有一部分人喜欢自由自在的田原生活,根本就不想冲进来。

如果像这样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未来用不了多久,也许就将会引发一连串的、棘手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因此婚恋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它和二孩、三孩生育政策一道,都是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关键支撑。

作为未来几年适婚群体的主力军,90后、00后和Z世代一族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婚姻数据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20至29岁处于婚姻状态的人群比率为69.2%,将比2013年下降8个百分点。

因此在当前个人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的前提之下,如何帮助面临各种经济压力及生活压力的年轻人走进婚姻的殿堂,并感受到和谐温馨的家庭之乐,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并长期探索的时代课题。

在选择婚姻之前,首先是需要教育和引导年轻人树立适合于自身及社会主流认知的婚恋观和价值观,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千余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程。

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4年的“婚恋职场人格”和“爱情心理学”两门课程,选课人数超过了百万人次,“婚恋职场人格”还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大学MOOC组织评选的“我最喜欢的MOOC”TOP3,婚恋课程的火爆说明在年轻人中存在着普遍的婚恋迷茫与焦虑。

有些人怀疑而不愿恋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结婚意愿的原因中,青年选择“不相信婚姻”的占30.5%,其中女性占73.4%,这说明女性“恐婚”者比男性更多,而她们对婚恋的负面看法则往往来自于对身边人婚恋经历的所见所闻。

更多的人则是不知如何开启适合自己的恋爱之旅,因此婚恋课程正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纠正年轻人对婚姻的负面认知和预期偏差,缓解他们对于婚姻的焦虑甚至是恐惧。

抓住婚恋问题的痛点,让年轻人不再为爱徘徊

另一方面庞大的单身群体数量也为国内的婚恋交友行业奠定了市场及经济基础,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线上相亲这种方式成为了年轻人婚恋交友的主要途径。

去年9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4.9%的受访者使用过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寻觅良缘,随着单身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国内线上婚恋交友市场呈现出了整体平稳增长的趋势。

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了72亿元,同比增长了11.6%,预计今年仍将基本保持去年的增速,市场规模将达到80.5亿元,用户规模也呈现出了同步增长的态势,去年12月用户规模突破了3000万人,由此可见,未来线上与线下婚恋交友市场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消费需求与成长空间。

「于见专栏」认为,当前的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在牵线搭桥方面仍不够给力,其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个人信息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无论是普通会员、付费会员,还是线上或线下会员,平台既缺乏相应的核实手段也没有去严肃审核个人资料的真实性,资料是否属实全凭提交者个人自觉,有人就利用这一漏洞,通过虚假或伪造的信息进行诈骗,这给用户的情感、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和隐患。

线下门店会以更有保障和有更高的牵手成功率为卖点,吸引用户支付更多的费用,实体门店收取的费用在1.5万元以内的占36.3%,1.5万至3万元的占24.2%,用户付了费却不一定能得到期望的效果与服务,除了没有尽到审核及提醒注意义务以外,这些平台大多退款较慢甚至是充值不退款,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会员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这个平台应具备信息收集与核实能力,能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为年轻人提供免费的自动匹配、在线交流等服务,并且线上交流的形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为了能够更直观地相互了解和更方便交流,有56.4%的用户更加喜欢“视频直播”的产品形式,其次有43.9%用户会选择“语音+文字”,还有39.2%用户偏好“短视频”。

除了用户之间的C2C形式以外,单位部门和社会团体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定期发布区域性的相亲交友活动及适合年轻人参与的各种社交活动,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推出具有本地特色、可信度高的公益婚恋服务机构或品牌,以便于能为年轻人提供更精准、更细化的专业婚恋服务。

结语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一个追求生活品质与婚恋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已由单纯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升级为了对颜值、物质、浪漫、合拍等现实因素的复杂叠加。

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思维考虑,亦有现实的生活考量,并且婚恋对于一部分年轻人而言,已不再是人生必须要完成的“功课”,为此他们学会了佛系与等待,不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

THE END
1.不能?不敢?不会?用数据解读年轻人远离婚恋的原因于是,民评网针对年轻人婚恋问题,随机访问了近6千位河北群众,让我们用统计数据来一探究竟吧。 本文约5千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信息密度极高,值得耐心阅读! 01「意愿」 “冰火两重天” 最让我好奇的是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到底有多强,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恋爱中的年轻人,只有38%有明确的结婚意愿,其他大多抱着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1/01/6808398_1123869251.shtml
2.数据报告: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极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发布《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通过分析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发现当代年轻人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他们享受单身,更愿意搞钱搞事业,并通过丰富的爱好取悦自己,还出现了多元化的恋爱关系,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https://36kr.com/p/1352593040687753
3.了解青年婚恋问题理应多听听年轻人怎么说无人机UVA 游戏Game 生活 Life News 文旅Tourism 健康Hearth 教育Education 质量Quality 体育Sports 跑步Run 滑雪Skiing 风尚 Fashion News 娱乐Entertainment 时尚Fashion 艺术Art 品鉴Luxury 文化Culture 公益Commonweal 特色&产品 Featured&Products 环球社评Editorial 海外看中国Oversee 环球TIME 环游号 环球时报 Newspaper Prhttps://lx.huanqiu.com/comment/4DaPrx0szSj
4.2024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行业消费者分析:年轻一代婚姻观念改变,25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相较于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自由选择,在选择伴侣时,他们更倾向于寻找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个性的人,而不是因为家庭压力或社会期望而结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才会选择结婚。青年一代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40.html
5.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docx●年轻人婚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 ●伴随着婚恋观念变化,生育率下降等现象,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关于年轻人婚恋观念变化的讨论也一直在持续。 ●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不难发现,不同代际人群的婚姻观均存在着一定差异性。 ●近日,社交平台SoulApp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发布《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2/615113210101021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