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内化机制;图式

综上所述,劳动价值观的本质是回答“何为劳动”“为何劳动”“如何劳动”三个问题,本文对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界定是,青少年在劳动生活中关于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包括建立劳动认知,形成劳动动机,掌握劳动技能,体悟劳动价值,最终形成关于劳动的内隐和外显的相对稳定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模式,对具体劳动实践行为发挥指导作用。青少年阶段是知识学习和心理认知结构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特点、日常生活深刻关联。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劳动观教育需要以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特点为依据,尊重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时代性、主体性、发展性,创设社会环境,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的传播机理。⑨任鹏、张竞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年价值观变迁的轨迹、规律及其现实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现阶段探析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内化心理机制研究仍处于“破题”阶段。第一,必须明确是对“谁”的价值和“什么”的价值。前者是价值内化的主体,后者是价值内化的客体。劳动价值观的内化包括内化主体、内化客体、内化载体,从三个构成要素来理解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内化是一种更加立体和清晰的思路。第二,从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来看,包括价值选择与理解、价值认同与整合、价值行为表达三个阶段。第三,劳动价值观内化的核心环节是主体对价值图式的主动建构,通过认知加工、情感体验、意志控制,最终形成劳动价值的新认知,达到观念建构的目标。第四,劳动价值观的内化是主体、客体和载体之间持续进行双向互动,不断修正和平衡,共同实现价值理解的长期过程。第五,劳动价值观内化后的成果包括产生内隐的需求动机和行为决策,以及最终作出外显的价值表达行为。具体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内化机制模型见图1。

图1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内化机制模型

劳动的价值空间蕴含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重维度之中,作为主体的人最为重要。马克思曾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6页。每一个生理机能正常的青少年就是劳动价值内化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学习理论,知识和行为的获得不是经由教师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而是由学生主动获取,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替代。主体的心理因素制约着内化的方向、目标、深度和强度。②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版,第68页。在劳动价值的选择和理解中,青少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起决定性作用。

内化载体指劳动发生的各种场域,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内化载体包括发挥制约、定向及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通过传播正确舆论来影响青少年的价值选择的具有超时空性和及时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微观层面的内化载体包括家庭、学校、人际交往等。家庭养育为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内化图式的确立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依恋和归属感;学校教育占据青少年身心发育和认知学习的关键;而青少年主体必然通过各种人际互动来获得劳动体验。劳动的价值在多种载体构成的张力空间中被塑造。内化载体通过影响主体的认知、控制客体信源的传播,在主客体间发挥必不可少的联结作用。可以说客体是内化载体的搭载物,而青少年主体则是控制载体的驾驶员。

全视角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一个“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又是一个“心理的获得过程”。③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孙玫璐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版,第23页。经验的获得并不是通过单纯的抓取或直接的灌输,它是一种心理图式主动建构的过程。心理学视阈下的“图式”,是指人的头脑当中业已存在的知识经验网络,是头脑中的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对概念、事物、事件等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价值图式”由“图式”衍生而来,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价值观念和价值观践行经验等进行信息加工而建构起来的价值观认知结构。④闫闯:《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价值图式的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6期。图式不仅是主体内部一种静态的、稳定的行为模式,而且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心理结构。青少年形成劳动价值观的最小认知结构单元即是价值图式,其可以发挥信息筛选、解析、导向和整合作用。基于价值图式的概念,青少年的劳动价值认同和整合阶段可以拆解细化为“信息选择——认知加工——图式建构——认同整合”四个内隐环节(见图2)。价值图式是青少年养成劳动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因此,价值图式的建构至关重要。

图2青少年主体内化价值图式建构

价值图式建构的第一个环节即是基于需求完成信息的注意和选择。“需求”是原生动力,青少年主体更倾向于选择与自我需要相符的客体信息。但在当前劳动教育中,一部分青少年的接受度并不理想,甚至产生心理抗拒。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为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与青少年的内在需求不匹配。只有全面准确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才能激发并维持其对劳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路线经历了从灌输论、接受论向认知学习论的发展转变。认知是人脑接收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①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52页。青少年通过认知加工完成各种劳动事物和经验的识记和储存,再借助语言、思维对劳动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概括和归纳。青少年对信息的认知加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有可能将之内化。

价值观塑造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模式,最终形成某种文化所共有的认知图式。②ChenX.“ExploringtheImplicationsofSocialChangeforHumanDevelopment:Perspectives,IssuesandFutureDirec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vol.50,no.1,2015,p.56.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一种结构或组织,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③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页。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是认识周围环境的知识和行为系统。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关键词。劳动价值观的每一次内化,都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建构,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当主体原有图式与劳动价值观具有相容性时,主体将其纳入原有图式,并产生累积效应,此种现象称之为同化。当主体原有图式与劳动价值观内容不一致时,则会产生内在冲突,打破原有平衡,通过顺应引发图式的重组和改造。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重建)。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的图式建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凯尔曼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态度改变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阶段。④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第198页。在劳动价值观图式建构中,“依从”是一种初级被动接受,而“认同”和“内化”则是青少年自觉自愿接纳,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均与劳动价值观趋同。因此,在达到更高阶段内化的过程中,青少年主体的自我意识发挥重要功能。其中“情感-体验”机制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⑤王平:《价值观教育的情感基础与原理——兼及道德教育理论建设的一种可能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意志过程则是“加油站”,持续推进青少年向最成熟的“自我同一性”水平发展,使其内部需要、情感和行为保持连续、成熟、统合的状态。

现阶段劳动教育内容呈现以下不足:知识化、理论化为主,层次单一;部分内容陈旧,时代特征不显著;内容与现实联结有限,可操作性不强;教育目标和内容未结构化、系统化。因此,劳动教育的内容(即客体信息)应与时俱进,强化理论建设的创新性和说服力,应包括核心内容、基础内容和创新内容。核心内容是教育青少年建立对劳动的目的、意义及劳动分工的正确认识,发现认识、发展、完善自我的途径。具体内容是教育青少年形成健康的职业观、择偶观、交友观、家庭观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劳动实践应更具有创新性,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

为搭建科学劳动价值观教育平台,在教学方法上应多种教育理论并重,既坚持有原则的灌输,也调动青少年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理念向开放、尊重、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材料上,应与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建立内在关联,开发回归劳动体验、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教材。如以具体事件导入,提出适合青少年的劳动价值问题,引导价值讨论和价值辨析,在认知碰撞中积累价值选择经验,促进青少年的价值思辨、评判与选择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形成劳动教育目标,打通跨学科、跨课程、跨实践环节的学习渠道,以专题理论和实践活动统筹整合课程资源;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观教育;另一方面以“第二课堂”“劳动周”、公益服务、见习和实习、劳动教育基地等形式作为实践课程支撑;在教学管理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以健康有序的投入作为保障,把劳动观培育成果纳入青少年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劳动评价长效机制。

劳动教育应覆盖家庭、学校、社会、大众媒体四重载体场域,不同载体相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一是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能量,树立优良家风家训。家长以身作则成为青少年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养成的启蒙者。二是在学校全面系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积极劳动观为引领,建设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打造积极的班级、社团、宿舍劳动文化,发挥校园媒体的引导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格。此外,在校期间的各类劳动实践,有助于青少年明确职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三是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社会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即提出服务性学习,重视发挥社区资源的教育效能,整合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①刘宝存、王维、马存根:《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一些美国学校倡导“义工文化”,把义工服务纳入必修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一种融合课程、服务和反思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青少年问题解决能力、奉献和合作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还应重视榜样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观察性学习理论中提出榜样的巨大力量。在劳动教育中,家长、教师、同学、劳动模范、社会成员等都是青少年观察和模仿的对象。榜样人物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言行如一,不仅发挥着理论的教化力量,而且发挥着行为的感化作用。①陈立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心理机制探讨》,《求索》2012年第4期。其中同辈群体的榜样人物更易被青少年直接效仿。因此,应挖掘同辈群体中的劳动先锋人物作为榜样,开展同伴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激发青少年形成爱和归属的情感,以群体的规范和准则来要求自己。

青少年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正在经历重构和发展,劳动价值观的内化是受主体内在需求驱动,对劳动的客体信息进行反映、择取、理解、解释、整合,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在劳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新平衡,在意识深处内化劳动价值体系并外化践行的过程。探讨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内化机制,将劳动教育从有意识灌输转向无意识内化,能够为未来劳动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引导青少年通过提升劳动素养来获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AnAnalysisoftheMechanismsforAdolescents’InternalizingofLaborValues

LiuXiLiKe

Abstract:Laborvaluesareaninternalmotivationinadolescents’laboreducation.Asaninitialstudyinthisbuddingfield,thispapersystematicallyconstructsamodelforinternalizationoflaborvaluesinadolescents,analyzestheinterrelationshipamongthethreeelementsofinternalizedsubject,objectandcarrier,andexplainshowadolescentsintegratetheoldandnewlaborcognitionintopsychologicalschemathroughassimilationandaccommodation.Thethreeinternalizedprocessesincludevalueselectionandunderstanding,valueidentificationandintegration,andvaluebehaviorexpression.Basedonthepsychologicalmechanismoftheinternalizationoflaborvaluesinadolescents,theauthorsmakeanumberofsuggestionsfortheconceptofteachingandcoursedesignoffuturelaboreducation,torealizethegoalofinternalizinglaborvaluesinthemindandexternalizingtheminpractice.

Keywords:laborvalues;laboreducation;internalizedpsychologicalmechanism;psychologicalschema

作者简介:

刘曦,女,四川西昌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

李珂,男,河南镇平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研究员。(北京10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机制研究——基于以劳模精神为载体的视角”(18YJC710029)的研究成果。

THE END
1.嘉兴市高学历人才婚恋服务周开启大雪节气至,气温骤降,“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热情,在嘉兴却越发高涨。昨天下午,嘉兴市高学历人才婚恋服务周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启。 近年来,随着嘉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汇聚过来,他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财富。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联合多家市级单位,精心策https://www.jiaxing.gov.cn/art/2024/12/9/art_1557624_59654628.html
2.河南共青团3.搭建成长平台。团省委连续两年举办青年企业家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暨河南青年创新创业论坛,邀请全国知名企业家、港澳青年企业家代表和我省近百名青年企业家在郑州齐聚,洽谈合作共促发展。依托论坛,团省委与中原银行签订金融合作协议为青年企业家提供金融支持100亿元,帮助解决融资问题。发挥省青企协平台优势开展青年企业家http://www.hnyouth.org.cn/league/announcement/id/3832/stype/1
3.调研报告范文因此,及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为打造活力、实力、魅力新沂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研究我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剖析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我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路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供领导参考。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50202135842_290138.html
4.关于东台市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的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本调查旨在了解东台市青年在就业、交友、婚恋等方面的情况,面向城市建设发展,加强前瞻研究规划,丰富青年友好政策,搭建青春建功平台,便于共青团东台市委员会针对目前情况对现有措施及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我委特组织本次调查,您的回答对本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https://www.wjx.cn/xz/253054218.aspx